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媒体是我国的新型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多媒体技术所导致的新闻传播全球化。因此.在此分析探讨手机媒体未来发展方向及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3.
成茹 《新闻知识》2006,(12):65-6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手机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可称为“第五媒体”。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所谓“手机媒体”仍然属于网络媒体的范畴,手机仍然是“第四媒体”。本文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一下理由。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6.
对手机媒体分众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①在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也正在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阅读由时尚到风行,曾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开卷有益”或许有一天将为“开机有益”取而代之。尽管我们坚信纸质媒体不会因此而消亡,但这种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所聚集的能量,所散发“效应”的叫好“声”大有淹没印刷机器的轰鸣,尽管不是纸介媒体的末日,但的确是传统期刊社未来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9.
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手机在手,随时随地能浏览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闻。这种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大众传播媒介,它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以其强大迅捷的传播优势,目前已成为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和传播效果,在肯定其积极影响的同时,总结手机媒体在危机舆情传播中存在的局限.通过探析“7.21”暴雨灾害给手机媒体传播策略带来的启示,从舆情监测、防控、媒介融合、文本技巧等几个方面提出手机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熊国太 《新闻界》2007,(2):120-121
如果从媒体传播的发展逻辑来推断,手机媒体正在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当前手机传播已成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充分研究手机媒体的传播原理,认识其蕴含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瑞  徐娜  李雁劼 《新闻界》2012,(1):72-73,77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日益成为传媒业瞩目的焦点.体育赛事传播也借助手机媒体,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共赢.本文探讨了手机媒体促进赛事传播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璇 《新闻世界》2009,(1):105-106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一种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本文对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移动新媒体发展研究:移动终端媒体化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手机移动终端形成的信息传播载体,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兴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广、手法便捷、影响力大.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按照各类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刊物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则是“第五媒体”。认真研究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对于武警部队正确应对和予以稳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和传播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手机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对传媒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从四个环节论述了手机媒体如何在3G时代进一步显现“精准传播”这一优势.从而使其成为受众获取资讯和娱乐的最便利终端,成为集数种传媒形态于一身的“掌上传媒”。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功能在逐渐强化,到了现今阶段,手机逐渐进入到了智能化时期,出现了很多手机媒体,对传统的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减缓了传统媒体的发展速度。为了更好地了解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本文就以体育新闻为例,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之间的联系,然后重点对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河南手机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媒是面向大众的媒体,而手机是最具个性化的终端,如何实现从大众化传播到个性化传播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于璐  冯超 《新闻世界》2014,(8):138-139
手机媒体作为当今新闻传播中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新兴发展起来并具有较大潜力的一种媒介,其在报道实时动态和互动性较强的新闻时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体育新闻是一种极富变化性、趣味性和可视性的新闻类型,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如何良好运用手机媒体进行体育新闻传播,使手机媒体的优势与体育新闻的特性均能够得到有效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