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明史。“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解字”中把字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定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折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先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客观现实及人的主观心理进行概括的书写系统。文章分析了“一”字的本义,并解释和“一”字相关的“三”、“士”、“天”、“元”等字的文化合义,从而说明汉字不只是一种书写符号,更多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传达分最初的朴素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越南和日本、朝鲜、韩国一样,在与汉文化交流接触过程中,接受并长期使用了汉语和汉字。基于汉字的材料,越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喃字”,加以利用并将民族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从喃字的来源,喃字历史分期,喃字的结构,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研究“喃字”,认为喃字是越南民族文化的产物,但从文字类型上说,它属于方块字文化圈,因此可以说,在近千年的历史里,喃字是越南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一.反切,即古代的拼音。它以两个汉字为“音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下相拼,“切”出第三字的读音。其法简便,本与今日以音标拼注汉字的拼音方法原理一致,因而当时及后世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5.
一、一字一句皆成语文——从揭题开篇说起 贾老师的语文课,没有热身,没有“预备起”,从课堂上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开始,语文也就开始了。贾老师告诉学生:“3600多个常用汉字当中,有一个字是最容易写的,但要做好它是最不容易的。”贾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端端正正地板书“人”字。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与独特载体.它所蕴涵的民族智慧、审美情趣及哲学思想无限深广.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忽略汉字教学,而如何让这样一种文化瑰宝成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它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又能成为教学促进手段,则需要教师的悉心探究与实践.一、培养学生汉字研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调动学生汉字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对一些独特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比如在第二批汉字简化时,“餐”字曾经被简写成“歺”,“街”字也曾经被简写成“亍”,但是这些过度简化的汉字并没有应用多少时间就被停止了.  相似文献   

7.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单个汉字入手,也可以从与一字相联系的一组字入手,前者可得一字的文化世界,后者可以展现更加深广的文化空间。这里试以汉字中的“贝”部字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造、发展、演变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人民的智慧、灿烂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社会的繁荣变迁、历史的更迭演变、智慧的传承发扬……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带着学生讲汉字、写汉字,更要带着他们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借汉字的教学传递文化、讲解历史、感受文明……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任务群完美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字理识字”中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9.
《广东第二课堂》2009,(6):16-16
汉字,你们既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耍嬉戏,又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着我们的眼睛。你们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的确,汉字的有趣是无法言喻的。有许多汉字我们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比如:“笑”字一看就知道是代表开心的;“哭”字一看就知道是代表伤心,或难过的……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单位、分类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种用来记录汉语、反映汉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义音形视觉书写符号系统。汉字的符号性是第一位的,表意性和表音性只能居于其次。字位(“汉字位”的简称)是汉字研究的基本单位.字位变体是字位的具体表现.分为典型变体和非典型变体:字素是字位的构成要素。根据汉字的形义是否统一.我们可以把汉字分为形义统一的表意字和形义不统一的假借字(或记号字)。汉字具有记录汉语、蕴含汉民族文化和反映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字一乾坤     
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遗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汉字、用汉字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与汉字接触最多,也与它最为亲近。所以,我们二年级将“汉字文化久,浸润国学长”(“赏汉字文化,品国学经典”)作为本学期国学周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图”里,流行着在岁末选举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这就是所谓“年度汉字”。年度汉字评选本是一种文字游戏,源自日本。自1995年起,每年年底,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汉检)都要宣布年度汉字,至今已保持了13年。2009年,“新”字当选日本年度汉字;韩国则是以一句成语“旁歧曲径”作为年度汉字;在台湾,由郭耀华所推荐的“盼”字在评选中胜出,成为本年度的当选汉字。  相似文献   

13.
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善于利用汉字本身规律,借助“六书”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效果很好。譬如“旦”字,有位教师将它说成“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休”字,有位教师将它说成“一个人靠在大树上”。这样讲解,不但能帮助学生牢牢记住字形,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一举两得。还有的教师把枯燥的汉字编成名谜或儿歌,体现了趣味性。如“碧”字编成“王大娘,白大娘,并肩坐在石板上”;“金”字编成“有个人,本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多么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女儿的一番话.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它传承着我们中国的文化.承载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多方面信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原始字形所表现的,是先民对抽象概念和客观事物的认识。类似的字形,往往可引申出相近、甚至相同的意义。从构形上看,语从吾声,吾从五声,与汉字由独体字向合体字,由表意字向形声字发展的脉络,极为吻合。从字音上看,“语”、“吾”“五”三字,古音又同属疑纽鱼部。证以诂训及甲金文原始字形,可知“语”之声义乃受诸“五”,“吾”为“五”之增偏旁体。后又添一“言”旁作“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天天使用的汉字就很有趣。它有许多奇妙之处,你发现了吗?每个人书写的汉字能表现出这个人的性格。“你看,王芷馨的字圆圆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汉字是有故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汉字,去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读《“贝”的故事》“贝”字是怎么来的呢?读一读课文《“贝”的故事》,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读过《“贝”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贝”字,给大家讲一讲“贝”字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8.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9.
汉字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结构严密,分拆不开,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中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基本上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明”由“日”和“月”合成,“秩”由“禾”和“失”合成。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旧称汉字中合体的字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柏”字的“木”和“白”,“岗”字的“山”和“冈”。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与朋友在校园漫步,偶见一学生食堂门口上赫然写着:“第一厅”。我说,“”字不规范,应写规范字。朋友说,“”比“餐”简便易写,无妨。我说,“”属于不规范汉字,尤其不该出现在校园。朋友说,那请问:究竟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又是不规范汉字?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有多大?不规范汉字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好家伙,四问如同连珠炮。朋友的连问,涉及到如下几个话题:一是规范汉字的概念;二是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三是不规范汉字的表现形式;四是部分不规范汉字在一定范围的使用。什么是规范汉字?据国内专家、学者讲:“规范汉字是指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