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研究领域参与发表的文本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并通过回归方法进一步探究了该特征对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通过网络分析发现中国科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强度远低于与大学合作的强度;中国科学院与国内大学合作的强度大于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强度,而中国科学院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强度大于与国内企业合作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科学院与企业、大学之间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科学院与企业、大学合作越紧密,以及中国科学院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扮演的角色越重要,都有益于其基础研究绩效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科学院—企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特征与影响提供了新的依据,为支撑中国科学院的"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决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密集的特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近几年来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实践情况,论述了继续教育在新技术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的主要特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联合国大学今年7月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在9月15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学术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外国科学家,包括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部高级计划官员奥丁戈博士(Dr.R.S.Odingo)及波兰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柯茨特洛维基教授(Prop.J.Kostrowicki)等14人(共10个国家,一个地区),我国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宋达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吴传钧教授,赵松乔教授,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成立45周年。值此大庆之际我不禁想起了40多年来的往事,一幅幅美好的历史画面映入眼帘。这逝去的时光真是太美好太珍贵了。在中国科学院我有许多良师益友,我一生中曾经从事过的科研活动大部分都是和科学院的同志们一道进行的。早在40年前的大学时代,学校的老师就经常请他们在科学院工作的老一辈朋友来校作报告、讲课、宣传地理学和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正是这些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将其作为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中国科学院已同 6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公司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签署了院级科技合作协议 70余个 ,1 999年请进和派出科技人员已超过 1万人次。全院有2 5 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 ,有 1 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受聘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已成为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合作形式已从单一的专业考察、访问和讲学 ,发展到合作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考察、共同开发产品、合作…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评论》2004,1(6):123-124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战期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临时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从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北上(1937年11月1日-1945年7月31日),前后共计九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出身于西南联大的有118人,占学部委员总数473人的24.9%。  相似文献   

7.
赵永新 《今日科苑》2012,(10):14-18
人物小传:师昌绪,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1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作为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与美国有关科技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技机构、大学签署了13个协议或备忘录,同时还参加了政府间的若干科技合作议定书的活动,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民间科技交流和合作活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美间的整个科技合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2):167-176
方心芳(1907—1992),工业微生物学家.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临颖县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先后在比利时鲁文(Louvain)大学、荷兰菌种保藏中心、法国巴黎大学和丹麦等国从事过微生物学研究.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在院党组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帮扶地区实际,依靠科技项目支撑地方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动员全院相关科技力量,通过干部派遣、成果转化、驻村帮扶、战略咨询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扶贫工作,逐渐总结出一系列有效模式和成功范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2018、2019年连续2年获得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3.
1952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宣告正式成立前夕,已被任命为首任所长的华罗庚就新建数学研究所的战略目标、方向任务及人才培养等作了就职报告。事实证明,这份重要的报告不仅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建所纲领,而且绘就了一幅新中国数学发展的蓝图。文章根据新近整理的华罗庚所长就职报告的文稿,分析了该报告的要点及其对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事业的深远影响,特别是阐述了在共和国科技史的重要节点,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所展示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1-1217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未来重要工作方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统筹全院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于1986年,30年来《院刊》始终坚持"国家使命,科学担当"的价值理念。文章对《院刊》3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1986—2005年作为中科院的机关刊,2005年以来定位调整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文章分析了国外知名智库同时重视研究工作与传播工作,全媒体传播成为智库传播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院刊》从纸刊向全媒体、多品牌转型的实践和作为智库媒体的影响力。最后对《院刊》在中科院建设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思想库的传播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同时走过70年的发展历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道路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火车头"时期(1956—1966年)、改革开放前20年时期(1977—1997年)、知识创新工程时期(1998—2010年)和"率先行动"时期(2011年至今)。文章指出:70年来,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展现了中国科学技术探索、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道路;面向未来,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深化改革,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8.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石。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承担了与核弹、导弹相关的大量配套科技任务,负责整个卫星系统的技术抓总,完成卫星本体的研制,并建立地面测控系统。中国科学院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外籍院士制度自1994年正式建立,迄今已走过20余年历程。文章以中科院外籍院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的视角探讨外籍院士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外籍院士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瞄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的乡村振兴以及扶贫成效的升级,在全县扶贫调研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依托,利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喀斯特生态及畜禽养殖等科技资源,开展人工植被复合经营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巩固和发展喀斯特地区林下种草养牛和中草药特色产业,组织技术培训;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带动原有贫困户产业致富,帮扶毛南族整族脱贫,并巩固环江县科技扶贫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