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什么石头才称为赏石(或者称为观赏石、奇石、雅石)?尽管目前赏石界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普遍的赏石的概念是:“所谓赏石,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原石,通过人们发现,根据人们的感性需要与审美要求,用来满足人们审美的客观搬运需要和审美的客观磨切需要,这样的石就称之为赏石。”  相似文献   

2.
泰山岩石,造型奇特;石画之韵,精美绝伦;赏石养性,赏石陶情;普通的泰山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赏石文化。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因泰山石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大放异彩,人们无不以在室内或案头放置一块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玉石雕刻和仙游石雕刻的人文审美经验出发,解读仙游石审美文化,探索在传统人文审美精神基础之上的现代仙游石文化人文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岭南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其设计不仅独具美感,更体现了大众性、务实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兼容性的特征。骑楼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岭南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潜在的社会美育价值。其美育价值包括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审美品味和激发文化认同。通过举办骑楼文化审美主题活动、引导文化产品审美消费趋势,以及创设虚实结合的审美情境,可更好地发挥岭南骑楼的美育价值,推动岭南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岭南民间工艺美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岭南人的审美情趣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与人民的经验、信仰、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表达了人们喜乐的方式.但是现在面对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潮流前所未有的冲击,岭南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着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严峻挑战.笔者通过对岭南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如广绣、佛山年画等的研究,来探索岭南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抽象之美     
现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放有赏石一二。或太湖石,或灵璧石,或英石,或昆石。还有一些新的石种,并不讲究“皱漏瘦透”。虽然赏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皱漏瘦透”是中国赏石最根本的艺术标准,是精髓。中国赏石,就像中国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中国的古人,是深谙抽象之美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灵璧石审美的对象与主体,传统物我观是构成审美活动的基础,通过灵璧石审美要素的发掘,分析灵璧石审美主体的需要与功用,总结灵璧石审美主体的精神境界.面对灵璧石市场环境需求下,研究标志设计作为文化传播及带来经济效应的创意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灵璧石的设计价值切入,运用现代赏石群体的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人文艺术氛围的相互交织,释读灵璧石品牌形象设计市场化趋势,中国独特的石文化为灵璧石设计价值与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贴近市场的设计也为灵璧石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商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坚决铲除岭南固有的奴隶制商业文化,并间接地为强化建设岭南新型商业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他局限于中原传统的农本文化观念,对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一概否定,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偏见,但他以儒家仁爱思想与佛教好善主静等思想纠正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也具有不可抹杀的文化批判价值。他重建岭南商业文化的独到的思想与方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缘     
余并无爱石之癖、玩石之瘾,产生对石之爱实属偶然。 去冬去柳州,正值第二届中国赏石展在龙城开幕。柳州人爱石癖石者上万,承办此次全国性赏石展乃情理之中。我在柳州数日,见报上登的是赏石展的消息,街上挂的是赏石展的标牌,友人相聚几乎无石不成谈资,可见石之于柳州人的份量。余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影响终于使我放弃游大小龙潭的计划而扑向赏石展。 此次赏石展计有4000余件展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品以长江为界,分为长江以北馆,长江以南馆,还有一个专展柳州石的柳州馆,于是柳侯公园的“山水来归”盆景园、箭盘山奇石园、鱼峰公园石玩精  相似文献   

11.
中唐文人刘禹锡、柳宗元在连州、柳州的诗文展现诗人真实的生存空间、审美心理和思想情感,传递了地域文化的特质,揭示出地域文化的强势文化因子与弱势文化因子冲撞过程的文化排斥反应。同时刘、柳诗文中保存了莫徭蛮、黄洞蛮的记录,通过其诗文可探寻唐代岭南"南蛮"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及唐中央对岭南边民推行的民族政策,反映岭南边民与唐朝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赏石与生命     
蓦然回首 ,大梦初醒 ,灵魂飞出一道彩虹———赏石与生命。石是大自然的造物 ,它来源自然 ,永恒自然……而我们人类将在与天地以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融合之中生存与发展 ,这就是自然之道。“千秋不变之人 ,万古不败之石”。赏石之精髓 ,在于石能解忧 ,石能益神 ,石能明心 ,石能醒脑 ,石能延寿。赏石令人心地开阔 ,领略自然 ,返朴归真 ,耳目一新。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与生命息息相通 ,赏石添乐 ,赏石多寿 ,即是这个道理。人类关注更多的是生命在于生存与消逝的悲剧冲突面临的考验。茫茫宇宙 ,地球仅仅是一颗小小的星球 ,而我们每一个人又是那样…  相似文献   

13.
太湖石     
太湖石为我国四大名石之一,是苏州园林布景的主要观赏石种。宋代赏石大家米芾以"瘦、皱、漏、透"概言太湖石的审美特征。"瘦"即盘骨苍劲、裸露而不臃肿;"皱"是轮廓凹凸不平;"漏"是孔洞能透过光线;"透"则是溶洞密布其内能透水通气。太湖石属于被溶蚀的石灰岩。太湖地区广泛分布着2亿~3亿年前的石灰岩,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纵横交错的石  相似文献   

14.
岭南画派先驱、晚清著名画家居巢诗词创作丰富,大量刻画岭南风景名胜、民俗民情、典型物产。居巢诗词艺术特征上表现为以画家的眼光视角进行创作、“诗中有画”,审美上追求务实平和、清新自然,思想方面则继承了岭南坚韧不屈的遗民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呈现出典型的岭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论述了伊岭纹理赏石旅游资源的审美特点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岭南传统门窗装饰艺术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民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岭南传统门窗隔扇的组织构成形式在功能上符合客观需求,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既丰富了装饰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岭南民众的生活情趣。其隔扇门窗装饰图案符合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体现了岭南门窗独有的寓意美和色彩美的纹样装饰。  相似文献   

17.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9,(2):F0003-F0003
王耀宗,男,1942年生,陕西合阳人,教育工作者,教授。曾荣获陕西省教研特殊贡献奖。退休后,酷爱奇石文化研究及奇石收藏,创办了“陕西宠石文化俱乐部”任理事会会长,现任《奇石研究》主编,该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专业性赏石理论刊物。另有《生命无声》、《话说宠石》等著作公开出版发行,同时主编《秦域观赏石》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章主要论述了伊岭纹理赏石旅游资源的审美特点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岭南传统文化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达到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这是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广州市少年宫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广州市少年宫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探索适合少年儿童的岭南非遗课程资源的建构与开发,拓展活动领域,开创性地将岭南非遗项目运用到课堂上,让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弘扬岭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章研究了岭南醒狮的民族传统性、历史文化性和时代发展性等社会特性,指出了岭南醒狮的商业功能、民族凝聚力、文化交流和大众健身娱乐等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