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冰 《广西教育》2012,(42):54-54,70
这两天,我以前的学生回到母校看我。其中一位学生很真诚地对我说:“梁老师,很感谢您初中三年在每一次日记作业中给我的旁批!让我明白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激之情。是啊!曾经内向的他,有什么都写在日记上,每次我改日记都在旁边针对他所写的内容作了旁批,久而久之,日记就成了我们之间的独特的交流方式。在他失败时有我的鼓励,在他成功时有我的掌声,  相似文献   

2.
刘小阳 《湖南教育》2002,(10):52-52
我班有个学生,每次作文课上总是长吁短叹,抓耳挠腮,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下课铃声一响,他便猴精似的蹿到会写作文的同学面前,抢过作文,嘴里说:“欣赏,欣赏。”“借鉴,借鉴。”然后面露喜色,七拼八凑,草草完成任务。有一天,他主动送日记给我检查(我要求学生写日记,送不送给老师检查由学生自己决定),我一看,日记内容还比较丰富,也有些深度。我当即在文后批阅:“你的日记写得这么棒,老师在内心深处为你高兴。此篇日记颇有深度,祝贺你成了生活的有心人。老师期待你下一次佳作的出现。”接连几天,他都主动送日记给我看,但…  相似文献   

3.
听一位老师说,他偶有闲暇,落坐一语文教师办公桌前,看见桌上高高堆起等待老师批阅的学生日记。学生会不会在这些公开性的日记中记下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呢?他便随手抽出一本翻阅,这让他吃惊不小。这些还没有过多沾染“世故人情”的学生,竟敢在日记中公开辛辣地评判自己的“恩师”,文辞语气中让人有一针见血的触动感。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而心理问题却变得较普遍而复杂起来。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搞好班级管理,我提议让他们写日记。因日记不受题目、内容、表达方式等限制,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随时介入,帮助学生解除困扰。一、日记,可以解开同学间的小疙瘩。现在有些学生利己主义思想较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更不会注意别人的感受。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别扭、小磨擦。又因他们年少幼稚,不谙世事,所以,同学间动不动就会出现些尴尬的“结”。如果不早解开,越结越大,对学生本人、对班级都有害无益。这些“结”在他们的日记中会时有反映。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他们穿针引线化解矛盾。如,学生李在日记中写道:他与同学张因小事产生了误会,两人已有好几天不说话了,心里很焦急,又没有办法。我就找学生张,让他看这篇日记。他看后,在这篇日记下面这样写道:“没关系,其实我也不对。”两人因此和好如初。之后,我见学生李的日记中写了这样的话:“我今天才认识到写日记是在与老师谈心,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个星期天,我接到某位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在检查孩子作业时不经意间看了女儿的心理日记,上二年级的女儿哭得止不住了。因为女儿说“心理日记”是她和老师的秘密,只有老师才能看。这位家长拗不过女儿,只好打电话来向我求援。我在电话里向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劝服了孩子。放下电话,我不禁暗自高兴,想不到孩子对心理日记这么看重。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日记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日记的先决条件 ,是提高学生日记水平的心理保证 ,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 ,即使遇到困难 ,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 ,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兴趣——良好的日记习惯。近几年来 ,笔者努力在“兴趣日记”上下功夫 ,对所教班级的日记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环节1.反复激励 ,不断评价。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 :“…  相似文献   

7.
彬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我买了许多礼物。我吃了两碗饭。我希望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这篇日记让许多老师迷惑不解:“彬彬为什么要写吃了两碗饭呢?想说明自己有本事?想说明自己胃口大?要不然就是在凑字数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范老师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她走到彬彬身边,弯下腰,摸摸彬彬的小脑袋,问:“彬彬,为什么要写你吃了两碗饭呀?”彬彬抬起头,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因为我平时都不好好吃饭,那天很高兴,就吃了两碗……”哦,原来是为了说明高兴!本来还以为这是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8.
学期初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摸底,情况表明四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好数学日记。于是在上数学课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写数学日记的任务,在字数和形式上不做具体要求。结果一下课就有不少学生来问写什么。收上来的数学日记差距也很大,有的学生就两句话:“今天数学课老师教了梯形,我学会了面积的计算。我学的很好。”他觉得没话可写。还有的学生干脆记流水账,从上课写到下课,样样都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写的确实不错。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写数学日记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写的好的几篇日记读给全班同学听,告诉他们可以写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偶尔读到教育刊物中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日记管理采取的“措施”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便根据当时班内的实际情况——学生苦于在日记中无材料可选,无话可言,东拼西凑,甚至向我发出“讨厌日记”的信号。于是,我马上行动,接着做了实验:根据现有的六个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写作顺序安排,每人一周内只有一次书写的机会,但是却代表小组成员的水平。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让他们欢欣鼓舞,重要的是我也给自己减负了——在批阅中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
语境     
李非非 《师道》2014,(1):38-39
下课铃一响,明仔就想冲到操场上去踢足球。谁料脚下一滑,差点摔倒。王老师一个箭步冲过来.稳稳地托住阿明的腋窝,直到确认他不会摔倒了才放手。晚上,阿明在日记中写道:“那一刻,王老师紧紧地、稳稳地托住我,托得那样仔细,仿佛他手上托着的,是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高荣 《班主任》2013,(11):68-68
晚上,我在灯下批改学生日记。读到金兰的日记时,我一下子怔住了。她在日记里写道:“老师,我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但是。那天您带我去欺负我的那个男生家,说到我家庭境况的那些话,让我非常伤心……”原来,上周五放学后,金兰突然哭着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这两天我放学回家时,有几个男生总是在半路上拦着欺负我……”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教学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一直处于置顶的位置: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  相似文献   

13.
这一天,两位年轻的老师走进心理咨询室。她们是为学生而来访的,一位是班主任,一位是语文老师。经过沟通得知,语文老师最近收阅学生日记,结果见到一位男生的日记怪怪的,就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两位老师感觉这名学生似乎心理有问题。于是,就想到了来找我。  相似文献   

14.
“今天晚上写一篇日记。”通常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布置日记作业的,学生们听到这样的作业时常会叹口气:“哎!又是日记。”日记属自由习作,指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练习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爱写的。这种练习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兴趣。可为什么学生们却不感兴趣呢?我想,原因出在老师设置日记的漫无目的和缺乏技巧上。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爱写日记,会写日记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5.
12月26日晴今天下午送走前来看望爷爷奶奶的亲戚之后,我就去了管炳圣爷爷家,我在之前的日记里经常提到他,他是我们最敬佩的人,管炳圣爷爷毕生致力于推广日记事业,"为了多一个人书写日记"可谓煞费苦心,据说他自己从写日记中受益,又将自己的有益经验传授给我们,正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写日记,我又传给了我的学生们。"  相似文献   

16.
《广东第二课堂》2006,(7):37-37
可能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被老师批改日记的经历,皮皮鲁也是。但他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写两个版本的日记,一本是交给老师看的“假账”,一本是给自己看的“真货”。两个版本的日记对照着看,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学雷锋日,你学雷锋了吗?以下两段文字摘自两位中学生的日记——1 今天是“学雷锋日”,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至少做一件好事。一天快过去了,我愣没找着做好事的机会。回家路上,我正为明天怎么交差发愁,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站在斑马线前等着过马路,灵机一动,马上走上前去:“奶奶,我扶您过马路吧!”  相似文献   

18.
佟静波 《下一代》2012,(5):29-30
班主任对一周以来班级出现的势头、现象,信手拈来唠叨几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听进多少不得而知。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我走进教室:“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老师每个星期五给大家读一篇日记。”“老师,是谁写的日记?”“都写些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管家河套社区,一个只有4000多口人的小村庄就有四分之一的人常年坚持写日记。今年8月11日在这个社区举办了第十九届日记节。这个位于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管家河套社区的日记节可堪称为“神州天下第一社区日记节”。在这个社区有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为日记痴为日记狂,坚持书写日记54年,“为了能多一个人书写日记”而呼吁奔走。他的执着影响了他的家人,影响了村里的人,影响了更多认识他的人,他就是日记节的创办人——管炳圣。  相似文献   

20.
陈叶华 《师道》2006,(3):40-40
一天早晨,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读到了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的自我表白:“老师,我知道您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我多么希望您能在看到我时脸上带着微笑,哪怕就一次,因为开学至今,您从来都没有对我笑过。”读到学生这样真情表白的话语时,我顿时想到了自己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余,的确都是板着脸看他的。我不禁微微一颤。在我的内心深处确实存在着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偏爱。可我不是多次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思品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宣扬了自己的观点:对任何学生都把一碗水端平,绝对不偏袒任何学生吗?甚至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