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在启蒙意识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而20世纪末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流变,逐渐淡化了“五四”启蒙立场和社会功利意识,日常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反思文学使长期禁锢的文艺政策逐步解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在摆脱文学过重的负荷,回归文学自身的努力中受挫。在严肃文学被冷落的沉寂中,被商品化思潮左右的大众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使之退居边缘,小说现代叙事在回归故事的通俗性、个性化写作过程中成为日常化、个人化自由写作的具体表现。商业化境遇使20世纪末的小说流变形成了90年代小说很突出的边缘化自由写作的形态。“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女性写作,以及其他小说创作的不同努力,构成了90年代小说的多元格局,使20世纪末的自由写作成为可能,文学的多元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它以零度写作的姿态将日常化叙事纳入文学表现的范畴之中,在继承和反叛中开辟着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途径。但与此同时,作家在一味追求冷静客观的零度写作时,有意或无意地放逐了作家的主体精神,让作家沦落为原生态生活的记录者和拼装者;而庸常化、琐碎化的日常生活又消磨掉了人物原有的主体精神,使人物屈从于外部环境的胁迫,个体命运在随波逐流中与世沉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对对话做了巧妙的安排,体现了鲁迅崭新的文学观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并产生了独特的魅力。鲁迅小说对话的场景性使得鲁迅的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有了戏剧化的特点。这与作者突破传统写作方式,追求写实的写作要求有关。鲁迅小说对话中的戏剧化处理,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达到了超高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朱天文的小说以写实的写作手法和华丽苍凉的文字反映了台湾文化及文学的变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她的小说中带有眷村的印记。又因所处身份及所处时代变幻的关系,朱天文对自身的眷村情结做出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小说是纯属虚构的故事,而纪实小说却要以小说去写实,似乎违反传统,但以小说写实并非当代作家独创,可以说古往有之。本文试图从我国小说“写实”的传统和明清“时事文学”的创作追寻当代纪实小说的“根”。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诸种文学流派中,新写实小说在成就与影响方面应该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是新写实作家的中坚.新写实小说关注民生,主要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极具平民化特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新写实小说明显继承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写实小说逐步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创作潮流。1989年《钟山》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号,其“卷首语”指出:“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相似文献   

9.
铁珈名 《教师》2019,(9):38-39
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写实小说过度关注人民大众的琐碎生活,既反映了作家对人民价值观念嬗变的反思,也表达出对普通民众无意义生活和文学边缘化的现代性焦虑。新写实小说关于现代性焦虑的表述正是文学面对社会危机而尝试的新的适应方式,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思潮,其表现形态丰富复杂。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50至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的文学想象具有明显的虚幻性质,它来源于意识形态对现实的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想像忽略了农业合作化对改变农村经济生活与物质生活现状的承诺,其结果是用意识形态幻象全部替代了严峻的生活逻辑。由此便带来了关于这种文学想象的虚幻性的评价问题。但另一方面:农业合作化小说的阅读语境至今也没有走出意识形态的限制。当我们提出此类小说追求的是一种“伪意识”时,并不是相对于存在某种客观的“真意识”而言的。所以,对50至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的评价依据不应是“真”与“伪”,而应是与现实的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实验小说写作浪潮,开拓了新时期小说艺术多元化的崭新格局,本文对此予以重新梳理和探讨。第一波冲击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写作实验,率先把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纳入了新时期小说创作轨道,引起文学传统观念的连锁裂变。高峰阶段是以马原为代表的实验小说写作,显现为多元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写作模式;而刘索拉、韩少功、残雪、莫言、格非、余华等人,均以各自的艺术取向和实验追求营造出不同的小说形态。最后指出,连续不断的写作实验是保持文学生命力永远鲜活跃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如"问题小说"、小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而"冰心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贡献。"爱的哲学"的提出又使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一位女性作家。但是,至今冰心的作品受到评论界充分关注的仍只是她20年代的作品,她三四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及其艺术风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这自然有碍于对冰心创作全貌的把握。本文拟以冰心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为立足点,试图对她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及艺术风格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与生命同行     
歌吟生命是西部20世纪90年代散文最重要的一脉。冯秋子、刘亮程、柏原和张子选等作家的散文创作,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揭开遮蔽生命存在的文明面纱,逼近西部生命乃至所有生命的本真状态,在返身自然、复归生命本体的精神追求中,表现出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仁慈态度和莫大的悲悯情怀。他们的散文体式也随之从传统散文叙事模式中突围出来,有了全新的散文艺术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有三种表现技法: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相应地便有三种意识流小说文体。施蛰存用内心分析的技法创作小说,刘呐鸥和穆时英用感官印象,因此,他们的小说应该属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意识流文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 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一生写了许多不朽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其最著名的两部。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探识海明威创作思想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叙述苦难是余华80年代与90年代初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这一叙述有两个层面:人性之恶和人世之厄。在他看来: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苦难中的温情是一个具有人关怀的作家的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