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探究是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不管什么问题,不管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让学生讨论讨论,让学生探究探究,结果造成不当的、无序的探究,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和庸俗化,导致了课堂的形式化和低效化.数学问题是数学探究的基点,没有数学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数学探究.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否定假设法”可助我们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数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问题怎样设计却涉及不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合作探究,探究合作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合作学习具有教育价值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一个好的探究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所谓“精心设计”指的是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一些设计原则,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4.
冉国锋 《中学理科》2007,(11):31-31
“问题解决”教学新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先导,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创新.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问”本身也具有双向性,理应提倡互动.本文力求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做粗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转变教师观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提问.敦师必须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问题性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可能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紧扣新课改的核心内容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小问题”,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学生爱提问题.有些问题无意之中“考”了老师一把;有些问题则是学生故意出难题.想试探老师的智力、学问等。无论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考”问。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机敏地巧答,否则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问题”的教学。某种意义上讲,问题的有效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中,有多少问题是真正有效的呢?人教版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列出“探究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不一定适应学生的认知层次,有些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设计有效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教材设计者在问题设计上用心斟酌;另一方面,在现有教材设计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做到对问题的再加工,使之适应学生学习水平和思维形式。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优化问题设计。如何优化?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已走进课堂,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先是“满堂灌”的讲授式.学生基本上是听老师滔滔滔不绝地讲.从作家到标题.从写作背景到段落层次,从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后来有了“启发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研讨,教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一个个匆匆“思考”,然后教师请学生做答.有些问题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用思考;有些问题又非常难,否则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2.
乔占国 《内蒙古教育》2005,(9):22-22,27
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示范课,感觉不少教师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师问生答。二是学生看课本自主学习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解答,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实际上是教师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一般,于是好多教师对“问题式”课堂教学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教学”出了错,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燕玲 《考试周刊》2013,(27):43-4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但是有些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缺少探究实质;有些过分强调双基,忽略语言感悟;有些合作探讨的问题过于浅显,失去探究价值;有些合作探究过于功利,忽略情感需要,有损学生的自信心;有些课堂动不动就合作,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行为犹如陷阱,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常识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能力,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是新课改对教师授课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积极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使教师的教学灵感不时迸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全面展开,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笔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下六个方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科学素养,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需要大量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环节,利...  相似文献   

16.
课改进行到了今天。教师大都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是到了课堂上.真正要驾驭一堂课的时候,教师的行动就打折了,变成一“问”到底,学生也是一“答”到底。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讲”.学生“昕”。以至于整堂课“串问串讲”.而且教师问的都是文本表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了。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一切探究活动的源动力,“情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只有树立了“问题-情景-探究”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使之渗透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才能激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亮点,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景令人欣慰。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而有个性地学习,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多样化的背后,也潜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把“自主探究学习”变成“放羊”,有些教师只叫学生自己练习、摸索,没有检查、反馈,学生在毫无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2.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只要一上课,就开始小组讨论,不管问题是否具有讨论价值,都让学生分组讨论。3.教学内容单一,有些课堂教学看似花样百出,其实教学内容单一,除了跑还是跑,这样的课堂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导致学生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上课。笔者对以上问题展开思考,提出四点教学策略,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的语教学,突出了“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语)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起来,合作探究的时间多起来。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在巡回中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探究中的问题。笔认为,学习一篇课,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各自(或各组)探究的问题之后,还要善于对该篇课作总结性发言,梳理学生探究中的重点,补充学生探究中没有涉及到的重点问题,把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与学习应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笔试着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并完成这些要求,这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以“循环结构框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