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太阳的儿子》是由我国当代青年词作家陈玉国作词,著名作曲家朱良镇谱曲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旋律宽广宏伟,深受广大演唱者的喜欢。本文立足于剖析歌曲结构,归纳作品蕴含的艺术特色;从而深入作品在演唱上的技巧要求,使得演唱者更加容易的掌控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王立平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谱曲的十三首曲目中,有三首作品紧紧围绕林黛玉的内心情感展开的,用以刻画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三首曲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唱处理心得,真正从歌曲背后来理解作品,阐述这部音乐作品的价值,争取在作品的理解和演唱上更有文学性和画面感,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演唱作品。  相似文献   

4.
歌曲《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极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歌曲,该作品寄托了作者对失去家园的怀念及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文章分析了歌曲的演唱特征,进一步深刻认识其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歌剧《伤逝》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著名歌曲,在中国歌剧发展至今,仍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成功的因素包括了剧本的选择以及施光南先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入剖析,从而谱曲做到了切切实实地贴了剧本情节的发展.其中《一抹夕阳》是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其艺术性至今仍值得探讨与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以及亲身的演唱实践经验,来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方法的处理与艺术特征作出相关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6.
《亲切的名字》是众多花腔女高音经常演唱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有大量的华彩与弹跳唱段,真正考验着演唱者的技术水平。从作品的演唱处理、音乐术语等方面作深入分析,能更好地挖掘出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雎》是由赵季平谱曲,歌词取自《诗经》中的同名诗词《关雎》,由宋祖英演唱的一首女声独唱声乐作品。曲调旋律优美,歌词典雅,风韵依存。《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诗。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本文拟通过对该首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为希望进一步了解该作品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嘉陵江上》是由贺绿汀所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作品也非常的具有代表性,在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歌词内容充分的表达了创作者的爱国情怀,其创作技巧也反映出了当时我国作曲家洋溢的才华。  相似文献   

9.
《恒河上升起太阳》是巴洛克时期的产物,是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之作,作品艺术表演特点突出,音乐艺术表现性较强,常被歌者当作一首艺术歌曲来演唱。本文主要从作品以及演唱上对这首作品做了较为详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15,(13):31-32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演唱形式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出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方式是美声唱法。欧洲各国的歌唱家在演唱艺术歌曲时,都会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本国的民族演唱审美习惯,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参照,结合对前辈声乐艺术家的演唱实践的分析,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润腔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歌诗向叙事之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缘事而发。歌诗缘事抒情,抒情不离事由,在乐府演唱方式和听众娱乐趣味作用下,开始了向叙事的演进。二是即事而进。歌诗由抒情转为叙事,而形为叙事实为语调抒情,形成场面集中、对话演事、人影粗疏的特点。三是铺事而成。歌诗完成由抒情向叙事的质变,具有场面转接、铺陈夸饰、人物鲜明的特点,显示了汉乐府叙事诗的成熟。四是叙事而极。《焦仲卿妻》标志着汉乐府叙事诗跃升顶峰,这是文人模拟乐府叙事进而创造的结果。其结构严整、叙事出新、写人入心,取得重要艺术成就。而受到乐府演唱的制约,《焦仲卿妻》成为孤篇绝响,后继为难。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的诗体,程俊英先生界定为联句诗之祖。从诗歌的内容来说,此诗由男女对话组成,其形式乃对话体,已无可争议。但并不能因为它的对话性质就认为它是联句诗。对于联句诗,古人大都认为其源头是《柏梁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最早的联句诗是《庚歌》,除程俊英先生外,从未有人将《女曰鸡鸣》和联句诗联系在一起。从联句诗的特点看,《女曰鸡鸣》完全不符合联句诗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诗歌的对话形式,将此诗定义为联句诗之祖。  相似文献   

13.
元和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多种诗歌题材领域有所涉猎,以政治讽刺寓言诗、咏史诗与仿民歌体创作最见功力,咏史之作更是当为其中翘楚。他在对前人大量优秀经验成果继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有见地,使咏史诗的创作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文辞、风格、意境等诸多方面树立法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诗在诞生之初,与乐、歌是合一的.西周时,诗、乐、歌仍然是三位一体,但在祭祀活动中,乐歌为主,诗辞为辅.从春秋时起,乐歌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乐歌被天子、诸侯混用,逐渐向声乐、表演的性质转变,最终被新声取代.而诗辞作为乐歌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歌诗、赋诗、引诗三种并行不悖的用诗方式之后,便成了专讲义理的工具.自此,诗乐彻底分家.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城市的繁盛。市民阶层的兴起,诗体的进步以及南北文学的合流等种种原因,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勃然兴起,蔚为大观,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根据其艺术上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他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汉赋、唐诗、宋词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而功力最高、意境最佳当属盛唐的格律诗。诗作的传之不朽与谋篇布局、写作构思有极大的关系,笔者拟从形象思维、主题基调、结构章法三个方面阐述格律诗写作的构思。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美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代石孝友以词著名,他的爱情词基本上可以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但是雅词并不足以体现石孝友爱情词的独特风格。石孝友的爱情词的独特性在于:以俗词写情事。直率自然。又有多种表现方法:语言通俗而形式精巧;摹拟说话人的口吻以及采用男女对话的形式。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称为以曲为词。  相似文献   

20.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