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状态形容词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或状态形容词本身重叠而来的,但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并不能划等号.因为状态形容词的格式更加复杂灵活,它在构成过程中还涉及到动词、名词等词类,可以看作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现象.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所以学者们往往把形容词重叠式当作状态形容词来讨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区分,并指出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的独特位置.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析<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表达效果及可重叠形容词的条件等,从一个侧面研究形容词重叠这一现代汉语里出现较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重叠是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用词法上的重叠,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拟声词等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重叠形式,而且还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实例和语法理论分析了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重叠及其重叠形式、哪些双音节形容词不能重叠,如果硬要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去重叠,就是滥重叠,有害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级范畴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程度的语法范畴。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分析,得出现代汉语可以通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和虚化程度副词的形式朱表达与传统语言学级范畴相应的语法意义,即“级”概念,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级范畴。  相似文献   

6.
诸萍  刘冬冰 《文教资料》2014,(23):36-38,42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广泛分布于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中。从形态学角度来说,现代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变化,但有丰富的重叠变化形式。文章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平面理论"出发,采用描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高淳方言形容词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归纳出方言形容词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AXAY式五种构成形式及程度意义、状态意义、附加意义三种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汉语中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分析,再根据语感、前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考察重叠形式AABB的变调情况,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存在不当之处;2)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出发,给出了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通用等级表;3)针对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后的复杂变调情况,提出了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经济性原则,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40个需要重点学习的AABB变调词例,这将有利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重叠在世界语言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在韩国语中,重叠现象也是存在于音韵、形态、句法各个方面。韩国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类,将具有相同或相似音的形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这种重叠词。韩国学者对于重叠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数都是着眼于音韵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就以韩国语形容词为中心,从形态、句法、语义等角度对韩国语形容词的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的基本重叠形式是对立的,即形容词AB重叠为AABB,动词AB重叠为ABAB,否则便不合法.在优选论的框架下,该现象可以表述为:有语言形式X,有多种可能的重叠形式,经过约束条件筛选,只有一种输出结果是合格的.其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为“音步-双分”、“增量原则”和“时间原则”,据此,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基本重叠形式对立现象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是汉语语法学界很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到目前为至,对动词重叠现象的揭示与描述已有诸多结论,但目前的结论还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本文拟就不同语体风格动词重叠形式在实际语用中分布上的不平衡现象做一浅显探究。  相似文献   

11.
叠字的妙用     
叠字通常指词的重叠,是词形变化形式的一种,是语法中的一部分——词法中构形法研究的问题。构形法的研究对象是词形变化。作为现代汉语,它不像英语、俄语等那么富于形态变化,它缺少发达的形态,所以汉语的构形法主要研究词的重叠等方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我们这里  相似文献   

12.
朱翠萍的著作《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语义研究》以语义为重点,对状态形容词的范围、构成、语义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分析.这本书,无论是对状态形容词的分析还是对释义语言的研究,无论是在汉语本体研究上还是在辞书编纂、汉语教学等具体应用上,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语料、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石锓教授的新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本书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也提及了本书所留下的一些遗憾,如关于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地位的一些见解等,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词语的重叠方式主要有三种:语法形态、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重叠方式的不同,其作用及语法意义就不同,其叠字的读音也有所不同.词语重叠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外国人在形容词重叠方面,往往不能正确使用其重叠式,本文试图从语法形态和构词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汉语中重叠形容词的梳理,概括总结出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作用与语法意义,以及重叠形容词中叠字的读音,以使外国人能迅速掌握其使用规则和方法,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A谓十NP”结构是“NP+ A谓”的语用变换式,是古代汉语较为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现代汉语较为鲜见,但新近现代汉语,特别是口语中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A谓+NP”结构中的“A谓”为唯谓形容词,“NP”为名词性成分,学界对古代汉语类似句式一般理解为“形容词的意动或者使动用法”.这样的解释大量增加形容词的动词活用,不太符合语言常态规律,有些解释违背语境的语意表达.现代汉语和侗语的语言事实证明,一般不能用使动或者意动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如果通过把“A谓+ NP”结构中的“NP”或者“A谓”回置来理解,则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萍乡方言"X 形"类形容词进行研究.具体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等方面对"X 形"类形容词进行描写、分析,并对其否定形式及重叠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重叠”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现象。流行歌曲中也存在着名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现象,且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目前对此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统计的方法,从重叠的形式、句法功能、特点以及作用方面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阳方言中“AB”式状态形容词非常丰富,这类形容词的重叠式也非常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重叠形式AABB式。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能够大量进行AABB式重叠,普通话中“AB”式形容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今存130余篇,其中文13篇,诗120余首. 《陶渊明全集》(以下简称《陶》)①包括四卷诗、三卷文,共8l篇.其中"重言"即词的重叠共90个(不计重复出现的次数).如《停云并序》: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时运并序》:"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前修时贤已有论述,如柳士镇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②中讲到: "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二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我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见到的只是前一种形式.此期的AA式动词重叠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反复与持续,尚未发展后来作为AA式主要用途的表尝试与短暂的语法意义."柳先生把形容词的重叠分为性状形容词重叠和象声形容词重叠两类,而且把后者排除在考察的对象之外,认为真正的AA式重叠的形容词是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语素叠用而成,其意义同构成它的单音节语素大体相同,即对事物作描写以及修辞上的强调.柳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拟借鉴其相关结论,对《陶》中的重叠现象作穷尽性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除了各类实词有重叠用法之外,短语也可以重叠使用。根据构成情况,可以重叠的短语主要有“量词类”、“动词类”和“形容词类”三种,短语重叠后在表义和句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状态形容词倾向。句法象似性原理是短语重叠具有状态形容词倾向的理论基础。对短语重叠及其状态形容词倾向的考察,可以深化对重叠范围和重叠功能的认识,有利于从形式变化角度体现汉语功能调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