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魏源的忧患意识不仅包括忧国忧民之情,也包括救亡图存、改造社会之思,赋予了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文章对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文学看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文章对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儒家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首先阐发的对国家、民族和人生的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儒家忧患意识,后经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其精华部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的以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为终极关怀,知识分子以道自任、为道献身的思想意识,以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思维主体的知识者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是我国特定文化、历史积淀出的突出特征。本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外在生活环境可谓艰危严酷,第一代现代知识者承受了以前知识分子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意识的心理负荷,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铸进了新的内容,他们开始彻底扬弃个人患得患失的狭隘意识,民族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小农化心理结构的多面性、矛盾性集中体现为求实心理与空想玄虚的背反,不满足与消极满足的背反,主人心理与奴才心理的背反,求稳心理与急躁心理的背反。这种双重背反的化心理结构通过鲁迅塑造阿Q这一学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正是以他人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异乎寻常的敏锐,以批判性话语,以阿Q为模特儿,深层次地解剖了中国传统农民化心理结构的典型阿Q精神胜利法,以唤醒民众的主体意识,启蒙民众心智,达到改造中国国民性目的。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与知识分子关系特别密切,本论述鲁迅具有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及其渊源,表现和深远意义,借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促进我国的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有两种主体意识:批判和忧患意识。但无论批评也罢,忧患也罢,知识分子的主流是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站在时代浪潮的峰巅,引导历史潮流,在批旧立新、救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