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一批驳一鼓励,并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见《论语·先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老师亦应三思进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事物之间总存在差异性 ,学生也是这样。教育工作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间差异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注意对象的差异 ,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十分注意教育对象的个体间的差异。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中就十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 :有一次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相似文献   

3.
两千五百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 ,在教学艺术上也堪称大师。作为一位教育家 ,他向学生提问 ,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时 ,都没有确定性标准答案。在《论语》一书中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标准化考试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的今天 ,读来尤其发人深思 ,它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观念的转变都有深刻的启示。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类型,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孔子教学,先是在摸索前进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随后又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因为没有成规可循,所以只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教学。这里的因时、因地制宜,即是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因人制宜,实即因材施教。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关于因地制宜是这样的:孔子师生被匡地群众包围了。孔子身处危境,依然信心百倍,坚持讲学:“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教施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相似文献   

6.
因材与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论语》中摘取上述片断,作一些个人的理解与阐发,故曰片思。本片断中,面对不…  相似文献   

7.
《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求、仲由请教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马上就去做吗(闻斯行诸)?"孔子对冉求说:"听到了马上去做(闻斯行诸)。"而对仲由却说:"听到了为何要马上去做呢(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何对同一问题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为人懦弱,所以鼓励他;仲由处事急躁,所以约束他)。" 孔子这种"进之"、"退之"的做法,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因为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许多国家被奉为“天纵之将圣,地擎之素王,人奉之先师”,在多数人心目中是儒雅的圣人.可是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他一改.温文尔雅的风格,三次直呼“求”,语气极其犀利,强烈而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第一次对话中,听到冉有半遮半掩地说出季氏将要对颛臾国用兵,孔子顿时大怒:“求!”似乎冉有还有话没说完,就被孔子的“求”所打断.孔子一向反对武力,也将这一政治理想托付给门生.可是冉有非但没有遵守孔子的教诲,反而主张使用武力.因此,“求!”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的责怪.这里朗读“求”应该直呼而出,短促有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季氏将伐颛臾》有这样一句话:“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教学参考书》作如下解释:“见”字的读音为“jiàn”,意义为“拜见”;“于”,介词,表对象,译为“对”,句式为主动句。翻译为:冉有、季路去拜见了孔子。冉有、季路真的会去主动地拜见孔子吗?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中,子路和冉有一起去拜见孔子,告诉他“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师徒之间在该不该讨伐颛臾的问题上展开了三次对话,可每次孔子只单独点出冉有之名进行猛烈批责,对与之同来的子路则无—“明”字指斥。  相似文献   

12.
于菊莲 《教育文汇》2004,(11):24-25
子路问孔子:“听明白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父亲和哥哥健在,怎么能不经过他们同意就去做呢?”冉有问孔子:“听明白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听明白了就可以去做!”两个弟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孔子给予不同的答复,公西华不解其意,就去问孔子。  相似文献   

13.
一次,子路、冉有都向孔子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了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能马上就去做呢?”冉有问这个问题,孔子却告诉他:“明白了道理,就应该抓紧去行动。”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公西华迷惑了:“老师,同  相似文献   

14.
当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老师孔子坐,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显得拘束,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从而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子路率先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子路的对答,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后来,其他几个弟子离开,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才对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胸怀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提倡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因材施教的方法。文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两人性情不同在于,冉有说话做事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公西华说话则口气谦和,措辞得体,反映机敏。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谈话没有当即点评,而是待其走后,在曾皙的追问下,才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7.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中的重要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四人之中,只有他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面赞赏,并且让孔子喟然而叹。课后练习一第一小题要学生回答四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理由是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教授的《论语》的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连串问题:子路说了哪些话?揣摩他会以怎样的神态或语气说出这番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这一连串抛出的小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等到分析曾皙、冉有、公西华时,教师又进行了重复性的发问,感觉问得琐碎,如果把问题换一下,可以这样发问:“文中孔子有四个学生,你能否谈谈对其中一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李兰 《作文与考试》2023,(22):23-2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子路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哂笑:其言不让。冉有谦让有礼:“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孔子不赞一言。两千多年过去,让或不让,依然是我们待人处事需要面对的问题。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四个弟子?坐而言志”的一次谈话。该文简练含蓄地塑造了师生各异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以及建立太平盛世的崇高理想。如果我们把这次师徒谈话看作是一堂课的话,那么《侍坐》在“问志”、“传道”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教学智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