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荒”是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现象。一般认为铜钱的贮藏、销毁和外流是北宋“钱荒”产生的重要原因。其实北宋“钱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北宋铜钱的价格低于自身内在价值,铜钱贬值导致北宋铜钱大量退出流通领域。而政府贮藏则在相当程度上加快了铜钱退出流通领域的步伐,是北宋“钱荒”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北宋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之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数量足够和质量相适应的流通手段。然而,终北宋之世恰恰存在着“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的“钱荒”问题。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剖析北宋经济领域存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供需失衡与北宋钱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荒并不是"钱重物轻",北宋钱荒不是铜钱供应不足,而是结构性供需失衡.农业税收的集中性与财政开支日常化的矛盾,以及东南"财源之地"与财政开支"内赡京师,外实边鄙"的矛盾,使得货币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最终形成"钱荒".  相似文献   

4.
“钱荒”问题始终是影响北宋王朝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集中性,更是由社会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要求大量的货币之外,当时人们盛行窖藏、佛教流行、大量铜币外流、王安石的解铜禁之法等各种因素也加剧了钱荒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代商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钱币的铸造和流通。而在宋与周边“诸蕃”以及海外诸国的交往中,宋钱不断外流。特别是基础货币铜钱的外流,不但加剧了“钱荒”,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中期起,铸币数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已铸成的钱币或大量贮积.或销熔为器.宗教、用器、外贸又占去铜材的很大份额,终使“钱荒”问题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在"钱荒"的恐惧下,狂跌至1849点新低。当日的收市指数是1959点。其后两日,再创收市指数新低——1951点和1950点。此前的低点是2012年12月3日的1959点。被2013年6月的低点刷新了。但是,此现象并没有得到其他指数的印证。即在2012年12月造出低点之后,2013年6月的钱荒之跌,并没有造出新低。比  相似文献   

8.
按照学界关于钱荒成因的传统看法,导致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交换规模扩大和细碎性贱金属货币的支付能力有限这样一个矛盾。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则钱荒将主要表现在长途贩运性大额贸易之中;然而历史实际表明,宋代长途贩运可以使用交子、钱引、钞引、银锭等支付手段,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钱荒",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20年来,学界关于宋代"钱荒"的研究,发表了较多的论著,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对象,对宋代"钱荒"研究的学术史作简要的回顾,认为虽然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有一些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生"钱荒"的原因是因为资本外流,银行资金错配情况严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和到期导致资金紧缺,财政存款减少,央行的稳健策略。"钱荒"产生了提高银行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导致资金紧张,提高了资金使用成本,影响股市、债市;对房地产业和过剩行业将造成冲击;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局。应对"钱荒"的对策是银行业的改革,中国实体企业的转型创新,企业需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货币流通明显地表现为三个特点,即货币的沉淀、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和货币总量的季节性变化。这三个特点自成体系,又互为一体,使得宋代在货币流通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朝代。"钱荒"是宋代货币流通的又一大特点,而且在铸钱最盛的时期,却发生了北宋最著名的"钱荒"。  相似文献   

12.
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后世历来褒贬不一。其后钱荒的发生可从变法的经济目的及其对货币流通产生的影响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上货币铸造量最多的朝代,又是使用铜钱最多的一个朝代。在宋代有一个始终贯穿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钱荒。四川地区又显得更为严重,北宋灭掉后蜀后,将大量的铜钱运抵京师,使四川变成了一个铁钱区;淳化四年(993)王小波、李顺起义在四川爆发,起义使四川的铁钱铸造工作被迫停止。使四川陷入了严重的钱荒危机。这种货币的短缺直接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钱荒"是货币政策骤热骤冷之后产生的后遗症,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存在的缺陷,政府支持不力等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化解中小企业"钱荒",需要中小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融资基础;健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上货币铸造量最多的朝代,又是使用铜钱最多的一个朝代。在宋代有一个始终贯穿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钱荒。四川地区又显得更为严重,北宋灭掉后蜀后,将大量的铜钱运抵京师,使四川变成了一个铁钱区;淳化四年(993)王小波、李顺起义在四川爆发,起义使四川的铁钱铸造工作被迫停止。使四川陷入了严重的钱荒危机。这种货币的短缺直接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IPO的靴子落地,本周或将是最佳的逢低布局时机,建议果断逢低布局,迎接红7月。笔者预期7月份市场将会有较好的表现,认为本周是比较好的逢低布局时期。主要因素如下:一、6月末钱荒概率不大。去年6月份的钱荒导致了大盘暴跌。主要是类似同业错配类的影子银行影响,前期《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以及银监会发布的配套文件《关于规范  相似文献   

17.
“静”美是中国文艺的审美理想境界之一,在儒释道关于“静”之观念影响下,中国文艺中的“静”美乃是一种空寂之美、安宁之美、清幽之美,它与“淡”美关系密切,“静”境的构建与营造某种程度上即是“淡”美的重要体现,一为“冷淡”,即空寂;一为“恬淡”,即宁静。这决定了中国文艺“静”境主要有两种形态:“空寂”之境与“宁静”之境。“空寂”之境的意象主要以“寒江渔钓”为代表,“宁静”之境的意象主要以“归去来兮”为代表。中国文艺中的“静”境象,无论“空寂”之境还是“宁静”之境,亦无论与之相应的“寒江渔钓”意象还是“归去来兮”意象,皆于静中蕴藏着生命之旋律,充满生命灵动之气,彰显与铺展出一股生命之绵力。  相似文献   

18.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之谓A”句式是流。因为“A,B之谓也”中的“之”、“谓”不仅完全没有凝固,而且处在不同的逻辑层次,“B之谓A”中的“之谓”则已趋凝固;在先秦典籍中,“A,B之谓也”的用例早出,“B之谓A”的用例晚出。文章还附带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楚永安对“A,B之谓也”和“B之谓A”源流关系研究的贡献、“A,B之谓也”能够演变出“B之谓A”的原因、古汉语中与“A,B之谓也一B之谓A”相类似的演变格式。  相似文献   

19.
“之”字多数易释,然亦有少数难解。笔者罗列三解,以供读者参考。一、“之”犹“于” ((观巴黎油画记》“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一句中,“之”即训为“于”。《淮南子·主术》“上告于天,下告之民”一句中,“之”和“于”互文,“之”犹“于”。《札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米熹注:“之犹于也。”译:人对于  相似文献   

20.
韩莹 《作文与考试》2023,(13):46-4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