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活动背景"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今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而父母长辈的过度照顾,让孩子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造成了孩子不懂"感恩",不知如何才是"孝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  相似文献   

2.
尤梅 《生活教育》2008,(4):16-16
孩子的一颗爱心应从小培养,启发他们爱长辈、爱父母、爱弱小。而父母的率先垂范很重要。当孩子看到你为自己的父母倾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增多,孩子在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母长辈的娇惯宠爱,使孩子形成了自私冷漠,任性霸道,没有爱心、同情心等品德弱点。而有的家长一味顺从迁就,有的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有的重智轻德。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应该训练小孩有爱人精神。小时候如有爱人精神,将来才能够爱祖  相似文献   

4.
葛平 《中国德育》2014,(9):65-69
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种美德却逐渐被当代学生遗忘。在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父母只期望孩子考上好学校,全力以赴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使本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家长、师长对孩子无私奉献的单边行动,让孩子在忙于展现才华,获得享受之时,对长辈的爱逐渐麻木,不会感谢、体谅长辈……  相似文献   

5.
赵云梅 《辽宁教育》2012,(16):65-66
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这种传统美德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会责任,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准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品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他们早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对父母、长辈、老师以及周围人的付出,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享受,不知回报,甚至责怪父母长辈做得不够好。试想,孩子若能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心境就  相似文献   

6.
父母与孩子共同构成了一个家庭。父母是家长,所以,一说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们的事。其实,孩子不只是生活在父母中间,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叔、舅、姑、姨等长辈,而且常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跟这些长辈在一起。他还会接触到父母的朋友,看到大人们的聚会,听到他们的谈话。这些近距离的亲密的人际来往,对于幼小而敏感的孩子,也是一种深深的潜移默化。可见,一个家庭应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善待他人、和睦相处的具体体现。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父母也都是“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包办大小事情,结果却是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2011,(6):8-10
孝敬父母及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下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找到这种美德。在许多家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杯盘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给孩子吃,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品尝: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总是提心吊胆,精心护理,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视而不见,若无其事,很少问候……诸如此类,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10.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1.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或做生意,将孩子留在家中由亲属长辈及学校老师教育管理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亲情教育的空白,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学生"普遍而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和教育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家庭成员间的爱和责任应该是长辈与晚辈间双向的作用,我们却常常注重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而忽视或羞于开展台适的家庭教育,即爱的反哺教育,以促进孩子关爱父母及老人。如何开展此类家庭教育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劳累和痛苦的神情是对孩子最好的呼唤。身体疲倦或不舒服了,父母要清楚地表达你不能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并给孩子数不清的爱。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地位权利错位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许多家庭里的"长辈政权"已经有些 "崩溃",或者是正在"摇摇欲坠",传统的家长制正在受到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孩子都有和父母顶嘴的经历,或许程度不同,但这种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做个听话的孩子。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的权利。顶嘴与听话是对立的,矛盾必然会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6.
Pet name即“爱称”、“昵称”,在英语国家使用频率很高。父母叫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朋友等长辈叫晚辈,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熟人朋友之间都常用爱称,甚至不少孩子用父母的爱称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爱称一  相似文献   

17.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18.
孝敬父母及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下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找到这种美德。在许多家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杯盘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给孩子吃,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品尝;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总  相似文献   

19.
品德美育课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教学过程,是真善美的统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如果父母长辈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予孩子,却忽视了培育孩子爱父母、敬长辈、同甘共苦的品质,只会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缺乏情感,自私自利,回报意识淡薄的恶果。  相似文献   

20.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