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 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一场旨在自立、自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回合)的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它的历史进程的.由于洋务派主张对中西两种文化拼合,主张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纲常加上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这就使"中体西用"这个历史的命题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它是作为近代文化的过渡环节而存在,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国现代的进程起着不可忽略的消极作用.研究"中体西用"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_中体西用_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等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放在洋务和维新两个时期来考察,“中体西用”主要是作为“夷夏之辨”的对立物而出现和发展的.它是一种新的文化观,超出洋务活动的范围.它以“体用”的方式谋求中西文化的结合,虽有很大局限,但当时的主要意义是为引进西学开辟道路,以求得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更新.“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之间有重要区别,但在维新时期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性;个别人曾利用“中体西用”来抵制维新派,不能因此就把这一观念与维新思想完全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传统的政治文化体制虽然受到了冲击,"中体西用"论受到了批判,但维新派的进步思想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影响甚微.直到义和团运动之前,"中体西用"仍是社会上盛行的主导思想.义和团运动一方面使传统的文化政治体制失去了权威,另一方面清廷利用义和团所结成的盲目排外的统一战线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既暴露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也标志着"中学为体"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文化观是我国19世纪中后期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本文试从文化教育角度对在近代文化转型期形成的"中体西用"文化模式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西方文化 ,尤其是民主、科学的关系问题 ,换言之 ,儒学的现代定位问题 ,是现代中国思想家都力图回答的问题。“中体西用”论者把西方文化定位为保卫儒学的技术或工具 ,“全盘西化”论者把西方文化定位为消灭儒学的武器 ,“现代新儒家”认为儒家思想中有生长出民主、科学的种子与土壤。在此三种定位之外 ,现代哲学家张东荪提出了可名为“儒学退缩说”的第四种方案 ,把儒学定位为“中国的瑜伽”、“中国的精神分析学”、“内圣之道”、“修养之方法”、“心理卫生学”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教育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中西文化问题分析认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的中西文化之争其实质是文化的"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传统本位论"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求充分挖掘我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建设,破除体育课程文化仆从心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全盘西化论"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改造中国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承认体育课程文化进化主义,从而陷入以牺牲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民族性为代价的欧洲中心主义.最后提出实现体育课程文化进步主义的观点和构建我国体育课程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体育课程文化选择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 ,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固有文化的自我调整 ,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建构模式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从保守主义到全盘西化 ,从中西会通到拿来主义。中西会通与拿来主义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诸般争论实质上是各种文化之争.历史上"中体西用"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都对当时的课堂教学改革造成了不良影响.文化自觉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把握现代教学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研究域,力促课堂教学的本土化生成,在研究范式上坚持"形而上"的理论研究与"形而下"的实践研究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化价值观的产物.这一范式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中表现尤为明显.应该用“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体系的学术范式,结束“西体中用”一统天下的传统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我国制造一场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策划者与组织者曾经提出一个纲领性的口号是:"全盘西化".方励之说:"四十年的社会主义岁月,是令人失望的",中国的改革是"整个的要改弦更张","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全盘西化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道德所有的全部东西";"包括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论陈序经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把西方文化当作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标本,把全盘西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以简单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去裁量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复杂的文化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交锋.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对于改变传统教育的空疏之风,打破八股取士制度的禁锢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有很多.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宗教政治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赋予描绘事物的颜色词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样就导致了人们对各种颜色的价值判断和实际运用的巨大差异即所谓的"色差".本文主要以"白色"为例,分析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并探寻其文化历史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英语学习及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殷明耀 《天中学刊》2007,22(3):36-40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体、用概念被运用到文化冲突之中,中体西用命题提出阶段。这一阶段,体、用关系是散加的,体包括各种精神现象、伦常观念等,用则局限于船坚炮利。二是中体西用观念被突破,全盘西化论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西方文化开始获得与中国文化平等并逐渐取得高于后者的地位,中国最终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观念。三是中体西用概念在精神实质上的复归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体的外延被无限缩小,仅仅成为一种“态度”或精神作用,即“良知”,用的外延得到无限的扩大,成为囊括文化的一切现象的概念。体、用关系也由过去的散加转化为生成,即从体中生长出用来。体用概念的外延及其关系的变化,表明了中国人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中颜色词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时两个不同文化的民族也会有相同的地方.这样就使两个不同的民族对于某一种颜色有相同的认识.当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使得相同的颜色在汉英两种语境中涵义不完全相同.本文以黑色为例,简单介绍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百年来三种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发展,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立足民族文化本位.所谓文化上全盘西化或把外来文化凌驾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上的主张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