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形象"是指儿童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再造想像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像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而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及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需要教师蹲下身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使其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唐红梅 《现代语文》2006,(11):44-45
学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就是指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这种审美再创造既包括形象的再创造,也包括意义的再创造。学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灵魂与热血培育出的一朵朵“生命之花”,下面,我就从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和意义的审美再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生学鉴赏中如何让这一朵朵生命之花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3.
阅读自人生初始,就一直伴随着孩童的成长。对成人而言,阅读主要是指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并获取意义和信息的过程。对儿童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阅读。所谓儿童阅读,也就是早期阅读,是指儿童在正式进入阅读前掌握相关经验和技能的阅读欣赏和感悟活动,表现为在成人直接指导和参与下,由成人朗读和讲述、儿童听赏的特点。成人为儿童阅读,是实现早期阅读最终教育目标——儿童独立阅读必要的途径和过程。因此,作为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他人",成人如何为儿童阅读,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最终引领儿童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阅读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视界去解读作品,并与作品所固有的视界实现融合,这样作品中的形象才会真正走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满足儿童精神成长的内在需要。“视界融合”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读者带着自己固有的审美经验和能力进入新文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顺应、接受、创生,实现新旧视界共同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段是儿童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6—7岁的儿童来说,进行书面文字阅读是较为困难,解决抽象文字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矛盾是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绘本通过叙事性图画和精简文字的配合,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成功阅读经验的获得,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有助于儿童从形象阅读向抽象阅读的过渡。而其多样的取材,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由此,绘本阅读作为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之一有其适切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已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审美阅读也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审美阅读的对象主要指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以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社会,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阅读,是指0岁-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讲读,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主要目的是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它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期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要大力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的技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是从幼儿兴趣人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丹 《学苑教育》2020,(8):87-87
幼儿阅读又叫早期阅读,指的是学前期儿童的阅读。一谈到阅读,家长们首先想到可能就是看书、识字。其实,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阅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点,它们召唤着读者的阅读,其意义期待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给予现实化和具体化”。是的,文本只是文字符号的组合,其人文内涵并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只能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才能生成。而读者各自有别的知识背景及已经获得的审美经验和能力——接受美学称之为期待视野——制约着阅读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张生苟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形象性较强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和部分说明文等)的阅读过程,就是还原、再创造的过程,即凭借自身的经验将文字符号再现甚至创造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作与阅读逆向,它是把作者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  相似文献   

12.
班马曾在论著中多次探讨“叔叔”型成人形象的魅力及审美功能,在其儿童小说里也刻画了一批“叔叔”形象群。儿童文学不是只写儿童的文学,成人形象塑造理应成为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成人的感受、体悟如何能为儿童读者所接受与喜爱?班马以“高蹈的游戏”姿态实践了成人经验的“戏作”式传递,创作出探讨哲思性主题的成人主人公,进而突破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或儿童式角色的文学的旧有观念,为我们把握成人形象塑造的尺度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性的、复杂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一种基本功的智力技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应尽量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欣赏进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其发自内心地随着音乐律动、舒展、想象,用心灵感受音乐,以此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经验。最终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应尽量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欣赏进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其发自内心地随着音乐律动、舒展、想象,用心灵感受音乐,以此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经验,最终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地参与文字符号、单向独自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广泛知识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语言能力的基石,阅读应受到我们低年级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滕昭蓉 《广西教育》2010,(19):17-18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对于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陶冶儿童情操,提高儿童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如何让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儿童在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提早起步阅读,把他们引进阅读的殿堂呢?我们“童话引路”课题组的老师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方红 《早期教育》2011,(10):53-54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中介能使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语言技能呢?对于缺乏书面文字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图画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它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实现口语学习向书面语学习的转化。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幼儿感兴趣的文字符号,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学习,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直观性,也是人类产生审美过程的基础,同样也是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和沟通枢纽。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不能从现实作品中脱离出来,在主体想象和情感的相互配合下,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通过对西方艺术中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空间形象作品以及西方艺术流派演变的原因来进一步去认识审美经验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中的魅力,了解审美经验在艺术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加强对审美经验的培养来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强化对艺术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20.
朱碧惠 《贵州教育》2011,(22):14-15
一、调查目的 早期阅读一般是指未入学的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的对象主要是集生动性、形象性、联系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图画、影像或符号,正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并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