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战略可划分为协调统筹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与提出、板块战略、城市群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等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为代表的板块战略的延伸。在主体功能区战略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体现出政策导向转向区域内在经济联系、政策立足点转向区域功能性定位、政策目标转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凸显"先行先试区域"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三者之间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转承启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领导下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三者之间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转承启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部署上 ,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分别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开创了一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突破之路 :毛泽东以内地建设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邓小平以东部沿海建设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江泽民以西部大开发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三者之间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承启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灵活运用了均衡与非均衡辩证法,把非均衡发展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来,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先富、共富关系难题,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目标导向。“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振兴西部经济并最终实现全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智慧结晶,它内涵着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和战略。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时期,“两个大局”的思想及实践为我们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浪潮,各国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直接体现为相应的教育贸易服务模式,具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尤其是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指示精神,更把我国教育国际化推向了-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多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3个阶段.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就如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问题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毛泽东采取直接援建西部,实现均衡布局,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吸取其合理因素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采取加快开发西部,实施区域经济再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化传统等诸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形态。21世纪初要实现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高效和迅速发展,必须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上对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概述和论证。文章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实现四化,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优先保证教育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突出体现了小平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领袖,从振兴经济、实现四化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认为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论述和指示,应该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的指导思想。重温小平同志这些论述,可提高我们对教育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切实把教育搞上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两步走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发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一步战略的实施从经济特区试点开始。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西部开发势在必行.在西部开发中应该采取有重点、有层次的非均衡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实际,与此相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区域差异,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广东省.因此,在这种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应侧重于区域化,即以区域经济为依托,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实现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将三者纳入一体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构建有效的内在联动机制,有助于加快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以韩国发展模式为例,考察了其在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先行战略和21世纪的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并对其实践经验和战略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探寻适切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些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代俊 《云南教育》2009,(8):36-37
一、普及实验教学是落实“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早在1983年,当我国改革开放刚起步时,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多年来,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所蕴含的深刻教育理念,已成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针。它不仅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而且是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发展的重要目标。80年代,小平同志讲过两句话,一句话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句话是:“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我们说,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那么,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是我们在新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注入新的动力源。—、启动新的动力源———在重视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最终形成了具有时代战略意义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要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没有像经济政策一样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但是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随之而进行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