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空首布欣赏     
周少华 《收藏界》2012,(8):74-77
"耕田农具去复还,九代古都出最全。城邑干支多奇字,勿当抱布贸丝钱"。这是邱思达先生有关布币的诗作,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被称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四大钱币体系。布币,又名铲币,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铲而来。布币的种类很  相似文献   

2.
周嘉平 《收藏》2008,(10):102-102
中国发行的熊猫金银币是国际钱币市场上著名的品牌,曾多次获世界金银币大奖,深受到国内外藏家青睐。它规格众多,有精制大规格金银币,有普制金银币,有精制小规格金银币,有加字币,有双金属币,有彩色币,有铂钯币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系列群体,这些当代贵金属金银熊猫币铸量不一,少者只有10枚,而且均已流出国外在大藏家手中;多者达十几万枚,但对于国内众多藏币爱好者来说还是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3.
"八分纸币"     
近年来邮、币、卡收藏品市 场购币人群日益增多,除收藏第 一、二、三套和纪念金银币外,还 有相当一部分人寻觅和专集"八 分纸币"。 "八分纸币"又称八分票,它 是由1953年版壹分、贰分、伍分 组成,属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辅 币,是我国发行面值最小的纸 币。 八分纸币有两种分币:一种 为罗马冠字并带有阿拉伯数字 号码的纸分币,发行于1955年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8)
"贞祐通宝"为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年间铸钱,在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中拓有铁母钱一残品。此币(见图)径34.7毫米,厚1.8毫米,重8克。币色微红,币有裂痕,裂口内也锈迹斑斑。币的造型及钱文与谱录品神似,如"宝"冠右端的写法及"右"字第一横右端的一顿都与谱品相同。钱文在实物上是清晰无粘连的,只是因锈的堆积致"宝"字中的"王"字及  相似文献   

5.
从这枚大钱(见图)钱文特点及铸工精美两点看,只能判断它是盛唐之物。币径为37.2毫米,厚2.7毫米,重22.1克,币材呈白色,绿、红、白诸锈与黑色包浆浑然一体,牢结于表面。此币是否镶嵌币?有两点可证明它不是:一是钱体表面无镶嵌痕迹,二是此币厚达2.7毫米,若要镶嵌,必须先用两枚"开元通宝"粘贴在一起,方能镶嵌,而本人细察此钱孔壁,无任何粘贴痕迹。  相似文献   

6.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8)
两枚金代铜钱曾在沸水中煮过一刻钟,并在微波炉内高温烘烤过10分钟,锈无任何变化,两币的一些特征如下表:首先说"承安宝货",粗看币锈并无奇特之处。据我的经验,这币表层的锈不算硬,而贴骨锈却非常坚硬,币锈堆积于表面,造型自然。两币相比较,"承安宝货"的锈远多于"至宁元宝",除去锈重,两币重量是大致相等的。但从两币特征分析,"承安宝货"应比"至宁元宝"重2克左右。我还有两枚"承  相似文献   

8.
刘盛全 《收藏界》2010,(1):76-76
在清理自己的钱币藏品时,发现一枚独具匠心的明代圆形银饼钱币(见图),其直径为4.6厘米。纵观是币,正面中央为楷体直书“大明弘治年”五字,两侧分别有:右“纹银”左“一两”四字;背面有一个很大的篆体“寿”字。该银饼是笔者初涉泉途时,在一古镇,从一老者手中搜集到的。惟因余初涉泉坛,泉识浅薄,资料欠缺,对是币无多知晓,今公诸于世,但愿能供方家、同好研讨之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国在走向灭亡的最后一年中,本位货币更换了二次。1948年8月19日,政府明令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规定金员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11月6日,中华邮政首日采用金圆邮资计费。由于新邮票来不及印制,改币之初按上述比率,以法币邮票折合金圆券值售用。各种法币面值邮票自1949年1月1日起停售,存于公众手中的法币邮票用至1月底为止。  相似文献   

10.
一枚老玉币     
严志清 《收藏》2015,(7):67
笔者家藏一枚五铢老玉币(见图),品相完好。其玉色青白夹杂黑斑,年代看似较为久远。直径27毫米,穿孔5毫米,外缘边宽2毫米,厚5毫米,重9克。玉币正面有篆书"五铢"两字;背面有太阳、月亮图案,寓意日月光华、天长地久,持有者将一生幸福、吉祥如意。玉币边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流通硬币共铸造发行了4套,第一套是从1955年开始铸造的硬分币。1980年开始铸造第二套流通硬币,即人们常说的"长城系列流通硬币"(见图)。1991年开始铸造第三套人民币硬币"牡丹币";1999年开始铸造第四套人民币硬币"菊花币"。长城币的由来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示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长城流通币。同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城币投产发行,并由上海造币厂开始生产。长城硬币包括壹圆、伍角、贰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藏有一枚宣统三年铸造发行的大清银币,此币直径在3.95厘米,厚度约0.25厘米以上,重量26.76克,成色91%。该币正面图案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翔龙,龙身四周飘荡着祥云,龙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下面的龙珠。正中是"壹圆"面值字样,最下方有英文"ONE DOLLAR(一美元)"。整条龙形态逼真,气势磅礴,象征着封建皇权的威严,龙头、龙眼、龙须、龙身、龙鳞、龙爪栩栩如生。背面正中有"大清银币"四字,两侧绘有牡丹花  相似文献   

13.
谌永万 《收藏界》2013,(9):89-90
近年来,我收藏了一些民国期间四川部分地方铸造的代用币,有"犍商"、"溪厂"、"思商"、"如川号"、"青市"、"荣县"、"富顺"、"宜宾"等品种,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请各位泉友鉴赏和指教。"犍商"代用币,是四川省犍为县商会铸造。据《四川近代史》记载  相似文献   

14.
本人集藏民国时中央银行等法币有一百多枚,其中一枚中央银行500元券法币在币面上印有"法币"字样,这在法币系列中是极少见的,因而  相似文献   

15.
袁华惠 《收藏界》2010,(2):82-83
地方代用币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由民间铸造代替官局铸行的正式贷币在一定区域或部门流通的临时贷币。其中由民间钱庄铸造的,俗称钱庄钱。今把我国地方代用币的概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民国初年綦江机制代用币,铅质,一组共计4枚,币文中分别有纪年、纪地、纪值,颇具特色。这组代用币川钱风味浓郁,且伴有黔韵。其字口高挺,笔力遒劲。制作规范,明快简练,极富地方特色,别具一格。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派系割据,混战不断,各自经营自己的地盘,綦江也不例外。这组綦江代用币目前只发现4种,其中有两种上面镌铭"中华民国元年"字样,可说是在四川军阀铸币中率先终结了封建帝制的年号钱,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9)
正不久前乡下老家的房子拆迁,笔者在帮忙整理杂物的时候,从一个皮夹里翻出一张10元纸币。该币纸质已稍泛黄,但品相尚好。捧着这张奇怪的10元纸币,我迷惑不解,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才知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套人民币钞王——"大黑十"。这张珍贵的10元人民币,是由苏联代为印制,票幅210×85毫米。该币基色为黑色,正面上方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字  相似文献   

18.
冯飞龙 《收藏》2007,(5):146-147
臆造币大部分产生于民国,也行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征境外出现,并伍1981年由所谓的美国人编写了英国将近100年前的《伯明翰造币厂史》,把这批境外臆造币与仿造币全部编进书中,以讹传讹从此开始。在机制币收藏成为热点后,就有人开始仿制机制币。但是仿制极其不易,直至现今都无高手能仿制出一枚毫无破绽的机制币。仿制机制币就像仿写他人的笔迹难上加难,仿造出来的伪币容易识破。反倒是臆造币无可比对,只须编一个故事,即刻成为未予采用的“珍稀币”。但只要细心推敲,弄清臆造币的基本特征,其本来面目便不难看清。  相似文献   

19.
赵岳 《集邮博览》2013,(8):12-23
"半白日徽图"邮票诞生于1937年12月,是抗日战争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蓝色,计有法币1分、5分两个面值(5分另有黑色一种)。"半白日徽图"邮票非常珍罕,三种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6)
正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纸币有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币所有面额的纸币,第四套人民币中除了1980年版的1角、5角两种面额纸币继续使用外,其余各个年号版的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七种面额纸币,退出流通停止使用。对于已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来说,每一套纸币中都有自己的"币王"。所谓"币王",通常是把升值最快、涨幅最大、市场价值最高的券别叫作"币王",它在定位上无论是从发行数量、存世数量、印制技术,还是从其本身包含的内容与含义上看,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备受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