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无我”的语文是苍白的语文 和许多同仁一样,在教学中,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能够在博客中不厌其烦地堆砌文字,却不能在课堂上写好少得可怜的作文;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洋洋洒洒,势如流水,却不能在现实中规范地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他们可以在MP4狭小的屏幕上津津有味地“阅读”,却不愿在纸张和油墨的组合中舒畅地欣赏;他们对地摊书籍有着狂热的追捧,却对课堂阅读和推荐书目索然寡味!  相似文献   

2.
高三阶段,迫于高考压力,学生们整天埋头于数理化作业而不能自拔,根本没有闲暇去顾及语文。面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要使学生不冷落语文课的学习,关键是要让语文课成为一块磁石去吸引学生,使他们从心底里喜欢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3.
孔样立 《课外阅读》2011,(1):199-199
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语文作业中什么最难?”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作文。”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作文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脑子里缺少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4.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愁眉苦脸,而一上美术课就眉开眼笑,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对抽象的文字理解较难,对形象的画面却感兴趣的缘故。小学生都有爱动的习惯,那么,我们何不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喜欢我要学的积极气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画图教学可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听语文课。因为语文老师可以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在课堂上尽情发挥,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每听一堂语文课,都给我一种深深的感触。对英语课来说,英语老师似乎只能用最简单而又枯燥的英语引导学生。英语本是一门不太好学的课程,而这些学生又不得不面临这“叽里呱啦”的英语课堂。当然并不是说在英语课上不能展开想像,重要的是学生虽有丰富的想像力,却不能用英语表达。而只能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所想、所思。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小学生往往不爱上语文课。由于阅读能力的不足,他们对文字过多的语文课基本抱有排斥心理。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单调乏味,永远都在讲那些抽象的文字;认为只要会认字、会说话,别的都不重要。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的语言单调乏味所致。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言中听出文本的情感、课堂的趣味性,自然不会被吸引。可见,语言的运用与风格,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7.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练笔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作业形式。为此,许多语文教师都钟爱它。但学生写日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只要一碰到写日记,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无从下手。对于他们来说.写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日记呢?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发现,升入高中后,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相比,在学习潜能上,理科差别不大,但文科差别明显,尤其是语文。农村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偏差,其原因很多,如阅读量小、见识面窄,学校师资力量弱,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落后等。要想彻底改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偏低的现状尚需时日,但要缩小城乡学生的差距,我认为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上好语文课外活动课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外活动课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所谓的没有“语文细胞”的学生,他们往往是理科尖子生,对数理化情有独钟,沉浸于题海,乐此不疲。而对语文了无兴趣,语文的美丽、诗意、人文情怀对他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甚至是无稽之谈。而语文素养的缺失,也制约着他们理科思维的进一步提升。面对这样令人头疼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一新生,笔者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抛出了一个话题:何为语文? 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里,我分明感觉到,博大精深的语文被严重地误读了,一些学生不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教材,就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老师,更有甚者将语文等同于语文考试。  相似文献   

11.
回忆     
唐蒙 《中文自修》2001,(5):23-23
在有关中学生活的种种回忆中,语文课(广义上包含中文和英文)是惟一使我充满自豪感的。那时我偏科严重,数理成绩常惨不忍睹。语文课很自然成了我的精神避难所。在数学课上被痛斥,在语文课上受追捧,在我看来已成为生活的某种逻辑。如今,荣辱早已随着课本一起灰飞烟灭,而我却始终对我的两位语文老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在七年级学生中做过一项"我与语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语文学习中,有78%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54%的学生为作业而苦恼,71%的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教师的最大的希望。可见,传统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大教师正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大胆的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了诸多的兴奋点。但是,走进身边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喜欢语文课,却不爱语文学习,原因何在?笔者曾在学校八年级学生中做过一项“我与语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语文学习中,有78%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54%的学生为作业而苦恼,71%的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  相似文献   

15.
语文本是一门以文字表情达意的学科,它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魅力,本应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可为什么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语文并不动人?说起动画片、电视剧、流行歌曲,他们个个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为什么在本该热闹、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上,他们却死气沉沉、木讷不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与其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做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让学生潇洒地读一回。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快乐阅读》2011,(17):79-80
作为语文老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仅上好语文课、写好语文作业远不能学好语文。我对每届学生写的第一行板书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的学生能把读书当做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那我的教育工作才更有意义。让学生在书中陶冶情操,远胜于我们无休止的说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有深深的感触:大多数中学生语文水平没有过关;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大多数语文老师感到迷茫,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文化含量,我们做的是尸检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感觉。都被《教参》规定好了,如何让学生张扬个性,提升智慧?面对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我的一点想法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语文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18.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诚惶诚恐,举步维艰。面对语文教学,我常常陷人一种困顿、痛苦中难以自拔,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学养?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真正的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还常常拷问自己:你是在培养只能应试的考生,还是在培养真正有语文能力的学生?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吗?你的学生能说爱写吗?你有无语文思想的高度?有无独到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语文视界?你自身是否具有富赡、深厚的语文素养?今天,你有资格做语文教师吗?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放学前我到教室布置语文作业:“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第六课生字三遍。”“老师,黄林已经写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平时喜欢插嘴的学生抢着说。我一愣:“他们怎么知道作业的?难道上午上完课我已经布置了作业?没有啊!”仔细一想,疑团顿开。因为以前我们每次学习新课文后,家庭作业的第一题我总是布置写三遍生字,没想到这些小家伙竟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认识到学好语文的意义。他们对语文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为此,在新生入校第一节语文课上有必要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初中语文课前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