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鲍照诗歌中有着大量的禽鸟形象,寄托着鲍照的思想情感。本文从鲍照与曹植诗歌中鸟意象的比较,分析了鲍照诗歌的鸟意象在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承前性和开拓性两方面对唐诗中丰富多彩的鸟的意象进行研究 ,从爱情诗、言志诗、身世诗、忧患怀人诗、物候诗等角度论述唐诗对前代鸟的意象的继承性 ,从描绘歌颂型与讽刺揭露型论述其开拓性。  相似文献   

3.
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蕴涵丰富的象征意味,与其人生转换、自然追求乃至其所处时代的魏晋精神均有关联。鸟之平淡质朴形象有助于陶诗深远意境之生成,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曹植的"风"诗继承了中国文化中"风"的传统涵义,发扬了魏晋时期诗歌的"悲风"意象。通过研究曹植在建安年间、黄初年间和太和年间三个阶段诗文中对"风"的抒写,可见曹植写"风"受到了仕途变迁、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多方面影响,其诗写"风"也具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的诗歌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忧思,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特点,应推曹氏父子和王粲。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成就也较大,名气也较高,他和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曹王”。《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人方树东在《昭昧詹言》中说:“(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钟嵘的《诗品》把“七哀诗”列入上品。刘勰对王粲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仲宣溢才,捷  相似文献   

6.
建安文学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但后世评论家常常将建安作家放在同一个时空平面上进行论述,如说“陈思为建安之杰,公斡、仲宣为辅”,这就掩盖了建安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实际上,曹植是建安文坛的晚辈,邺下作家大都是曹植学习和师法的对象,特别是王粲,是曹植的老师,对曹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弄清曹植对王粲的这种师承关系,将大大有助于再现建安文学的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7.
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安之杰”曹植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有80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40余篇,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聆听曹植抒情的歌唱,我们不应忽视他对女娲、涂山氏、姜嫄、简狄这些伟大女性的礼赞,对美丽多情的洛神的苦苦追求,对待字空闺的美女、无辜遭弃的怨女的同病相怜。曹植笔下的女性足以形成一个蔚为大观的系列,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人重视,或者说人们瞩目的只是女人背后的诗人。古往今来的说诗者,对曹植诗作中凡涉及妇女题材的,均视为寄寓诗人身世的比兴象征之作,从而忽视了题材本身厚重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稍稍撇开以“比兴”为中心的古老的说诗传统,重新审视一下曹植妇女题材诗作的“表层”意象,或许会发现曹植其诗的别一洞天;再披文入情,发掘其深层意蕴,或许更能窥见曹植其人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8.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杂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凡内容不一、不拘常例,有感而发的诗都称杂诗。杂诗一般无题目,也有的有题目,如张衡的《四愁》、曹植的《朔风》等。杂诗之名大约起源于汉魏之际,王粲、刘桢、曹  相似文献   

9.
王粲《登楼赋》的描写艺术兼及主题与其它张丛林王粲(177—217)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就其创作艺术而言,在建安文学作家中能出其右的或许只有曹植一人。若仅就辞赋成就而论,王粲与曹植当在伯仲之间。建安文学的另一重要作家曹丕就说“王粲长于辞赋”[1]。在...  相似文献   

10.
神话传说中的鸟意象,作为人类普遍的共同幻想,体现了人类对于天空的想象与向往,是人类内在感受与外部经历的投映。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下,鸟意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神话传说为载体,对中国文化中的凤凰、青鸟、猫头鹰、喜鹊、杜鹃等鸟意象开展跨文化研究,探索不同文化语境中鸟意象的象外之象、异中之同,挖掘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中鸟意象的同一性、分裂性及平行性三大特征,有利于实现异质文化间的理性互视与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芙蓉”这一意象承载了不同的情感意蕴,如《涉江采芙蓉》的思念之花和曹植《芙蓉赋》的理想之花。文人借助芙蓉本身的特征,来寄托自己特殊的情感意蕴,表面是在写花实则是在写情、言志,以使诗文达到雅俗共赏、清新脱俗的境界,对芙蓉意向的研究也能为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除曹氏父子和蔡琰而外,建安时代较有成就的作家当推以王粲为首的建安七子。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曹植曾给王粲等人的文学创作以高度的评价,有所谓“仲宣(王粲)独步于汉南,孔璋(陈琳)鹰扬于河朔,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于其诗赋创作,然而其诗赋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用了许多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这些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的运用,不仅使曹植在其诗赋中的抒情避免了因过于暴露而失于雅正,进而合乎"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而且还有利于其整个诗赋"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艺术特征达到完美的内在统一。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特征两类,一类为人物意象,另一类为物象。  相似文献   

14.
王粲是建安文学史上“七子之冠冕”,其诗号称“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歌创作随其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前、后不同的风格特色。前期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多哀伤、沉郁之情,诗风苍凉悲慨。后期政治上深得重用,尽展才华,心情乐观开朗,诗风慷慨豪壮。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歌中"鸟"意象的运用与其诗中田园世界、禅寂世界的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诗人紧紧抓住了"鸟"意象本身具有的特点,并将其融入诗境,以动形静、以有声形无声,以"鸟"的小巧衬托空间的无限,构建出了悠闲美好的田园世界,同时也营造出了明净空灵、幽深静谧的禅寂世界。  相似文献   

16.
王粲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号称“七子之冠冕”,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后期的五言诗莽苍雄阔,笔势浩荡。我们既要重视以《七哀诗》其一、其二为代表的前期诗作,也应该给以《从军诗》为代表的后期诗作以充分评价,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建安诗风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著名诗人。他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曾积极投身于政治,但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与斗争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逸的人生之路。酒、菊、鸟,是他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与田园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诗中之象,更是眼中之景、心中之意,充分折射出陶渊明的精神品格和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8.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魏晋六朝诗学之发展可分为二派:一是以曹植—陆机—颜延之为轴心的以"错彩镂金"为特色的保守派,二是以王粲—潘岳—谢灵运为轴心的以"清水芙蓉"为特色的创新派.大体上讲,曹植、陆机和颜延之一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创作上,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以气骨取胜,以古朴浑厚为美,有繁芜、渊深、雅致的特点,较多地保存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错彩镂金"之美,属于守旧的一派.王粲、潘岳和谢灵运一派,虽未以玄学名家,但皆是玄学风气中人,受玄学影响较深,故在文学创作上,崇尚自然清越、便娟婉约,以浅净、清秀为美,基本上摆脱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清水芙蓉"的文学风格,属于创新的一派.  相似文献   

20.
屈原放于江南之燮,忧思罔极,“凤凰在簸兮,鸡鹜群舞”,冤屈自抑“因归鸟而致辞”,诗容、情感浑然一体,更引“鸟萃兮苹中”表达悲愤郁结之情志。汉以后,文人钟情于“善鸟”“恶禽”以比忠谗的寄托,贾谊《鸟赋》忌寓群小蔽贤的丑恚。此后历代文人情深于屈骚,梁沈约《天渊水鸟赋》,晋傅咸《仪凤赋》、顾凯之《凤赋》、弥衡《鹦鹉赋》、曹植《自鹤赋》,唐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王勃《寒梧栖凤赋》、皇甫涅《鹤处鸡群赋》,宋秦观《叹二鹤赋》。明王世贞《二鹤赋》、杨慎《凤赋》莫不延续禽鸟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