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培权先生发表于《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上的《“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  相似文献   

2.
现在语文教材的版式.尤其是中小学现行的语文教材的版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淑筠 《云南教育》2001,(12):30-31
2000年 9月,我国中小学起始年级 (小学、初中、高中 )开始使用根据修改后的新教 学 大纲编写的新教材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以 下简称“原大纲”。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以下简称“新大纲” ),现行初二、初三语文教学则是沿用原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 。 现行教材体现的教学要求与新大纲的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出现了一些矛盾。解 决 这 些差异和矛盾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其一,不做任何改动,仍然按现行教材体现的原 大 纲的 要求进行教学;其…  相似文献   

4.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舆论界一再抨击语文教学;有的称之为“误尽苍生”,有的则质问: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有的批评语文课“把人越教越傻”……且不论人家是否说了过头话,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确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教材要负很大责任。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多定型于七、?..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程“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在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同时对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修订和改编,以利于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之间的逐步衔接,以利于向新课程过渡的一套教材。应当如何学好这本现行教材,或者说,应当怎样顺利进行这一“过渡期”的教学实践,作为教者和学者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覃升刊 《广西教育》2006,(7B):93-93
前几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一度“黑云压城”,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尽管有些夸张,有些尖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在不少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赫然排在末位。是语文教材的毛病,还是高考考题的问题,抑或是社会舆论的“误导”?但语文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8.
当下一批中小学教师和研究者对语文教材某些选文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呼吁推翻现行教材,利用民间力量重编教材.这是一种非理智的偏激表现,也是民间改革家们搞混了语文教材功能而将历史的真实强加给语文教材选文的要求.语文教材不同于历史教材,它更注重文学的真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能感情用事,必须理智对待.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11月肇始于《北京文学》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涉及对现行语文教育积弊的思考,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教育文化学术界对语文教育的看法,这些思考和看法基本集中在教材体系、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其中不乏危言耸听、过于偏颇之处。但总体上的忧思情怀令人警醒深思。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总体构想上海市建平中学程红兵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是师生之间语文教与学活动的立足点,要大面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改革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是首要一步,是基础工程。一、语文教材改革势在必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大问题是教材编写体例导致师...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现行小学语文课文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一、观赏图画审美“九义”教材有许多精美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地再...  相似文献   

12.
一、从“课文”走向“文本” 客观地看过去的阅读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阅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窄。这可以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2000年,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阅读教学的要求时,均是以“课文”为阅读对象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课文”这两个字符,“课文”的“高级替代者”是“文本”,这既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突破,更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巨大突破。教材中的课文是文本.但作为文本的决不只是教材中的课文。这就意味着,作为阅读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余昭钧近照  余昭钧,男,1967年7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北黄石二中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有论文《论试处理教材的几个原则》、《以素质教育的眼光再看课文这个“例子”》获省级大奖。余昭钧档案 ○余昭钧  语文教育面对长期“少慢差费”的现象,面对“误尽天下苍生”的批评,我们更应警醒,从更新观念入手,去探求面向21世纪的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人类自步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被许多国家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而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使社会…  相似文献   

14.
“大纲”(修订版)的颁布和实施 ,体现着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此次修订 ,提出了“丰富语言的积累” ,“发展个性 ,培养创造能力”的要求。而现行教材的内容难以达到“大纲”在这方面的要求 ,于是 ,如何用“老”教材 ,落实“新”“大纲”的精神 ,便成为当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采取的做法是“浓缩与扩展” ,创造性地使用现行教材。一、浓缩所谓浓缩 ,就是压缩现行教材的内容。以“大纲”为依据 ,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调整课时 ,兼并雷同教学内容 ,其具体方法如下 :1 删减。删减教学要求不当的内容 ;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在一种误区中徘徊,语文课的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指导思想被严重曲解。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内容和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语文”基本等同于“语言文学”;从新时期颁布的第一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0年颁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不难发现,语文与政治紧密联系,突出“文以载道”的古训。其实,语文课毫无疑问应是基础工具课。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为语文教学正名、定位、松绑,使语文教学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编出一套能真正体现二基教学的新教材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根据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训练手段,实行“读写一体”的教学模式,不失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从温总理视察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发现一处地理教材的错误之后,教材问题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最近又有一些教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文的真实性、针对性,价值取向、选文标准、编辑体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尖锐批评和质疑,引发热烈讨论。与过去针对教材字词等方面错误的批评相比,这次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问题更复杂,类型更多样。就在前一阶段,人们关于教材的话题也还仅限于课本入选作品的调整上。所以,从整体的舆论氛围和质疑者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及形成的影响来看,这次对中小学教材发起的“清算”,大有掀起一场教材“革命”之势。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19.
一、现行语文文选课本定位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从而按文体特点的系列划分成单元,编选出范文。这大异于传统语文教材以经带文、以文载道的编排体系与原则。两相比较,我厚古薄今。若干年以来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今不如昔的现实,原因固然多多,但于时下语文教材内容未始没有空穴来风之嫌。众所周知,传统“经”、“道”讲修身立命、为人处世的系统事理,语文教材成为传经布道当然的主要载体。今天看来,语文教材的这一功能依旧不得放弃或忽视,否则必将动摇整个教育行为的基础,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因为德育第一是不容置疑的根本教…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扣击学生心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