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做思共生"的学习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能萌生学生"做思欲动",能激活学生"做思情绪",能催化学生"做思想象"。在教学中,通过"暗箱式活动""微观性活动"和"精细化活动",能将学生的做思共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做思共生"活动,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张沛 《江西教育》2022,(15):79-80
建构小学体育"悦动课堂",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愉悦、主动、积极地参与、融入体育学习.律动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命,互动能有效地"盘活"学生的生命,"缓动"能有效地舒展学生的生命."悦动"体育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做些新的尝试,能给汉语拼音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形式新颖的"角色互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的"创编音节"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知识的用途;因材施教的"分层作业"能引导学生将拼读音节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一举两得的"故事导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就如何提高学生"四能"进行阐述。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激活学生"四能"发展的内在需求,搭建实践平台,扎实培养学生"四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6.
教学提问的"有效"是相对于"低效"和"无效"而言的.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能达到预期效果".有效的提问,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能引发学生的积极回应;二是能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三是能让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瑶 《时代教育》2015,(4):240-241
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是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力是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必要条件。"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习力的基点,采用"三位一体"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这五个方面的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的学习小组,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三位一体"的学习评价,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毅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大阅读"教学,不但能有效培养、加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能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人生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胸怀,加速促进学生"学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教师"沉"下去的重点是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让学生在"动"中学会评价,学会求知,学会交往。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学思想"立意,能赋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自然生长的力量。以"形式化思想""转化性思想""变量性思想"为指引,能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抽象、推理和建模。在思想立意的课堂上,学生能相互信任、接纳,能彼此分享、共融。立意"数学思想"恒久,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材中的"留白"给师生创设了无限遐想和创造的空间,有利于诱导学生发散思维,上下求索.课堂中的"留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拥有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能让学生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在学生反思中的"留白"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识平行是小学几何学习的基础,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教授"平行"概念的方法有三点: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举实例,可以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概念;通过合作探究能促使学生理解平行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学画结合,能让学生完善对"平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刘玲 《学苑教育》2019,(12):74-7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考音乐的"三韵"特色,构筑有韵味的音乐课堂。组织学生编写歌词有助于学生感受意韵,组织学生编写律动能让其体会声韵魅力,参与画作的编绘能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情韵,组织个性化的展示活动能让学生整体展现自己对于音乐韵味的感悟。这些方法基于"三韵"特色展开,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尤爱红 《教育艺术》2009,(12):24-25
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意会"美,更能借助于理性的思维,将"意会"的美用语言"言传"出来.  相似文献   

15.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当下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方向,基于"深度学习"视角,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奠基、助力、蓄能。"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走向高阶,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能激励学生学习的、能使学生增强自信的方法都可以尝试。英语学习"量化法"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评价方法,采取"控制→发展"的理论模式,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9):71-72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留白",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也能从"吸收器"转变为知识"探索者",因此,借鉴"留白"艺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文"与"言"的矛盾。如果我们能从"文"与"言"中寻找平衡点,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就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或完全理解为止。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入。"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  相似文献   

20.
借鉴陶行知"义务教育""乡村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经验,教育的主题就是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分层作业,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充分体现,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必然需要。分层作业,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的平等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