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重要角色,《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成了一个需加以肯定甚至赞赏的人。然而,笔者认为,曾皙其实是一个善于揣摩老师心理、  相似文献   

2.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中的重要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四人之中,只有他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面赞赏,并且让孔子喟然而叹。课后练习一第一小题要学生回答四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理由是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上看到高鲲先生《曾皙“鼓瑟”问题臆解》(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关于曾皙“鼓瑟“问题,作者从“孔子不能容忍”与“曾皙不可能越礼”等两个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孔子向曾皙提问前他根本没有鼓瑟,只是在孔子向他提问时,他才稀疏地鼓了几下瑟,铿的一声停住琴声”。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一段话:“(曾皙)日:‘莫春,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这段话可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录了一堂讨论课,中心话题是治国方略问题。孔子独独赞赏曾皙的主张,因为他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礼乐之治”的景象,体现了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课型本来是讨论课,但后来走了样。孔子的开场白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带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重要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四人之中,只有他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面赞赏,并且让孔子喟然而叹。课后练习一第一小题要学生刚答四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为“曾皙从容洒  相似文献   

8.
笔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时候,总觉得课最后部分“夫子评志”中孔子的话有点“语无伦次”,令人费解。原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有论者称“可以视作魏晋轶事小说的滥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11.
读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掩卷深思,我被深深地折服了。文中所及虽日“闲坐”,但于闲坐之外,分明是一种充满着宽容、张扬着个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教书与读书     
多年来,我总觉得教书者应先读书,其理由有三: 一、讲解课文,若是读书不广,往往讲得不深不透,甚至讲错。 原高三语文教材有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中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人有说明,好像是没有什么可讲的了。但“侍坐”的坐次为何先子路,后曾皙,而后冉有,最后公西华呢?若习惯于照本宣科,是难于道出个所以然的。但读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可以向学生说明:子路小孔  相似文献   

13.
人教出版社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本高一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异乎三子者之撰”中“撰”被释为“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笔者以为此说殊为不妥。  相似文献   

1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自《论语·先进》的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它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思想。如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及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因而,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面介绍的是四位弟子陪先生闲坐聊天的事,  相似文献   

15.
屈伟忠 《学语文》2004,(3):44-44
高中语文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舍瑟而作” ,“作”课文释作“起” ,又释义为“站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教师教学参考》译为“直起身子” ,显然这两种解释是不一致的。那么“作”该如何理解呢?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坐的姿势是怎样的以及曾  相似文献   

16.
一、自主学习的依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启发式教学应成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很能体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对曾皙的引  相似文献   

17.
吴锦 《考试周刊》2007,(1):9-10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选用了《论语·先进》中较长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为“因材施教”的最早最成功的范例,本章被国学大师、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年又一年地赏析。我读教此文多年,一直都是“正说”、“同声”,本文则“异说”一番,如有不当不敬、权为“戏言”。  相似文献   

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畅谈人生理想,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自谈了自己的理想之后.曾皙最后一个发言,“异乎三子者之撰”.就是和他们三个的意见都不相同,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相似文献   

20.
凸显孔子多重身份中的“教育家”身份,然后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还原为史上最早的“课堂实录”。以“欣赏孔子的课堂实录”为学习任务,并创设“为课堂实录拟题”“为课堂实录补白”“为课堂实录点评”三个具有弹性空间的学习活动,渐次了解孔子听四个弟子言志时的“表情”,重点解开曾皙之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背后的意义密码——制礼作乐,最终领悟文本中深藏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