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原理:电荷守恒通常是指溶液中的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或理解为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溶液呈电中性;或指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或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电荷相等。2.适用范围:1知道溶液中几种离子的量,求另一种未知离子的量的计算题。2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相等。3离子推断中的电荷守恒原则或电中性原则。4化合物中化  相似文献   

2.
<正>一、该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1.电荷守恒:一般情况下,溶液是不显电性的,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例如,在NaHSO_4溶液中c(Na+)+c(H+)+c(H+)=2c(SO_4+)=2c(SO_4(2-))。2.物料守恒:不论溶液中的溶质发生何种变化,变化的程度如何,溶液中特定元素的  相似文献   

3.
一、守恒法类型(一)电荷守恒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溶液呈电中性。  相似文献   

4.
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必然满足的等式关系1.电荷守恒: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在Na_2CO_3溶液存在 Na~+、H~+、CO_3~(2+)、HCO_3~-、OH~-,各微粒浓度的等式关系为:[Na~+]+[H~+]=[OH~-]+[HCO_3~-]+2[CO_3~(2-)]2.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元素物质的量总量等于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亦即溶液中的溶质(除 H、O 元素外)的元素守恒。(由于存在水的电离,所以不存在 H、O 元素守恒)如在0.1mol/LNa_2CO_3溶液中,原 Na_2CO_3中所含Na~+以 Na~+存在,而 CO_3~(2-)以 CO_3~(2-)、HCO_3~-、H_2CO_3三种  相似文献   

5.
6.在溶液中加入适量 Na_2O_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_4~+、Ba~(2+)、Cl~-、NO_3~-(B)K~+、AlO_2~-、CI~-、SO_4~(2-)(C)Ca~(2+)、Mg~(2+)、NO_3~-、HCO_3~-(D)Na~+、Cl~-、CO_3~(2-)、SO_3~(2-)分析选(B).因 Na_2O_2加入到溶液中存在两种情况变化,一是因产生了 NaOH 加强了溶液的碱性,其次是 Na_2O_2有强氧化性,可氧化 SO_3~(2+)等,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A)选项中 NH_4~+离子分解放出  相似文献   

6.
【例1】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金属Al反应放出 H_2,则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 、SO_4~(2-)、Cu~(2 )、Cl~- B.H~ 、Ba~(2 )、Mg~(2 )、NO_2~ C.OH~-、NO_3~-、Ba~(2 )、Na~ D.K~ 、SO_4~(2-)、H~ 、MnO_4~- 【解析】由溶液无色可排除A、D选项。与金属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阶段,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有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相似文献   

8.
在强酸弱碱盐NH4Cl溶液中,NH4Cl完全电离(NH4Cl=NH 4 Cl-),H2O微弱电离(H2O(=)H OH-),NH 4水解且水解程度不大(NH 4 H2O(=)NH3·H2O H ),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c(Cl-)>c(NH 4)>c(H )>c(OH-).由于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得电荷守恒关系是c(NH 4) c(H )=c(Cl-) c(OH-).  相似文献   

9.
盐溶解于水后,若存在水解,则使得溶液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微粒,微粒的浓度也因此而变化。其大小关系,有如下情况。一、相等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各种阳离子浓度乘以该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的积的总和,等于各种阴离子浓度乘以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的积的总和。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特定的元素或原子团因水解或电离存在多种形式,该元素或原子团的总数是不会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新乡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用Anderson八级采样器于新乡医学院进行了为期20 d的采样.用差值法分析了8个粒径段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用离子色谱对Cl~-、F~-、SO_4~(2-)、NO_3~-、K~+、Na~+、Ca~(2+)、Mg~(2+)、NH_4~+9种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乡市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主要在5.8~10.0μm和0.43~2.10μm处呈双峰分布,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高于粗颗粒物;(2)颗粒物中各离子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O_3~、SO_4~(2-)、NH_4~+、Ca~(2+)、Cl~-、K~+、F~-、Na~+、Mg~(2+);(3)PM9.0-10.0中Na~+、K~+和Mg~(2+)主要来自土壤扬尘,粗颗粒物中的Ca~(2+)和Mg~(2+)主要来自建筑尘,燃烧源是新乡市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共同来源,NO_3~-/SO_4~(2-)指示新乡市二次生成颗粒物以汽车尾气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电解质溶液属于混合体系.因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电离、水解等反应,使得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微粒,微粒的浓度也因此而变化.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供参考. 一、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相似文献   

12.
Fe~(3 )的放电顺序应排列在哪两种常见离子之间呢?我们先看看下面的例题: 在一容器中盛有含Na~ 、Fe~(3 )、Cu~(2 )、Cl~-、SO_4~(2-)的溶液,向该溶液中插入二根铂电极,接通电源后,在阳极首先哪种离子放电?在阴极首先哪种离子放电? 根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在阳极Cl~-比SO_4~(2-)容易放电,故首先放电的应该是Cl~-。但  相似文献   

13.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其中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4.
胡仕廷 《考试周刊》2010,(42):193-193
一、电荷数平衡关系 在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Na^+、H^+、HCO3^-、CO3^2-、OH^-,根据电荷数平衡关系.可得到: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化学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NH_4~+、K~+、Na~+、MgO~(2+)、Ba~(2+)、Al~(3+)、Fe~(3+)、SO_4~(2-)、CO_3~(2-)、NO_3~-Cl~-和 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用 pH 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_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摇荡后 CCl_4层呈紫红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守恒”就足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离子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衡反应前后某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相等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必须满足三种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这种题型,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决定离子浓度大小的因素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物质溶解度、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盐的水解、化学反应、温度等。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依据为:1.应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比较离子浓度的大小。2.应用守恒观点建立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②质量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  相似文献   

19.
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具体化,因此,本章又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尤其溶液中三个守恒关系的应用更是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易错的地方.我将对此作出分析,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便让学生建构完整的平衡知识体系和更灵活的应用.一、基础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溶液呈电中性,即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而与溶液的  相似文献   

20.
例1在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钾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钾离子、氯离子各为1.5mol,镁离子为0.5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点拨由电荷守恒知钾离子、镁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应等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