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天津市环内海河干流河堤为实验区,对时序InSAR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展基于多期Sentinel-1数据和时序In SAR分析技术的河堤沉降监测方法的探索。通过综合分析监测成果,海河干流环内河堤沉降整体相对稳定,局部沉降较大处往往与周边的工地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在两岸多种植柳树用来保护河堤,河堤柳景由此肇始并传承于后世。因通济渠的开凿而形成汴河新柳景观,为郑州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重现汴河新柳景观,郑州市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整治河道河堤、栽种柳树和绿化草坪以及开展生态保遗工作等,打造了一条柳青水秀的美丽运河,为通济渠沿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去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傍晚,东北风刮得很紧,这是快要涨潮的象征。半夜里,果然涨潮了。处在滨海的崇明县三区团结乡的所有河道都涨满了潮水,潮水的来势很凶险。人们也都上了河堤,准备着与洪水搏斗。暑假中留校参加当地防汛工作的沈家镇小学教师龚有为,这时也和群众一起上了河堤,随着大家检查河堤上的水台门是否牢固。当他在东面河堤上察看、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处水台门边河堤的堤身有漏洞。群众正在用铁搭把泥土往水台里面堵塞,可是没有效果。龚有为想,要有效地堵塞漏洞,非下水摸清情况不可。他立即跳下河云一摸,果然堤身上有大小三个蟹洞,潮水就是从蟹洞中渗入堤内来的。他把蟹洞堵塞住,不  相似文献   

4.
我爱乡居     
有一位诗人说:我从海上来,满袖都是涛声。我也常有朋友从海上来,却从来没有听到他的衣袖里还有涛声。也许因为我不是诗人,所以没有那么敏锐的耳朵。但是家居郊外,屋靠河堤,堤上有竹林,堤外有河水,竹林里的风声沙沙,河床上的流水潺潺,却听过不少。河堤像一条弯弯的眉,我的小屋像眉边的一颗痣,如果没有眉,这颗痣会显得无依无靠;如果没有三家村的几座小屋,河堤会显得荒凉孤单。其实所谓河堤,并不真的是人工筑的河堤,而是一座天然的小山,同河床下流的人工堤防相连,小山阻挡了河水泛滥,产生了堤防的作用,于是不管它是不是河堤,住在这儿的人都叫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河堤工程三种不同施工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施工组织方式的优、缺点,为选择河堤工程的最佳施工组织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在河道治理的频繁开展中,从地方治河情况的及时上报制,到治水官员的严格选任制、河堤岁修制与巡护制的实施,都有利于治河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中央监控的良好运行.而治河技术的创新与传统河堤植树等经验的利用,也成为北宋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前代,北宋河道治理体制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总体上逐步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7.
春日,与友人漫步河畔。洋洋春风,河堤两岸草树吐青喷芳,花蝶翻飞,鸟鸣啾啾,好一派的春光景致。  相似文献   

8.
古黄河晨曲     
我的舅舅曾在3年前去古黄河那边采访。他回来后给我讲了古黄河那不平凡的故事。听舅舅说,10多年前,古黄河两岸破破烂烂,像一个病弱的老人。坑坑洼洼的河堤,像老人牙齿残缺的嘴。稀稀落落、遍身疤痕的老柳树,无精打采地站在河堤上。河堤旁,到处是凌乱的器材、肮脏的垃圾。雨天,汽车一过,泥水四溅……  相似文献   

9.
垂钓生活     
春日,与友人漫步河畔。洋洋春风,河堤两岸草树吐青喷芳,花蝶翻飞,鸟鸣啾啾,好一派的春光景致。  相似文献   

10.
行者 《初中生》2009,(1):59-60
近几年,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确实为市民办了几件像样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在绥河边修建了长达3000米的河堤公园。河堤公园里种了很多的花草树木,还建了凉亭,既有防洪作用,又能供群众游玩散步,是个不错的休闲之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考证出汉唐渭河三桥的位置,并以其与今天的渭河河道相对比,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咸阳间渭水河道北移的时空特征。结论认为除汉西渭桥处的渭河基本没有侧蚀变动外,中渭桥、东渭桥两地的渭河都向北移动了较大距离,中渭桥处汉末至今1808年间渭河向北移动了3630米,平均每年北移2米左右;东渭桥处唐末至今1118年间渭河北移了2600余米,平均每年北移2.3米有余。影响渭河发生侧蚀北移的原因主要为新构造地质运动、水文特点与两岸土质等自然环境要素,而人为活动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段渭河水质评价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6~2000年渭河流域陕西段11个监测断面的5年平均监测资料,采用分级评价法对渭河水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程度严重加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渭河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古到今对《诗经.邶风.谷风》中“泾以渭浊”等诗句的歧解颇多,对“泾”“渭”所指亦有多说。这些分歧归纳起来有四种情况:泾清渭浊,以泾指旧室;泾浊渭清,以泾比旧室;泾清渭浊,但不明所指;泾浊渭清,以泾指新人。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古代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泾渭清浊变化不定,对泾渭的水文地理环境变化存在不同的理解,对虚词“以”的不同理解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下土工布、合金钢丝笼等新技术在长江堤防加固中的应用,对其施工工艺与技术经济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渭河防洪问题关系到我省关中地区防洪安全,防洪工程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建设及防洪效益发挥。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分析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强化我省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防洪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渭河下游河势及水文状况的多年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分析认为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水流变缓,挟沙能力降低,中游大量泥沙在渭河入黄河口大量堆积,造成潼关高程显著抬升,渭河水平面升高,这是渭河下游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洪水期渭河过流能力急剧减小,防洪能力十分严峻。通过资料分析表明,渭河各段淤积量与潼关高程呈现出一种线形相关规律,由此得出降低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从而降低潼关高程,减小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提高渭河过水能力,对渭河流域防洪减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不同的水质指标和样本,分别对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渭河水质进行因子分析,给出每个样本的水质类别,并通过对结果分析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从而使人们在选取指标和样本时,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把因子分析方法更好地用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渭河流域,特别是下游频发的洪水,严重影响了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该流域的洪灾情况,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渭河流域下游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造成洪水频发,既有自然原因,如降水年内分配集中、径流含沙量高,又有人为因素,如三门峡水库的修筑和防洪体系脆弱.  相似文献   

20.
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治理和开发,可以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秩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形成城市自有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管理能力。本文结合渭河治理中宝鸡市滨水区的开发实践,就塑造城市滨水区的原则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