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水清 《收藏》2013,(11):98-99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水清  华慈祥 《收藏》2013,(6):98-107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12日,台湾邮政部门为弘扬中华文化,介绍我国古代封建艺术瑰宝,续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主题,发行“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邮票一套4枚,编号为特409。  相似文献   

4.
蔡鑫泉 《收藏》2011,(2):147-147
《比德于玉的汪近圣墨》一文(见《收藏》2006年第1期第94页),介绍了清代制墨大家汪近圣的几锭墨。其中一锭未名墨,一面草书阴识"胡然而生寥天一,胡然而成函三宝"。《中国艺术分类全集·中国文房四宝全集1·墨卷》也载有这品墨(第140图,文字说明第70页)。此锭墨虽小,却十分可爱。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1)
正文房用具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北宋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主题,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明代文人阶层迅速扩大,追求文房用具的品位成为时尚,明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共列举了45种文具,可谓集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了。至清代,文房用具发展至鼎盛期,艺人们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和摆设,将原本的文房实用器演变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一道雅致风景。河北博物院收藏有一些除文房四宝之外的文房雅具珍品,现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8,(12)
正宣纸是我国独特的工艺精品,居中国文房四宝之首,素有"纸寿千年,墨颜万复"的盛誉,是书画、裱、拓、水印等的高级用纸。安徽省泾县徽宣宣纸厂是专业生产手工宣纸的厂家,"一诺斋""春秋草堂""徽星"牌宣纸,汲取了传统生产工艺精华,用料讲究,质地绵韧,纯白细密,光洁如玉,细薄均匀,润墨层次清晰。书画时既能以水导墨又能以水抗墨,积墨处笔笔都能分清,浓淡相交处必留笔痕。此外,还有百折无损、不蛀不腐、色泽经久不变等独特优点。安徽省泾县徽宣宣纸厂生产的宣纸质量可靠,品种规格齐全,按原料可分为棉料、净  相似文献   

7.
江志伟  汪苹 《收藏》2012,(17):106-107
这三款墨是由徽州休城胡开文按易水法特制的辛亥革命纪念墨,制作于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元年纪念墨(图1)此墨正面有阳文隶书"纪念墨"三字。造型为阔长方形大锭,通体涂金。墨长21厘米。该墨正面刻一首四言藏头诗:"胡越一家,开我民国;文德武功,造此幸福",巧妙地藏寓了"胡开文造"于诗句的开头。"纪念墨"的背面,上部绘就一汉将手持斧钺脚踏祥云,背后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的场面;下部以隶书写就"大汉奋兴云龙凤虎,神人攸赞统一环宇"等字样。墨的两侧分别刻印有"中华民国元年"和"安徽休城胡开文按易水法制"等边款字样。该墨有特别的纪念意义,且诗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秦怀戈  朱健 《收藏界》2010,(12):111-113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是书画家钟爱和仰赖的物品,在古代书写和绘画中是必不可少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特的材料,中国书画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得以呈现。墨的优劣,不仅关系着书法、绘画的艺术表现力,更影响着文化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播,其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笔、墨、纸、砚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画创作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随着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后来又有了砚匣、笔洗、笔格、水丞、镇纸等用品,而精美的刻铜墨盒因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成为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倪清华 《收藏》2006,(7):70-72
中国文房四宝中,徽州墨独领风骚,数百年来为文人骚客所珍爱。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圭父子。唐中叶至唐末,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至徽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手,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诏奚廷圭担任墨务官,并赐国姓“李”。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13,(12):118-118
4月29日,安徽宣城与浙江浦江友好交流赛在宣城野狐围棋学校进行。宣城是围棋之乡,也是文房四宝之乡.浦江县是中国书画之乡.同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促成了本次活动。来访的浦江队高手众多.由许俭颖初段、  相似文献   

12.
高阿申 《收藏》2009,(9):108-113
倘若问,什么是千年来中国最具文化特质的器物?想必很多人会说是文房四宝。不错,纸、墨、笔、砚是文化人须臾不可或缺的用品。但是,与文人精神生活最为贴切的莫过于能包容他们内心世界的香炉。香炉之所以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色彩,同炎黄子孙崇天法祖的传统有关,香炉理所当然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收藏界》2010,(10):111-113
墨与笔、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共同担负着传播中华文明的神圣使命。墨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与其他许多文物一样,是当时的日用品。因此,它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墨质,墨品、风格、款识、图案、装潢、工艺等,无不有其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与当时的审美趣味、实用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郝颜飞 《收藏界》2012,(6):96-100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类别。  相似文献   

15.
正御墨,是指封建时代专供皇帝书写、绘画的墨。早在唐代,宫廷中就设有墨务官,专司宫廷用墨,制墨名家祖敏、奚超、奚廷珪都曾任此职。明代御墨,文献记载及实物均有所见,如方瑞生《墨海》中录三锭御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国宝"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龙香御墨"。清代御墨在不断发展中提升技术,集全国最优秀的墨工、画工以及皇帝亲自参与,不断创造出新的墨品、样式,以装饰华丽、墨质精良、雕刻精细而闻名,成为清代墨中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10)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器型繁多、种类复杂、用途广泛,仅明代屠隆所著的关于文具的书籍《文具雅编》就记载了古代文人雅士所常用的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文房用具。在所有文房用具中,除了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说外,还有"书案三珍"的说法。这些既体现了古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心境,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以毛笔为首的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图1),是写字画画的用具,尤其是汉字书法的优良用具。中国毛笔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甲骨、竹简、木牍、缣帛文书分析,春秋时期,中国人已经创造了简单的毛笔,在甲骨、竹简、木牍、缣帛上写字。史有蒙恬造笔之说,是他改良毛笔的选料和制作技术,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作《毛颖传》,记述了蒙恬造笔的故事:他是战国时代秦国大将,奉秦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代白釉"内酒"铭瓶,据说是1954年出土于安徽六安宋墓。瓶小口,卷唇,细颈,斜肩,长圆腹,下腹内收,平底微凹。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器腹上部墨书"内酒"二字(图1)。该瓶较少见于一般参考书,即见之者,据说也是根据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一文中对类似造型瓶子(并无铭文)的称谓,称其为"长瓶"。而对于"内酒"二字铭文的含义,一般文字说明则为"此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12)
正一笔墨结构是以墨点、墨线、墨块为基本架构,通过笔法、墨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相互转换的、形态各异的复杂多变的笔墨视觉图像,其"与道同机",从点生发,由线延伸,随墨扩张,在"外师造化"之中悟得胸中"意象"并展开笔与墨关系的整合,从而进入一个内涵天地运行理念的架构世界笔墨结构。笔墨结构总体上是由墨点状结构、墨线状结构、墨块状结构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其内部结构与外部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整合关系,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笔墨结构的组建运行中,三位一体,相互作用,相互浸染,无限生发,  相似文献   

20.
马起来 《收藏》2007,(2):127-127
汪节庵,名宜礼,字蓉坞,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墨家”之一。他的制墨店号“函璞斋”与曹素功“艺粟斋”,汪近圣“鉴古斋”并驾齐驱。乾隆中期汪氏崭露头角,嘉庆、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特别是在曹素功墨店迁到苏州后,汪节庵便取而代之成为徽州地区制墨的“一把手”。这里介绍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几锭汪节庵古墨,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