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汉语成语中,有些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里的一般读音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简言之,就是由于语音不断发生变化,而作为成语却为了保存原来的语义而保留着不少古代语音的遗迹。例如“车”字,现代普通话里读成chē;而在“丢卒保车”这个成语中却要读为jü。这是为什么呢?查汉末刘熙的《释名》得知:“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刘熙是用声训的办法来解释“车”的词义的,显然有些牵强,但在读音方面却为我们提出一个信息,即:在汉末,“车”字的读音已经接近或相当于现代普通话里的读音了。而今天,在成语“丢卒保车”中还要读为jü,是读的汉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尖团音”普通话里读 j、q、x 三个声母的字,从历史上看还有两个不同的来源,简单地说,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g、k、h 声母的字,比如“胶”,读 jiāo,但有的方言中读 gīao,“吓”,普通话读 xià,但也保留了 hè音;另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z、c、s 声母的字,如“积”,普通话读 jī,而在方言中读 zī,“妻”,普通话读 qī,有的方言中读 cī。前者即为团音字,合者即为尖音字。再如:“京、轻、兴”与“精、青、星”,这两类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没有区别的,即京=精,轻=青,兴=星。但是,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19世纪中后期罗马字著作中,记载的北京官话中的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成语和常用词中的文白异读。这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的读音能追溯到19世纪北京官话的文白异读,丈白异读的对立能显示语用风格的不同及词义的分工,有助于我们了解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读文或读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剧《水浒传》“宋江杀惜”一集中,宋江向阎婆惜讨要招文袋时说:“我宋江待你不薄(bó)”。其实,“薄”字在这里应该读 báo,是口语单音词。这种在书面语言复音词或文言成语中是一种读音,在口头语言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是另一种读音的现象,叫做“文白二读”。普通话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白二读”字,如不注意区别,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以下是常见的“文白二读”字,望读者加以  相似文献   

5.
众多方言的存在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涉及音、韵、平仄古今演变的问题,用普通话的读音有时无法解疑.笔者在教学中曾试用属于吴语的无锡方言另辟蹊径,确也能解决问题.兹举两例:例一:形声字教学中,有些同一声旁的字,在普通话是读音相差甚远,学生不解.仅用“字音古今发生变化”来解释,说服力不强.如“贡、缸、肛、功、红”等字从“工(gong)”得声,没有疑义.但“江、豇”二字普通话均读“jiang”,若按上面几个字的组字原则从“工”得声测无法解释.教学中无法对  相似文献   

6.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7.
“斜”字究竟怎么读“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教材注音为xie,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注音为xia。“斜”字究竟怎么读?“斜”的古读音为xia。《山行》第二、四句末尾分别是“家”和“花”。从诗歌押韵的规律看,“斜”应读xia。但是,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材对汉字的古音一律未取。如成语“叶公好龙”,过去曾把“叶”读成she,1963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中,取消了该读音,规定统一读ye。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斜”不是一个生字。教材特意注音为xie,目的就是要教师不受古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考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多音字是语音考查的重点,多音字的考查贯穿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普通话里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和意义、用法却不同,必须仔细分辨,认真掌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方言调查字表》,通过考察分析中古全浊声母字在萍乡方言中的读音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发现在现代萍乡方言中,平声字的演变规律与普通话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而仄声字的读音绝大多数却亦读为送气清音,且其演变结果比普通话更复杂,与普通话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是语文教学的起码要求。因为读音和词义有直接关系,发音错误不仅不能正确了解词义,甚至会造成对文意的曲解。文言文教学尤其要注意。由于语音的历史变迁,汉字的读音古今不能一致。有些字除了现代的读音外,在文言文里还有另外某些不同的读音。例如,“三岁贯女”的“女”  相似文献   

11.
东安芦洪市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些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为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普通话和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就芦洪市话和普通话作一比较,力求在声、韵、调方面找出一点基本对应规律。为方便起见,凡芦洪市话与普通话读音有别的将分别举例说明,与普通话读音一致的就不赘述;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字母,芦洪市话标以国际音标。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13.
[考点解码]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题涉及的字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它既不包括方言读音,也不包括古汉语读音;二是考察语境中的读音。高考命题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类字的读音:1.形声字——谨防声旁误读。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音了,因此,如果我们一味地读“半边字”,那难免会出错,如“分泌”的“泌”、“妊娠”的“娠”、“狭隘”的“隘”、“歼灭”的“歼”等。2.形似字——辨清细微差别。有些形体较为接近的字,其读音并不相同。例如“狙(jū)击”中的“狙”和“阻(zǔ)”、“卷帙(zh…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15.
“血”字读音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究竟怎样掌握呢?“血”字有文白二读:一读xue(文),用作书面语读音;一读xie(白),用作口头语读音。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有时候不大容易区分,要是按“血”字的用法来区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ue。如:血液、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名,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不仅表现在地名(词)的词义上,也反映在地名字的音读上。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地名字按普通话标准音来读,就会造成误读、误解;反之,不加区别地只注意地名字的方音,而不顾及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地名字的正音,是普通话推广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许多地名字的音读中保留着方言的读音,如河北省获鹿县的“获”,不读“huo”,而读“huai”;“堡”在地名中也不念“bao”而读“bu”(如陕西的“吴堡”)或“pu”(如“五里堡(铺)”)。这在粤方言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广东省的番禺市的“番”字不读“fan”,而读“pan”。又如在香港地名中广为出现的“涌”和“鱲”两个地名用字(如“鱼涌”、“葵涌”、“东涌”、“黄泥涌”;香港新机场的所在地“赤鱲角”),很多人甚至是国家级新闻媒体的播音员把这两个字误读为“yong”与“lie”。关于“涌”字,《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都注明了有两个读音:一读为“yong”,用在“涌现”等普通语词中;另  相似文献   

17.
这两个字,普通话都读“引”,即yin的第三声。因为同音,所以常有人错写误用,如把“上瘾”错写成“上隐”之类。粤语读音不同,较少有内地人之错。  相似文献   

18.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多次出现“血”字,而读音不同。由于“血”字读音时常变化,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血”字读音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血”字有文白二读:一读xùe文,用作书面语读音;一读xiě白,用作口头语读音。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有时候不大容易区分,要是按“血”字的用法来区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ùe。如:血液、血管、血汗、血迹、血案、血本、血统、血色、血债、输血、贫血、心血、充血、热血、浴血、血小板、吸血鬼、混血儿、脑溢血、血海…  相似文献   

20.
刘祥柏 《中国语文》2016,(4):500-503
1.问题的提出安徽省六安市"六"字究竟读lù,还是读liù,近些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古音的遗留,代表古地名"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跟数字"六"读音和意义不同;有人认为这个读音是当地方言一直传承下来的读音,地名读音应该名从主人。要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分析"六"字历史音韵和方言读音,以及普通话相关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