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诵读"是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雅美课程阅读类型的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被文化所塑造,提升儒雅的气质,做"崇尚美德,雅美并行"的学生.本文将围绕"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性、实施途径以及效果分析三方面,回顾和总结课题实验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2.
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读"最永恒的书",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的殿堂,培养诵读的习惯,享受诵读的愉悦,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根据县教研室《关于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积极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和美文化"的校园背景下,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和美校园的构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分段编写教材、举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从而使和美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自从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开展"诵读写"活动以来,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册《论语》,每周一、三、五早读都由老师领着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开始学生诵读的兴趣很浓,铃声一响教室里就立刻响起琅琅的书声.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了,学生对诵读失去了兴趣.怎么办?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的任务摆在了老师的面前. 一、花样诵读,激起诵读兴趣 花样诵读就是变换着花样让学生读,如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配乐读等.传统的诵读法是老师带着学生读,或是老师一词一句地讲解.这种诵读方式实在很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花样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了他们诵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工会、教育局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香水都·全民阅读"活动,积极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师生文化修养。一是举行"书香水都"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开展背诵、表演、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经典的魅力。二是开展第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利用德育课程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6):41-42
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经典诵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感悟,对学生的发展帮助很大。本文结合了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从提升兴趣、文本理解和感悟交流这三个方面就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推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可以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撰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8.
要加强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诵读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能够读进去,体会到经典的魅力。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应该是代替学生阅读,而是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能够真正读进去,对文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提倡和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在余江全区各校推崇与强调大量阅读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期待以经典文化的滋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课题组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所做的探索:为什么读?——冻雷惊笋;读什么?——碧玉妆成;怎么读?——陌上花开。  相似文献   

10.
郭艳 《成才之路》2014,(22):96-96
正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仅仅局限于朗诵和积累,殊不知在这些经典中还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构思,这是语文教学资源中宝贵的范例。既然如此,能不能将单纯的诵读经典变为"读与写"呢?即将"读经典·学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创造。为了落实"读"与"写",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巧诵读"读"是基础。为了有效推进"读与写"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四步。  相似文献   

11.
加强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熏染学生的文明素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中职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营造书香环境、开发诵读课、搭建实践平台、形成多元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经典诗文虚拟"诵读驿站",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包含听、赏、读、练、演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淮滨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畔,建校20年来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校训,一直行走在语文课改探索之路上,逐渐寻得"读"的真谛。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学校深谙经典文化的强大教育力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8年暑假,学校成立经典诵读课程研究小组,通过两年的实践,编成了校本教材《我爱诵读》。2010年秋季,诵读课正式进入学校课程表。每  相似文献   

13.
董华英 《班主任》2012,(12):53-53
上学期,学校开展"经典赛读"活动,要求每个班学生读N本"经典书",背N篇"经典文",写N篇"经典诵读心得笔记"……转眼到了活动评比时间。在"诵读""背读"等评比结束后,我班以微弱劣势暂居第二。活动最后一项是"心得笔记",只要我班能得到最高分,总分就能稳拿第一。可是据"可靠消息",我班上交的笔记数量离"第一"还差5篇。于是,我找来班长小  相似文献   

14.
我校自2003年9月起开展了经典诵渎活动。此项活动在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倡导文化育人,创建"书香"校园,融中华经典古诗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于德育之中。通过营造诵读氛围、培养诵读兴趣、探讨知行结合的途径、研究诵读方法等,为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构建平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在台湾,"经典诵读"也即"读经",是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一、经典诵读的心灵化育功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童年是化育的最好时期,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化育者,经典作品和人们的行为是最好的化育载体。(一)陶冶情感,塑造健康人格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佳作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  相似文献   

16.
张虹 《考试周刊》2015,(48):55-56
"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在全国多数地区广泛开展的活动,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经典的洗礼等都具有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学习经典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学生良好文学素养的形成,对于他们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作者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实施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孙科建 《成才之路》2022,(10):61-63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后感写作活动是把优秀的作品列为书目,为学生的读与写奠定基础.教师可借助该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把"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初写作、再写作、个性化写作三轮"微指导",深化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优秀作品的魅力,在读写一体化的活动中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应避免功利性的误区,要立足经典诵读的本质,挖掘经典内涵,积极营造诵读的氛围,提升一线教师文化修养,编制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锻炼学生,坚持科学评价、立体评价,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读经典美文,育少年君子。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灵魂与核心代表,通过经典诵读,能让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扎根、传承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先烈东小学从2000年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致力于把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因为语言表达模式与当下有着巨大差异,其教学过程应该定位于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原生态的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品味经典,从而内化经典。 一、朗读积累式 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厚,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国学经典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真实情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将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形成初步体验,形成感性认知;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读,促进学生对经典的感悟,直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