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宝珍 《天津教育》2014,(19):16-1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应该是语文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有的学者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成为书法教育的主力军,书法修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应通过自修、请教名家等,提高书法修养,为落实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头云 《现代语文》2009,(5):103-104
巢宗祺先生在《谈谈“语文素养”》一文中,对语文素养的定义是:“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强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搞好教师的语文教学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那些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修养等。《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认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素养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阅读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中学语文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古诗文阅读、朗诵和鉴赏活动,丰富学生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教育中,通过长久地修养和训练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 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及内涵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是个非常具有涵盖性的概念,包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一切素养,包括善良、公正、责任感、真情、热情、激情、学识、见识、卓识、童心、情趣、幽默感等都可视为人文修养。就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认为,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素养者,修习、修养者也。能反映人之素质与涵养,乃人立命安身之本,创业立世之根。语文教师,应学习不止,常修素养,方能两袖儒雅清风,一腔从教热血。吾以为:语文教师之素养,当修语言、文学、精神三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说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平日的修养",素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如长身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把语文素养的养成比作长身体,那不妨把语文学习比作吃饭。怎样才能长好身体?吃饱饭,吃好饭,消化吸收好。如何吃、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吃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映 《教师》2008,(13):13-15
一、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及内涵 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是个非常具有涵盖性的概念,包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一切素养,包括善良、公正、责任感、真情、热情、激情、学识、见识、卓识、童心、情趣、幽默感等都可视为人文修养。就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认为,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良好的思想修养和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这些基本素养,才能担负起语文教学任务,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教育普遍存在着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从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修养现状、理工科大学生修养普遍较差的原因、语文修养的重要性、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语文修养的主要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标准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语文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文学修养;良好的语文修养,良好的专业基础;对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的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辩证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将自己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修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言修养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常常会认为良好的语言修养基本上是语文老师的事,跟体育老师沾不上边.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乐园",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让魅力语言成为语文味课堂的强力助剂,让魅力语言引领学生漫步语文美妙的园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语文教师要尽到“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职责 ,他就必须具备深刻的文化修养 ,具体包括语言、文学方面的修养、历史学修养、哲学修养、艺术修养、开放的文化心态等 ,当这些文化修养融为语文教师的文化气质的时候 ,他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甚至是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思想修养是基础。业务修养是关键,而广博的知识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业务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