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幼儿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幼儿来说,幼儿园与家庭是两大主要环境,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马洁 《学子》2014,(11)
幼儿时期接触到的两大教育模式是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在家庭以外的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而作为家庭也要积极配合,对于幼儿而言,这两大教育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家庭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家庭教育就可以脱身出来,淡出幼儿的生活,但是幼儿成长过程不仅是在幼儿园中,更多的是在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幼儿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为了幼儿未来成长,家庭教育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以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促进幼儿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小到每个家庭,大到国家,都把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幼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外在因素的侵害。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接受基础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尽量避免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张小永 《山东教育》2004,(23):66-67
在幼儿期,凡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都是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是教育幼儿的地方,而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庭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的,家  相似文献   

5.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园则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为了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实现有效互补,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保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家长要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延伸和拓展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补充幼儿园中缺失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启蒙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个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合作,就会共同筑牢幼儿成长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义务。一、发挥家庭优势,强化幼儿园教育成效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调,形成教育的合力。培养孩子,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7.
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有幼儿园、家庭和居住区,各个环境都或多或少的担负着幼儿教育的责任。当前幼儿的教育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每种教育环境自身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发展濒临瓶颈,家庭教育缺少科学正确的指导,幼儿在居住区和同伴的游戏缺乏组织引导;另一方面,各教育环境之间缺少衔接,没有合理的协调教育资源,没能很好的为幼儿健康发展服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是社区的责任。社区能够合理的协调幼儿园、家庭和居住区之间的关系,帮助各教育环境解决问题、共享资源,可以促使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实施各种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全面的素养、健康的身心状态,让幼儿得到全面的成长。本文就主要论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幼儿综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姚文静 《考试周刊》2022,(5):163-166
幼儿教育体系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幼儿的成长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单靠幼儿园实施教育工作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幼儿在身心成长特点上与空间上,家长的陪伴与家庭空间是继教师教育和幼儿园以外,幼儿活动时间最多的两个地方,此时,则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整合,共同打造较好的互补教育体系,使幼儿...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相对来说就更加专业,更有计划,因此两者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77):165-166
礼仪是人类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起码道德规范,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是以风俗习惯与传统的方式固定下的具体行为内容。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家庭中或者是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应遵守简单的行为规范。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有助于促使幼儿个体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幼儿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营造和谐优美的礼仪文化氛围、建设幼儿礼仪教育教材、举办礼仪教育活动等等。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礼仪教育路径,旨在进一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幼儿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对幼儿发展非常重要.家庭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升华.家园合作能够搭建起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彦青 《学周刊C版》2019,(8):171-171
家园互动是教育改革下逐渐衍生出来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以幼儿为本开展的双向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必须对幼儿给予一定的尊重和理解,才能充分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吃喝拉撒睡,看似平常琐碎,却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命题。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京市丰台区教研室牵头专门成立了由12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组成的“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是幼儿园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园在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幼儿园、幼儿、家庭三位一体,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质量,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刘爱云  刘诗卉 《天中学刊》2001,16(4):106-108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协调一致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长期以来,在三者的协调上,特别是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幼儿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家庭、社会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家园最佳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孙丽 《山东教育》2005,(30):42-43
幼儿家庭档案,主要是家长对孩子从事各种活动的情况的记录,目的在于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把家庭档案制作与积累的过程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幼儿进行家庭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家庭档案创建、制作和使用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下面简单介绍幼儿家庭档案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期,凡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都是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是教育幼儿的地方,而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庭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的,家庭和幼儿园面临的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近年来,随着大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家园共育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现阶段许多幼…  相似文献   

19.
幼儿安全培养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学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安全意识在现在这种环境中是十分必要的,社会现阶段比较浮躁,外界对幼儿的影响和伤害不能忽视,幼儿园教师不仅仅应当注重幼儿内在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应当通过安全教育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对现阶段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和必要性进行阐述,探究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以期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升教育有效性,保证幼儿园教师安全教育质量,让幼儿提升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丁晓燕 《科幻画报》2023,(3):195-19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影响。所以重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以微课教学革新传统学前教育模式才是应用的重点。而安全教育主要体现在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幼儿园安全教育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强化幼儿安全意识,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进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寻出以微课教育方式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