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紫玉 《收藏界》2011,(4):62-67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  相似文献   

2.
于剑 《收藏》2008,(1):72-74
在中国外销青花瓷中,克拉克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最受国外市场欢迎的品种之一。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瓷器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从1602-1682的80年中,仅通过该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就达列1600万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花瓷。如果再加上当时由葡萄牙、  相似文献   

3.
于迎雨  杨靖楠 《收藏》2007,(4):56-57
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在泱泱中国陶瓷之林卓然而立,除了它拥有其他品类瓷器所共有的立体造型之美外,更因为其所独有的瓷画艺术。  相似文献   

4.
康熙青花瓷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短暂萧条后迅速崛起,烧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器型和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器精品。康熙青花瓷器,色泽青翠艳丽,绘画优美精湛,器型赏心悦目,令世人所瞩目,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1,(6):I0030-I0031
范德文与范德文东方艺术馆(Vanderyen & Vanderven Oriental Art)是一家荷兰本地的参展商,以专营中国外销瓷为特色,另外还包括一些典型的17、18世纪中国瓷器、汉唐时期陶器,以及部分早期青铜器和漆器。本次他们带来了一尊高达180厘米的巨型唐代天王陶俑,其体格之魁硕、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范德文与范德文拥有丰富的青花瓷收藏,让我们看一看这些青花瓷。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3)
正2015年夏秋之际举办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展",是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自成体系的外销青花瓷馆藏品展,展品包含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106件。这批青花瓷不仅造型各异,且品相完整,甚为难得,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在此特将展览中的展品以器型、纹饰为别,分为七个部分,择精品供广大陶瓷研究及爱好者共赏。罐——素罐勾勒落梅花盖罐是外销瓷中最常见的器型,远赴重洋的它们被成排成列地装饰在欧洲王室宫殿  相似文献   

7.
尹青兰 《收藏》2008,(1):68-71
自唐代开始,中国瓷器以新兴商品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至日本、朝鲜、印度、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及西亚各国。甚至到达非洲东海岸。中国瓷器输入欧洲则较晚。15、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西欧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相似文献   

8.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9.
雨岚 《收藏界》2012,(3):61-62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自从元代成熟以来,就广受中外消费者的欢迎,而将青花装饰工艺与其他釉下或釉上装饰方法结合一体也一直是制瓷工匠们探索的内容之一,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与青花有关的瓷器品种。  相似文献   

10.
哈曼 《收藏》2012,(19):88-95
"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青花瓷在唐代创烧时,有些绘画构图已初露西亚文化的端倪。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就曾撰文论述近东金属器对明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8):13
青花,极雅的名字。承载着中国艺术品的气质和灵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它不含任何"舶来"元素,似"丹青"、似"梨园"、似"诗经"……瓷器(CHINA)代表中国,青花代表瓷器。大凡国礼、天价瓷无不出自青花瓷。青花属釉下彩,经高温还原氧化钴图案一次烧成,烧成后呈蓝色。之所以收藏界较少经典的青花瓷就是因为其烧制过程中变数极大,一窑出来仅有几件青花发色纯正,大多为废品。矾红是传统官窑中的釉上彩,属皇帝御用色。青花矾红瓷器须两次窑烧,成品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2.
高雪 《收藏》2015,(1):48-56
明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工艺已非常成熟,可以说明代是青花的明代。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泥勃青(又称苏麻离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的是回青料,色彩蓝中泛紫。  相似文献   

13.
黄静 《收藏》2019,(1):56-71
广彩作为以外销为主的瓷器品种,无论是纹饰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还是绘画题材,都呈现出极其明显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广彩瓷器在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物纹饰的演变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面貌。人物纹饰是广彩瓷器中的主要纹饰,它有着与其他彩瓷完全不同的绘画技法,因而显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且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  相似文献   

14.
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军 《收藏》2012,(19):82-87
康熙青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娇艳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泽,精湛的绘画装饰,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独步中国陶瓷史。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的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在此以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主线,试对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和真伪辨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外销瓷回家     
《收藏》2011,(8):I0034-I0034
南昌大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外销瓷藏家余春明及其收藏请到了南昌大学。建立了外销瓷博物馆。这是南昌大学若干人文博物馆规划中的第一个,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按照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话说,在历史上,中国瓷器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们又回家了。  相似文献   

16.
沈云伟  刘爱东 《收藏》2010,(4):29-33
青花瓷自唐代创烧后,历经400余年的缓慢发展,在元代晚期达到成熟,随后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成为我国瓷器生产和外销的主流产品,一直延续至清代。青花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釉、青幽靓丽的蓝彩和雅俗共赏的装饰图案得到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特别是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更是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重点,也是拍场上藏家们追捧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卢侃 《收藏界》2012,(4):49-54
外销瓷是指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的销往海外的瓷器。中国的瓷器外销始于唐代,作为中国独有的商品,宋代瓷器的对外输出有了急剧的增长。宋朝政府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先后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和营运的机构——市舶州。元帝国建立后,统治者更加重税对外商贸,  相似文献   

18.
李辉柄 《收藏》2012,(3):59-63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相似文献   

19.
李何 《收藏》2008,(1):62-67
历史上,16到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这些中国瓷器大多是订烧瓷,都是为了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而特别烧制的,它们有的不加装饰,有的装饰简率,外销到西方后被进一步装饰、美化。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的中产阶级竞相购买中国瓷器,用它们美化餐具、改变室内的装饰风格,掀起了西方“中国热”新一轮高潮。  相似文献   

20.
熊振东  金国庆 《收藏》2006,(6):70-78
文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现藏元代青花瓷器共19件,其中18件为1980年江西第二电机厂窑藏出土(窑藏出土19件,其中一件青花蕉叶纹觚于1990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为20世纪80年代从外地征集。此19件青花瓷器囊括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所有类型,即延祐型、至正型、筒笔型(图1-3),为系统研究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