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深圳市深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深博”)来说,2004~2009年是快速发展的5年。从经营单一喷绘业务的店铺,到拥有4家分店的现代印刷服务企业;业务能力从彩色印刷每月8万印,到每月超过400万印;员工规模从十几人增长到一百多人,公司业务收入成倍增长……就在这5年间,深博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深圳地区数字印刷行业的领军企业.数字印刷业务量在国内也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相邻的萧山市,其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萧山的新型建材、饮料食品等行业在国内远近闻名.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我们的数码快印行业的发展又是如何呢?近日,本刊记者有幸走访了从事数码快印行业18年之久、萧山快印行业的代表——钱江快印图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江图文),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金钱豹先生他向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钱江图文的发展,更让我们回顾了18年的数码印刷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定位于精品快印企业的成都盛世德堡彩色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德堡)融合最新技术和一流设备.用激情演绎创新,月创新推动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盛世德堡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以完善生产流程.追求精品印刷。目前.该公司已从一家专业的印前输出公司发展成为提供印前印刷印后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4.
数码印刷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涵盖了印刷、电子、电脑、网络、通讯等多个技术领域。几年来,上海数码印刷行业的发展相当快,涉及领域有金融电信、保险、出版等,数码印刷产品也从简单的标书朝精制样书、画册、小型包装等深入。这些都足以证明数码印刷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码印届9在个性化印刷、  相似文献   

5.
从1992年茉绥华公司(以下简称“茉织华”)的第一家印刷企业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的创立,到1998年上海浦东、北京、四川成都三家颇具规模的印刷公司的相继开业,再到2003年年底,与日方合资,专注于不干胶印刷的上海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茉织华印刷”)的成立,茉织华在我国的印刷业界实现着起步、发展壮大、拓展新业务领域的几次跨越。  相似文献   

6.
伊诺尔集团包括上海伊诺尔印务有限公司、上海伊文数据处理有限公司、上海伊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伊利时不干胶有限公司和北京伊诺尔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伊诺尔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为沪港合资企业,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技术先进、管理高效、设备齐全的专业化票据印务公司。公司在激烈的印刷市场竞争中以特色创优势.创新促发展,瞄准行业领先前沿技术.以技术领先为指导思想,参考国外印刷企业转型扩大业务范围到直邮商函领域的范例,于2001年成立国内第一家提供从账单印刷.信封制作到打印、套封一条龙服务的商业信函制作专业化公司——上海伊文数据处理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数码印刷技术一张起印的特点实现了按需、短版、个性化印刷,从而拉近了“印刷“和人们的距离,而与大型印刷企业相比,数码快印企业更像是邻近的超市,为人们提供着所需要的各种便捷的印刷服务。作为在天津地区已拥有4家店面的数码快印企业,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彩)在全国数码印刷同行中也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8.
数字印刷机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印刷机近年在欧美发展较快。据美国数字印刷顾问马克·W·富莱明最近调查,在对购买和使用印刷品的90多个行业进行了充分调查后,他发现数字印刷刊物和商务印刷从1997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14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63%。又据报道,美国数字彩色按需印刷的产品在2000年已达到全部彩色活量的54%。据美国印刷领导者协会的调查,目前约有24%的印刷厂可以提供数字印刷服务。在欧洲,目前已有大约20万家企业采用了全彩色数字印刷系统。据柯达保丽光印艺集团杰夫·杰克布森先生说,数字印刷在按需印刷和短版市场迅速崛起,现估计已占到行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印刷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印数字印务)是2009年12月注册成立的新公司,其前身为中国印刷总公司数字快印中心。中心门店运营3年多了,相信大家应该不会觉得陌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业内各方的支持下,"科印杯"数码大奖赛对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年,广州市出版印刷行业协会加盟主办,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中国直邮协会信封分会、中国邮政企业协会邮政广告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云南省数码印刷专业委员会、香港数码印刷协会、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澳门印刷业商会、美国OutputLinks公司等共同加盟协办单位,力争在作品征集、听众组织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将本届赛事推向又一高峰,推动行业发展。下面,让我们共同倾听部分支持单位代表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上海美最时图文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最时)是北京时美彩色数码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上海美最时从2004年建立以来,历经了飞速的发展,从原先30多平方米的工作场地和4名工作人员,发展到今天的近200平方米的车问和30多名从业人员的经营规模.是上海快印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印刷经营许可证的一家活力企业。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数字化的竞争时代.很多数字技术已进入传统印刷行业。上海界龙集团是有30多年历史的传统印刷企业.作为下属企业.上海龙樱于1992年成立.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印前服务;上海界龙艺术印刷厂于1998年由龚忠德先生创办,如今,一年的产值已达到12亿元人民币。这两家企业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11日数字印刷设备及增值解决方案供应商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与高端色彩管理流程供应商GMG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数码印刷领域深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传统印刷企业向数码印刷业务的转型,为印刷行业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将把传统印刷行业、广告业以及世界级企业内部的标识印刷作为下一步的目标市场,而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于色彩复制准确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除了高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说起数码快印,人们脑海中会想到建筑图文、标书制作等等,的确,图文输出是早期大部分数码快印企业进入市场的起跑线与切入点。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我们蓦然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数码快印市场,不管是技术与设备,还是业务与产品.或者经营与管理,都与最初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区别。中国数码印刷的应用发展也从数码快印业的发展轨迹中得到体现。在此,我们聚焦数码快印业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谈“古”论今,比较“内”“外”,在对中国的数码快印业进行梳理的同时,也对数码印刷整体发展的趋势进行思考,以点带面,推动中国数码印刷应用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由浙江省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主办,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和温州快捷先锋数码快印有限公司承办的“佳能彩色数码印刷系统image PRESS C1产品展示会暨浙江印刷印艺行业专业客户研讨会”日前在温州举行。来自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浙江省印刷企业的代表数码印刷设备商,以及行业媒体记者约1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提升、共享”为主题的2007“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已经落下帷幕。对比前两届数码印刷大奖赛的参赛情况,本届数码大赛的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次大赛共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133家最具开拓创新实力的企业的488件作品,涉及图文输出、数码快印、商业印刷、安全印刷、出版、邮政、广告等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17.
2006“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的号角刚刚吹响.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上海作为数码印刷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其数码印刷企业组成庞大的”上海代表团”,不仅在2005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对于2006年的再度比拼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上海代表团领队——上海轻印刷行业协会更是向参赛企业传递大奖赛的信息,并对相关的疑问做出细致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一座充满了梦想与拼搏的城市,即使是从“轻量级”的数码印刷业来看.也极具代表性地展现着迷人的中国活力。而这其中,广州市大洋图文数码快印公司(以下简称“大洋图文”)历经15年,完成了从复印店到广州数码印刷旗舰的蜕变,让我们领略了广州数码印刷领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业界知名的传统印刷企业——深圳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庄小铭先生,对印刷业务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短、快、变的可变数据印刷以及直接从网络下订单的印刷活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需求激增.传统印刷在这些方面开始显露出不足之处,数码印刷的优势逐步凸显。而这也正是庄小铭在2006年成立永太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太和)的起因。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年轻的领导者.精明能干,富于远见。他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朝气蓬勃.踏实肯干。他,就是我们这次的采访对象——中国印刷总公司数字快印中心(下简称中印快印)总经理杨信伟先生.他们则是杨总麾下的员工队伍。他和他们有着同一个梦想,即把中印快印打造成为“数字快印航母”。怀揣着这个梦想,这群年轻人带领着同样年轻的中印快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披剂斩棘,迅速发展,用辛勤的汗水铸就着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