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颖 《文教资料》2013,(34):29-30
网络文学个人化、大众化、民间化的表征,传统文学作品想象力缺失,与之相对的网络文学作品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网络文学具有后现代特征。本文通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阐述了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指出了网络文学对文学带来了新鲜动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型文学形式,因其不同的传播媒介,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创作.通过分析网络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特征,探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学审美性、艺术性、人文性及作品品质方面的缺陷,提出网络文学必须依托传统文学,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纸媒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没有严格的编辑程序和审稿机制,所谓"文学体制"可以看成是范围更广的"把关"现象.网络上即兴的、化名的或经过反复转贴的无名氏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文学体制,大量的写作者不是文学精英或以写作谋生的人.许多作品没有现实和想象的区分,在篇幅与修辞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性.后现代文本的所有特征在网络文学中表现得最为典型.感受、冲动、表达欲望对决规范和体制.网络写作从文学体制中解脱的过程就是网络文学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王晓华在《人文杂志》2002年1期撰文指出将网络文学直截了当地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应意指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式样。这种文学式样必须具有两个特征:1社区性;2多元互生性。因而网络文学首先应是独特的社区文学。其社区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写作和完整的网络文学文本的生产中,这一特征在意味着网络文学的小众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媒体写作,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的鲜明特征。从网络文学写作机制数字化、写作主力年轻化、阅读主体青春化、题材类型和故事编织戏剧化、语言风格生活化五个方面进行深度论述,旨在对网络文学理论和实践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网络文学“王国”的奥秘作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兴盛以来,并发展成了一种文学思潮。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网络文学渐渐从文学边缘走向主流,向传统文学靠拢,并且给当代近十年文学的发展以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的发展繁荣的过程及其网络文学四个显著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探讨网络文学,从而呈现出网络文学这个声势浩大的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文坛引发争论的“互文性”理论,因有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变得十分普遍,其写作手法与文本内容对传统“纸张文学”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与颠覆。本文试图就“互文性”这一理论对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进行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对电影《大话西游》的明显模仿与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戏仿和颠覆,都鲜明显示出“互文”理论在网络文学中的应用。而这一应用,也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电脑网络与传统文学碰撞的产物,是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文学分为:纯文学、白开水文学、创作文学等几类;其表现手法有短句、互动、模仿、剪贴、角色扮演、乱弹等:其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网络文学为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影响和冲击了当代文学。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张金海 《考试周刊》2011,(12):40-4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不仅完全打破了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在审美情趣、审美过程、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等方面呈现了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章认为,阴柔是中国古代学中的一种传统的审美风格与范型。从化人类学、地域化学及士阶层的人格形态等三个角度,探讨了阴柔审美的历史生成背景,以及秦汉以后的发展情况。从由整体到局部的叙述顺序,重点讨论了阴柔审美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网络介入了文学生产的全过程。网络文学带来了崭新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追求,实现了文学的自由发展;不过,创作主题的单一和重复使网络文学的发展思路变得狭窄,网络文学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真正的网络文学和纸介文学应该是相通的,互补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社会的公众生活领域.随即,在文学艺术领域,一种以"消费"为内在"节点"的相关审美形式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论文以消费主义文化及其美学特征为学理依托,以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艺审美特征--日常审美方式,欲望狂欢风格,时尚拼贴文本的"美学合理性",及其人性诉求的弱化,文明价值底线的失守,艺术审美自律的缺失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14.
汉代文学不仅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与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且形成了文学专业文人与创作队伍,明确了创作的动机,重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的价值,在各类文学体裁上有了重大的发展,标志着汉代文学已达到“自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电子媒介的兴起使传统的文学步入边缘化的境地——远离艺术中心,沦为最低级的科学。从文学媒体介质的变化、阅读主体与接受主体、后现代的审美取向等角度观察现代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改变因垄断话语权而使少数精英滋生不可一世的贵族心态的传统文学观念,使其由崇高、严肃、宏大、华丽典雅的审美趣味向朴素、通俗的大众化和世俗化倾斜。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快速发展,研究网络文学语言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责任。网络文学语言的言说方式和内容显示出多元化,在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认同方面逐渐形成一定倾向。这些都影响网络文学的走势及未来的发展,并且将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的文本建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制导下,革命战争文学呈现出迥异于古典武侠小说的传奇特征,主要通过特定的题材、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人物性格传达出来,由此形成了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先锋文学以来的当代文学入手 ,通过重申语言的本质特征 ,分析了当代文学修辞与传统修辞相比呈现出来的不同审美特点 ,并由此得出当代文学修辞在教化感悟意义上的新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手机短信文学反映出生活化、去中心、无深度、消解崇高、解构经典的后现代审美倾向,这是现代人处于文化速食时代并患上孤独焦虑症的必然选择.它有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以俗文化为其本质内涵,但也不缺乏传统文学的主要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拓宽了人类对文学的审美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