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武当混元功     
云烟散人 《武当》2001,(6):9-11
武当混元功又称“武当混元弥天大法”,“武当弥天大法混元神功”。因它在初级阶段以双手抱球而进行锻炼,故又称之为“太乙混元球”,简称“混元球”。“混元神功”传自武当太乙铁松别派,为武当宗传脉系——武当真宗丹派(脉)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武当太乙神功打手歌》记载的那样: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先生,融太极传统理论,集毕生武学实践,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混元功法独创了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理论,将太极拳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0):48-50
《丹道要旨》是静功范畴,是炼养生气功最上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它包含乾元功(男工修炼丹道之功),坤元功(女工修炼丹道之功),卧功和外丹功。 第一节乾元功 一、乾元功简介 乾元功即男子修炼丹道之功法,其功分四大步,三十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太极混元内功培养的是混元一体的上乘功夫,即一粒混元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敛入骨髓,缠绕全身18个小球,最后形成一个旋转自如的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太极球。该功夫能帮助练习者增长内气和内劲,提高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水平  相似文献   

5.
《健身科学》2012,(4):39-40
丹田混元气功,是少林太祖门第一功,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  相似文献   

6.
高树山 《武当》2024,(1):31-33
<正>二十四柔身法又称二十四柔身功,是混元无极修身法中的基础功夫。既有开发身体机能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二十四鹤鹿同春法、三十六金蟾功等的修习打下基础。法虽简而效宏,不可不重视,是本人在多年的修习中形成的初级柔软功法。当然,我42岁开始修习软功,不同于少年开始练的童子功,有许多动作是做不到太高水平的,但相比于42岁之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一则说明“成功永远在路上”,二来也符合“无人能达其极”的混元无极之理。现在把它整理成图文,供有缘人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铁成 《武当》2011,(9):6-8
武当真宗丹脉,门内称之为太乙混元大法,渊源太古,承传武当,门中相传。由"混元老祖"开天辟地时流传下这一千古绝学,门中有"先有武当后有天,劈开混沌出大贤"之说。太过久远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可考的是明之三丰祖师创法武当,"金锋伏龙虎,丹砂养太和",开一代宗风,使内外显密,武法丹华,共  相似文献   

8.
刘铁成 《武当》2000,(6):12-13
本人以无上法缘征得几位武当先贤大德授以道法和内家之修习要诀。说来可笑,真可谓“大道至简至易”矣!当吾以诚敬之心修习“混元大法”而有所成就之时,回头一看,真是笑煞人,原来内家武法的修持是那样的容易。所谓“内家”只是由内功开始修起,在内气充盈之时而产生内导外形之  相似文献   

9.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当代名师冯志强先生经过半个世纪修研而创立的陈式太极拳中的上乘功夫。它既是武术,又是道功。你若入得其门,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0.
刘绥滨  文传正 《精武》2003,(5):36-37
在徒手或持械训练及格斗中,若遇比己功力强者,易受伤害。在这种情况下,青城派既产生了增强抗打击力的铁汉背、六合内功、混元功和百水神劲,又产生了增强打击力的铁砂掌、朱砂掌和剑指功,甚至出现了聚毒伤人的毒砂掌、毒药掌,以及各种喂毒的兵器。  相似文献   

11.
太极元功拳     
张德学 《武当》2001,(11):12-16
太极元功拳术,由于过去秘不外传,故知者甚少。笔者曾于1980年5月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表演“太极元功六十四势”、“太极元功四门转走”,并奉师命寻访同门。在大会交流中,近百个拳种都找到同门,唯太极元功拳没有。自1981年《武术健身》杂志第二期介绍了吾师常焕章老先生《从秘不传人到公开教学》的事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接到全国二十六省几千封索要资料的来信。当年常师已八十高龄,笔者又公务缠身,无力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今笔者已经退休,愿借《武当》一角将所学公之于众,兼借此机会寻找同门,以了恩师遗愿,告慰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2.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13.
文治禄  孙国梁 《精武》2010,(7):73-75
由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以下简称冯师)创立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内功和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以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为母,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混元太极拳”练功体系。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15.
混元桩又名太极桩,属武当太乙铁松派太乙内养功,是形于站式的静修课业,是内养(养中气)生力(自然力)的极佳修炼方法。混元桩具有完整的谱文、功架和心法,层次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玄门内养功夫。  相似文献   

16.
击拳道     
刘焕军 《武当》2005,(11):36-37
武术之道在于阴阳辩证。所谓“道”,则是衡量一切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基本法则。道合乃为一气,混元之二五为尊。二是阴阳,五是五行。由此能衍生出养生、健身、防身、表演、技击及竞技竞赛等。这里主要说的是技击之道。  相似文献   

17.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18.
李慎强 《武当》2004,(1):9-10
笔者在《太极五行步》一文说过,八卦图是五行顺行或逆行半角而形成的,在玄门中称“二五合真”。即八卦是由阳五行和阴五行叠合而成,实际上是九宫八卦混圆图。笔者在《玄真悟元功》一文中对上丹田“九宫”进行了详述。“太极五行步”功法修持第二层功境,实是下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步随身换,其表现形式为足下八法,将在“清虚自然拳法”中予以发表。本文重点介绍中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手上八法”。  相似文献   

19.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治禄 《精武》2011,(1):81-83
混元太极拳,全称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由一代太极宗师、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武林百杰之首——冯志强(以下简称冯老)先生所创。实践证明,混元太极拳养生健身效果好、见效快,对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缓冲压力,缓解大脑疲劳,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增强血管弹性,增强心脏和免疫系统功能等均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