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2.
打地老虎     
奶奶在楼下种了一棵枇杷树。它已经3岁了。它的个子比爸爸还高哩!但把它和邻居家的枇杷树比起来还差远了。奶奶说:“枇杷树所以长不粗壮,是因为树底下有地老虎。它是植物的克星。”那怎么办呢?奶奶建议说:“我们给枇杷树除虫吧。”吃过午饭,奶奶借来了铲子和镰刀。我们先来到枇杷树身旁,然后分了工。奶奶用铲子挖泥土。我用镰刀找虫子。我问奶奶:“地老虎长什么样呀?”奶奶告诉我:“地老虎长得像蚕宝宝。它的身体白白的、软软的,可它的头是红的。它有一张像钳子一样的嘴巴,挺厉害的。”现在我明白了,接着我们开始动手了。奶奶用铲子挖了一铲…  相似文献   

3.
卢声怡 《特区教育》2014,(10):26-27
“当一个大难题变小的时候,也许它就没那么难。如果你被一道数学题吓住了,那么,穿越到它‘小的时候’,说不定就能战胜它了。”夏老师教我们的“化繁为简打老虎”,成了我们班的数学绝招。每当大家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是会不约而同地说:“用夏老师打老虎的办法吧。”  相似文献   

4.
“/”的联想     
“/”是什么?它像一个符号、一个数字、一件物品……望着它,我不禁陷入遐想之中。“/”像家里晒衣服的竹竿。它天天暴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地为人们服务。有了它,我们才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像一支筷子。我们每天吃饭都离不开它,筷子能帮助我们自如地夹菜吃饭。“/”像一根电棒。防暴警察随身携带着它,一旦遇到坏蛋,警察就可以用电棒打击并有效地制伏犯罪分子。“/”像一枚缝衣针。母亲用它来为即将远行的儿女缝衣服,钉扣子。那一针一线倾注了母亲无数的关爱、思念和不舍之情。它是伟大母爱的最好见证,它最了解甚…  相似文献   

5.
马是人类的朋友,不仅是它的精神,还有它带给人们的启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让我们用发展、辩证、乐观的眼光看世界;“指鹿为马”警示我们应该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明辨是非;“老马识途”告诫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星期天的上午,我们几个人一起捉迷藏,时间一长,就那么几招,小伙伴都感到索然无趣。“我们来踢‘足球’吧!”原来黄浩拾来一个易拉罐,想拿它当“足球”踢。小伙伴纷纷响应,分成了两个队,每队四人。我们来到晒谷场,旁边有许多小石头,用它围成了两个“球门”。小“足球”赛约定30分钟时间,何帆手里拿着电子表,做裁判。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上,同学们用白纸细心剪出了一幅画,如果把这幅作品就这样拿在手里,别人似乎看不出什么名堂,可是当你在反面用色纸一“衬”,精美的图案就非常清晰地被“托”了出来。小学语文课文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方法,我们习惯地叫它“衬托”。因为用了它,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动物的特点就显得更加鲜明,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我们通常用“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他们(她们)”等表示.古代汉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称代词呢?其实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人称代词,其功用也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名称.它同样有第一、第二、第三之分,同时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相似文献   

9.
王礼平 《辅导员》2009,(20):13-14
大家好,我们是比喻“三姐妹”,昵称“百变美女(比喻)”,俗称“打比方”,是一种颇受人们青睐的修辞方法。相似点是我们的密码,也是我们的灵魂。其实我们的身份一点也不神秘,就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甲)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乙)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因为有了我们,深奥会变得通俗易懂,抽象会变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0.
一、玩的涵义 “玩”这个词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得那么频繁,但是要说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对它的使用太频繁了。几乎与我们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如玩足球、玩电脑、玩游戏、玩彩票等等。作为“万能动词”的“玩”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只对我们要讨论的作为名词形式的“玩”进行一下界定。名词形式的“玩”很多时候和游戏、娱乐、休闲、放松等不分你我。  相似文献   

11.
建构     
“建构”曾是一个被大家用滥了的概念。但是我仍然要将它作为心目中课堂教学的关键词。 对“建构”,我们实现了多大程度的理解呢?我们又如何在对热炒这个概念后进行真正意义的“建构”呢?我思索着,同时也在自我“建构”着。“建构”我们首先应将其看作是“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今天早晨,大班的凯凯小朋友捉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孩子们围着这只小麻雀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把麻雀养起来吧!”有的说:“我们给它点东西吃吧!”有的说:“我们给它包扎一下吧!”可凯凯却紧紧地握着受伤的小麻雀说:“不,不能养着它,我要掐死它!”啊?!所有的孩子都睁大了眼睛惊恐地盯着凯凯,凯凯却像个大人似的说:“我爸爸说,小麻雀是坏东西,它经常飞到地里偷粮食吃。”听了凯凯的话,孩子们用困惑的目光看着我。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生活”,一个听起来很模糊、很抽象的概念。它,是什么样的?我也无法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却感受到,它离我们并不是“远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甚至说,我们已开始生活在其间。一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又一年。也许,现在人们已不习惯再用“天”作为计时单位,都已经精确到“秒”来计算时间。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听到老师用极快的语速滔滔不绝地传授着知识,而练习的时间总是“30秒”、“40秒”。曾经一度被我们所忽视的“30秒”、“40秒”,如今却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它的可利用价值今非昔…  相似文献   

14.
“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总的称谓。“泥泥狗”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社会时期,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异兽。淮阳“泥泥狗”属于泥玩具,但绝不同于一般的泥玩具,它是被当作祭祀伏羲用的一种“圣物”。“泥泥狗”用艺术的形式率真地表现了先民的生活。“泥泥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同时作为一种比较稚拙、纯真的民间艺术,“泥泥狗”艺术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挖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攻·兼爱     
时间:战火纷飞的公元2003年。地点:一个没有温暖的地方——海湾。人物:上帝、萨达姆、布什、墨子、孩子。(一)分辨“⌒与△”上帝说:“请各位分辨这些符号。”萨达姆站了起来,用眼睛瞟了布什一眼说:“⌒是我们保护自己,保护石油的盾牌,我们用鲜血凝集,用意志铸成;是我们的生命的标志——开采机,我们爱石油,决不允许别人打鬼主意!”萨达姆愤怒地坐下。布什讥笑道:“⌒是我们研制的隐形战斗机,它可以打倒‘强盗’;△是我们的‘战斧式导弹’,它可以炸掉一切东西。”顿时,空气凝固了,两双眼睛闪烁出仇恨的火花。“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们开始接触电脑时,大都很喜欢里边的“画图”程序,经常用它来创作一些“后现代”作品(?)。但是慢慢我们便发现,它那简陋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了。于是“画图”被冷落一旁,很少被问及。其实画图的很多功能是很体贴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仔细发掘罢了。就拿缩小图片这项功能来说,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  相似文献   

17.
林永英 《山东教育》2014,(7):118-118
在百度上查看一下“小豆腐”,作为鲁菜,它是一道很有地方特色的素菜。但要真正和我们家乡这苏鲁搭界的“小豆腐”相比。它的做法和用菜都过于简单了。我们家乡的小豆腐不但用菜的品种多,而且在吃的方面还有独特的讲头呢!虽然不像正月十五吃元宵。  相似文献   

18.
春天     
同学们 ,你们认识春天吗 ?有一回 ,我不经意地和妈妈一起去干活。走到半路 ,我很 ,惊奇 ,为什么一下子大自然变化这么快。妈妈说 :“孩子 ,是因为春天来了。”“它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问妈妈。她说 :“好几天了。”“那么 ,它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招呼 ,让我们也有一个好的准备呢 ?”“它不需要给谁打招呼 ,也不需要谁有个什么准备。”我说 :“它还真怪的呢 !那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的性格如何 ?”妈妈回答说 :“它看不见 ,摸不着 ,谁知它长得怎样 ?不过 ,它的性格很不错的。”我又说 :“那么 ,春天作何用呢 ?”妈妈说 :“农村不是有一句‘一…  相似文献   

19.
    
古文字的“火”写成,像火苗腾腾地往上扑的样子。大部分时候,它还写成:,和“山”的古文字有些像。和别的字合在一起时,它还写成,小点点是蹦出来的小火花。写字的人为了写得快,有时不把下面的那一小块涂黑,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火”字就是从它而来的。用“火”作偏旁的字,意思都和火有关,如:炉、炮、烧、灿烂、烛、煤等。还有一个偏旁,意义和“火”相同,我们却不大注意到,它就是灬,我们叫它“四点底”,因为它总是放在字的最下面。其实,它就是“火”字的中间分开、缩小后变来的。用灬作偏旁的字有烈、煮、熬(áo)、熏(xūn)、熟等,你看是不是…  相似文献   

20.
星期三下午,我们听说要举行猜字谜游戏,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汉字的有趣组成,但是他出了一个谜让我们猜:“一口咬掉牛尾巴。”我首先抓住“一”和“口”,想到了“日”;接着用它和“牛”组合,可怎么也组不成一个字。我转念一想:“一个‘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不就成了‘告’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