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婆婆     
李北华 《科教文汇》2010,(33):F0002-F0002
我的婆婆今年96岁了,但依旧耳聪目明,口齿清晰,走起路来,一点也不老态。婆婆一生简朴,爱漂亮,明事理。如今,她已是四世同堂、儿孙百人的老祖宗了。  相似文献   

2.
按摩柿子     
羲水 《知识窗》2014,(3):4-4
不久前,我目睹了一件“奇事”。 秋冬,我喜食柿饼,着浅白柿霜的柿饼。那个矮瘦的婆婆以往会挎着满装这种柿饼的篮子来小城卖,后来再也见不到她,听说孩子们不让她卖,丢面子,又赚不了几个钱。前几天,竟听说她住在西郊,院中柿树年年结一千多个金红柿子,她照做不误——想吃着浅白柿霜的柿饼吗?要亲自去婆婆的老屋挑。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新婚的我第一次随丈夫回老家过年。一听说我喜欢吃羊肉。婆婆二话没说,立刻赶到集市上买了几斤.做了一锅红烧羊肉。吃饭时,婆婆一边往我的碗里夹肉.一边叹息:“买的羊肉就是不行,以后还得自己养一只。”私下里,我很是不以为意,就为了过年吃顿羊肉.犯得着费事养只羊吗?  相似文献   

4.
1 小时候,你的口袋装满专门用来对付我的零食.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簇拥下,羡慕的我会问你,我爸妈呢?这时,你会很麻利地摸出一块糖,塞进我嘴巴,用蹩脚的谎言哄我,出国了,这不,糖果还是他们给你买的呢! 可是你没想想,我永远长不大吗? 在幼儿园,大家都躲着我,好像躲着一只丑陋的蛹,我还听到他们窃窃私语:"她爸妈根本不在国外,骗人!""她婆婆是个染丝线的孤寡老妇……"  相似文献   

5.
正果果姐:您好!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给您写信。我要说的是我的妈妈。她对我很好,我很小的时候,她就给我报了兴趣班,培养我多方面的才艺,现在我经常代表班里参加各种比赛。可是,妈妈对我要求实在太严格了,大事小事都要干涉,甚至我看什么书、中午在学校吃什么、跟谁在交朋友这些事她都要一一过问。育时周末她在公司加班,还经常打电话曰蒙"查岗"。妈妈还偷看我  相似文献   

6.
茶园与老人     
我前前后后从巨大的茶园边走过好几回。第一次走过时我就发现了这位采茶的老太太。我看不见她的面孔,她似乎比茶树还矮小,也许是她已经驼了背的原因。她有一头白发,她的白发埋在暗绿色的茶棵子里。看不见她的动作,但她好像一直在专心地(可能也是缓慢地)采摘着茶叶。  相似文献   

7.
茶园与老人     
许辉 《科教文汇》2010,(11):I0001-I0001
我前前后后从巨大的茶园边走过好几回。第一次走过时我就发现了这位采茶的老太太。我看不见她的面孔,她似乎比茶树还矮小,也许是她已经驼了背的原因。她有一头白发,她的白发埋在暗绿色的茶棵子里。看不见她的动作,但她好像一直在专心地(可能也是缓慢地)采摘着茶叶。  相似文献   

8.
初到广州,好不容易托朋友在市区租到了一间空屋,入住不久我就莫名其妙地病了一场。待表姐来看望我时才帮我找到了病因:她还没进屋就看见了墙边我还未及撕去的那张“空屋出租”的广告,郑重地告诉我:“这间屋明明写着是凶屋(广州话“空”与“凶”同音),谁住了谁遭殃,赶快搬走!”  相似文献   

9.
有个网友在论坛发长文抱怨婆婆,这个帖子被转载,分了10页之多,跟帖无数,都是站在她这边的--跟帖越多,帖子的排名越靠前.当这个愤怒的儿媳妇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后,一下子被网友汹涌澎湃的热情吓倒了,网友从她的字里行间分析出的婆婆的恶,恐怕已经超过她个人的感受,考虑老公看到帖子的后果,焦急地四处打电话,找后台管理人员删帖.  相似文献   

10.
鬼交的背后     
有种可怕的玫瑰梦,那就是梦到性交之事,而其对象是一个虚拟的鬼。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确有此事,一位母亲在来信中就这样写道:“我女儿年纪刚过20,还没有搞对象,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发现,她整天躲在屋里,不知在和什么人说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一年以来经常觉得在睡梦中有鬼来与她交合。我怕有坏人做怪,就搬过去和她一起睡,但从未发现有人进屋,可她却说鬼还是来过。有人告诉我,我女儿是中了邪,要放鞭炮才能驱鬼怪。这个法子我也试了,但还是不见效。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09,(7):48-49
女儿5岁了,为了培养她多方面的爱好,我给她买了架钢琴,专门请老师来教她。起初,她还兴致勃勃、像模像样地坐在钢琴前学,可是新鲜劲一过,她就不耐烦了。练琴时故意捣乱,一会儿说手指没劲,一会儿说困得睁不开眼睛。我心里很着急,就跟她讲大道理,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钢琴,如今她多幸福,我多羡慕  相似文献   

12.
越青 《今日科苑》2003,(11):38-39
在老妈的同龄人中,我觉得她属于儿女孝顺、夫妻恩爱、衣食丰足的幸福一族。挺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在构筑老妈晚年幸福大厦的系统工程中,我当之无愧地充当了一位总设计师的角色,功不可没。比如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送她去新马泰旅游;中国人刚认识保险的重要,我就为她买了十大疾病  相似文献   

13.
苏邹 《今日科苑》2004,(10):15-17
“你看那栋楼,那栋楼多漂亮!”我的另一半、革命战友姜新女士又一次对我说,“慢些走,陈老肯定就住在这里了。”这一次好像她的把握还挺大,甚至跟我打赌,想赢我一块钱去买冰镇饮料。然而她又错了一次。她不说自己输了,却埋怨起我的步伐跨度太大,以至于让她不得不小跑才能赶上。我说:“耐心些,再耐心些。”她也确实表现出了罕见的耐心。  相似文献   

14.
娜娜入校不久,就像她的师兄师姐一样,通过了英语三级、计算机一级的考试,不久前她还考取了育婴师职业证书,目前她正在准备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她说:“我也知道考证书要花费很多精力,但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想在大学期间多拿几个证书,将来求职时能够增加竞争砝码。”  相似文献   

15.
<正>怪物登陆纽约的那一天,我们拿到了妈妈的诊断书。我们本不应该感到吃惊的,妈妈已经咳了好一阵子了。前天晚上吃晚饭时还吐了血,她用餐巾捂住嘴,以为我没看见。她总说她不需要去看医生,更不需要住院治疗。医生给妈妈做检查时,我就在候诊室里看电视。几千里外的纽约城里燃起了大火,整个城市烈焰熊熊。博物馆和  相似文献   

16.
贾文娟 《科教文汇》2007,(4S):180-180
赛珍珠(Pearl S.Buck),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她自己曾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史学家James Thomson称她为“自十三世纪马克.波罗以来最有影响的记录中国社会的西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葬礼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相似文献   

17.
钱正英刚卸任国家水利部部长时,她的一位在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劝她把过去的工作经历写出来,钱老婉言谢绝,还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英文:"I am not writing history,I am still making history。"(我还不想写历史,我仍在创造历史。)钱正英院士是著名的水利专家,1950年3月,年仅27岁的钱正英被破格提拔为华东水利部副部长,成为当时中  相似文献   

18.
老伴五十多了,看起来还精神,其实身体不太好。她在医院上班,早上走的早,晚上又回的晚,挺辛苦的。是属于那种智商一般,情商不高,财商不足,很容易满足的人。由于不善与人打交道,受点委屈,有点矛盾,又容易急躁,生些闷气。如果你跟她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好撑船、和为贵、吃亏是福等等,她又恨不得比你知道的还多,她是家里的“常有理”。唉,我是怕她闷出什么病来。  相似文献   

19.
陈明,中国歌坛实力派女歌手,因一首《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而迅速走红:之后,她又推出了《快乐老家》、《我在飞》、《仙乐飘飘》、《枕着你的名字入眠》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并获得“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中国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奖”等:她出演了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并演唱了主题曲《等你爱我》.2004年7月15日,陈明的新专辑《让爱情优先》与歌迷见面.再次掀起了“陈明热”。沉浸在即将做妈妈的幸福中的陈明,敞开心扉谈起了自己的感情及生活。下面是她的自述。  相似文献   

20.
我的小孩今年刚高中毕业,读高三时害怕得不敢参加高考,我告诉她,越想逃避的越逃避不开,惟有正视现实才能打破现实。结果我们母女俩拉锯,她却也只肯考相对容易的单招,然后读了一个职业院校。而我也就满足了。小孩子们六七岁发蒙,我的小孩发蒙得还格外早一些。我读书,她不过一周岁,就偎在一边也看。我告诉她里面这个叫“一”,她就用嫩嫩的小手指指着,数每页纸里有几个“一”,发现一个就咧开没牙的小嘴笑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