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狼和小羊》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怎样借助语言训练,发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一、以“问”促说 《狼和小羊》结尾写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相似文献   

2.
洪云卿 《云南教育》2003,(13):32-32
《狼的小羊》是一篇寓言,课文最后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两位老师对课文这一结局的处理大相径庭,发人深思。甲老师的教学片断师:文章最后一句讲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此刻,小羊会怎样?生甲:小羊被狼吃掉了。师:难道就这样一种结局吗?生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它用力过猛,撞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摔死了!生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被捉住了。……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得真好!乙老师是…  相似文献   

3.
《狼和小羊》是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狠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喳地,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狼不想再争辩了,排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了?”还没有等老师做出回答,一位小男孩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当然小羊被吃掉了。”另一位男孩反驳道:“…  相似文献   

4.
有如下三个令人忧思的课堂提问启发教学小镜头: 镜头(一):教师教《狼和小羊》的第二课时,一开课就问:“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就把小羊怎么样了呢?”有几个学生回答:“狼把小羊吃了。”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很对!狼把小羊吃了以后怎么样呢?”(出现冷场)老师催促:“同学们想一想:狼吃了小羊以后怎样呢?”(还是冷场)有  相似文献   

5.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蛮不讲理的狼仍然向小羊身上扑去。   预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有 ?”还没有等老师回答,一位小男生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小羊当然被吃掉了。”另一位男生反驳道:“书上又没有说小羊被狼吃掉了,你咋知道的 ?我说小羊跑掉了。”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分成了“两大派”,一派说小羊弱小、善良,只能成为狼的一顿美餐;另一派说小羊虽善良…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笔者听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阅读《狼和小羊》,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颇令人思考。这篇文章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老师温和地问学生:结果怎么样了呢?一个学生说:“正在这危险时时刻,从远处赶来一个猎人,一枪把狼打死了。”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又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碰在石头上撞死了。”老师的脸涨红了,还有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它前面的陷井里摔死了。”这位老师变得烦躁不安了。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理解(或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其时还有许多学生要求发言,但老师再没有给学生机会,只是告诉学生: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唯一的结果。对于老师这个结论,当时多数学生不同意,有的还站起来反驳老师:“不,小羊没有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但老师最终还是以小羊被吃作为结语。  相似文献   

7.
过去语文教学,总是死守教材,跳不出它的圈子。现在有的语文教师已开始摸索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而发展教材,以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最近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讲《狼和小羊》(五年制语文第三册28课),对我的启示很大。当她引导学生分析完狼三次找碴的目的(要吃小羊)后,便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时,孩子们都瞪着两眼在为小羊担心。这位老师便及时启发孩子们续编故事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案例《狼和小羊》的教学接近尾声了,教师用低沉的声音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师:读到这儿,小朋友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生争先恐后地说出狼“太可恶”、“太凶残”、“蛮不讲理”……小羊“太软弱”、“好可  相似文献   

9.
当狼要往小羊身上扑去时,小羊急中生智,大声喊道:“看,你背后有一只肥嫩的羊。”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思维训练的指挥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在创新因素,进行创造性设问。1.逆向性设问。如教学《狼和小羊》,在按照“狼想吃小羊——狼找了三次茬儿——狼往小羊身上扑去”的线索学完课文后,教师峰回路转逆向提问:狼想吃小羊,扑上去吃掉就是,为什么要故意找茬儿?由此学生快速整理课文内容,运用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相似文献   

11.
……狼说着就往羊的身上扑去。于是,小羊拼命往前跑。突然它看见前面有一头狮子正向自己走来!后面有狼,前面有狮子,这下可完蛋了,怎么办呢?聪明的小羊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连忙对着狮子喊:“狮子大王,我今天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来送给你,可是狼追着要来抢,你赶快帮我把狼赶走吧!”狮子听说狼要来抢小羊送给自己的东西,生气了,张开血盆大口向狼扑去。狼见狮子要来吃自己,忙掉头往回跑,狮子在后面追。等狮子赶走狼,回来看小羊送给它什么时,小羊早就跑得不见踪影了。《狼和小羊》续篇(二)$江苏省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二(1)班@曹阳…  相似文献   

12.
当狼要往小羊身上扑去时,小羊急中生智,大声喊道:“看,你背后有一只更加肥嫩的羊。” 狼信以为真,转过身一看,哪里有羊呀?狼明白自己上当了,非常生气。再看小羊,正撒腿往山坡上逃。“看你往哪里逃!”狼拼命追小羊。小羊一边快速跑一边找一棵大树,因为妈妈告诉过他,在山坡那棵最大的树旁有一个猎人布下的陷阱,平时不要到那里玩。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给课文续编故事。结果学生兴致盎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小羊一转身,狼掉进了河里。”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位猎人,开枪把狼打死了。”还有的说:“可怜的小羊无力挣扎,成为恶狼口中的美餐。”……众说纷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诸如这类寓意深刻、结尾含蓄的课文,我们都可这样做。如《坐井观天》、《骆驼和羊…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教师正引导学生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教师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当最后讲到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时 ,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黯然神伤。这时 ,一位小女孩怯怯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 ,咱们想个办法让小羊逃走行吗?”正在讲课的年轻教师一愣 ,随即满脸绽开灿烂的笑容 :“大家愿意想个办法帮小羊吗?”“愿意!”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机智的小羊》、《小羊智斗恶狼》、《小羊历险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学生的口中讲出。小女孩感到故事中的小羊被狼吃掉太可惜了。的确 ,我们成年人也认为故事的结尾…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机警     
教学的机警是教学艺术之一。所谓机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因势利导,遇有特殊情况,能灵活地给以正确解决,从而完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次,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狼和小羊》的总结课上,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羊后来会不会被狼吃掉?这位老师提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孩子说出小羊后来还是被狼吃了,从而突出狼的狡猾和凶残。可是孩子的回答竟然出乎她的意料。有的说:“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当狼扑过来捉小羊时,正巧撞在石头上,摔断了腿。这时,小羊就逃走了。”有的说:“小羊拼命地叫,猎人听到叫声连忙赶来,把恶狼打死,小…  相似文献   

16.
续写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训练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用。笔者在平时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在确定续写内容时,缺乏合理性。 如,有位教师在教《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之后,设计三道题日供学生续写,且作了相应的提示:1、狼扑向小羊,吃掉了小羊……,2、狼扑向小羊,小羊把身子一闪……,3、当狼扑向小羊时,猎人来了……,这个练习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在教《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在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一躲,狼掉到了河里”、“狼扑向小羊的一刹那,猎人来了”。乍一听,也许会认为这种教法很好,然而,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最终领会寓言的寓意。《狼和小羊》这则寓言主要表现了狼的狡猾凶残和小羊的善良单纯,揭示坏人为了做坏事,是可以找到任何“理由”的。这样看来,这种教法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没必要的,也未达到使学生领会寓意的目的。教学寓言时,一般应通过有感  相似文献   

18.
一、激励原则教学时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靠教师不断激发、鼓励,才能顺利完成。体现激励性原则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可以是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如《狼和小羊》(五年制三册)一文的结尾是“狼说完就扑向小羊”...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有的教师强求全班学生按指定的同一方法记忆字形,并用重复抄写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识字方法、思维方法不应是一个模式的。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休”,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有的说:“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木,合起来就是个休。”有的说:“单人旁一个木字。”老师启发学生:“谁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一个学生答:“人靠在树木上。”还有的说:“身体的体字去掉一横。”这位老师鼓励了后面  相似文献   

20.
周晓芸 《云南教育》2001,(17):34-35
一、教材   1.教材内容。《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讲狼为了吃小羊三次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课文一共有 6个自然段,第 1自然讲小羊先来到小溪边,狼在上游,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第 2~ 6自然段讲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和它讲道理,驳倒了狼,但凶残的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凶残地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个故事说明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教学本文可从字词句训练、阅读训练、朗读训练三个方面入手,确定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