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那时花开     
赏析: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经写过"In me the tiger sniffstherose",这样的句子一写下来,就已经注定了不朽。大洋彼岸,东方的一位诗人将它翻译了出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实在是美极了,真符合中文翻译所力求的"信、达、雅",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到一位优秀的英语老师写下这样一个教学细节:阳光灿烂的早晨,她走进教室,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3B Unit 2,而这一单元有一个句型是: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里,一位老师提供以下这则案例给大家讨论: 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7.56元,王成买1.4千克,李勇买1.6千克。两人各应付多少元钱?  相似文献   

4.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开放,引导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培养高中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蜘蛛为什么不从网上"落"下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一课叫《雷雨》,《雷雨》中写下雨前的部分有这样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刮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我听到三位老师的课都注意到了这个"垂"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完美统一王小梅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完美统一,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邓小平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曾经这样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7.
亚马孙河里有一种专吃小鱼的大鱼,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这条鱼放在一个大大的水族箱里,在水族箱的中间放置一块玻璃板将箱体隔开,在另一边放入这种鱼的食物——小鱼。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一片朝霞,自信就能展现出瑰丽的色彩。既然敢在春天里开花,就有信心在秋天里收获。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只要我们时时握住自信,勇  相似文献   

9.
有梦的日子     
我曾经这样认为:高三是圆梦的日子。却未曾料想,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甚至是代价。而今奔波于大学校园的我,回首昔日,心中唯余对高三的怀念与对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我不愿有重蹈覆辙者,再去走那些弯道,也不吝写下一些经验,虽然有些很枯燥、很幼稚。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Ibe-lieveIcanfly”。这是一个学长写下的,虽名不见经传,我却很喜欢,很多时候想到这句话,我的精神都会为之一振;而另一句话:“痛苦是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却犁开了新的生活”则是一个名人说的,其中蕴涵的不再是年轻的豪情,而是哲理的…  相似文献   

10.
许丽 《教书育人》2006,(10):48-48
学校是什么?这好像已经有了很多答案。记得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远远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远远的,学校是一个希望。我也曾经在随笔里写道.学校,对孩子而言,她应该是一个让学前的孩子们憧憬、向往,让毕业的孩子留恋、怀念、感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作文炼金场     
曾经权位显赫,家财万贯,名驰遐迩。然而,他在自传里却这样写道,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是在书本里度过的。他曾经给一位小姑娘回了一封娓娓动人的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承蒙馈赠惠书,谨致谢意。我一向乐意成全小姑娘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鹅、鹅、鹅......●高洪波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逼我背一首古怪的儿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七岁时写下的"大作"。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妈妈显得特别快...  相似文献   

13.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作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的《过秦论》里有这样一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对于"瓮牖绳枢"人教版教材是这样注释的:"以破瓮作窗子,以草绳系户枢。"这四个字,都是名词,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但绝对不是四种事物简单的并列。那么,这四个字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在文中这样使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教材并没有作进一步说明,而这恰恰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6.
贾淑君 《下一代》2013,(11):15-17
一位哲人曾说过:谁拥有自信就成功了一半。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中国有句俗话"哀莫大于心死"。自信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自信心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持。孩子从小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7.
赵光瑞 《成才之路》2011,(3):9-I0004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中国青年报》)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许多人会发笑。但这便是典型的中国教育模式。老师解释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跟着进了屋?"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故事中如此,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爱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您的爱,才能找到教育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曾经在公园里看到过这样一座雕像:一位老农,傲然挺立,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凝视远方……雕像底下有个座,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20.
土豆英雄传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种植物受过这么热烈的赞扬,就像诗人歌颂一位凯旋的大英雄。19世纪的英国农民兼时事评论家威廉·柯贝特写下这样的语句:"现在流行颂扬马铃薯,或者吃马铃薯。人人都一起来颂扬马铃薯,全世界都喜欢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