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近十年来,日本足球飞速发展,从亚洲杯冠军到世界杯常客,再到女足今年夺取世界杯;从中田英寿在意大利红极一时,到小野伸二、中村俊辅等球星在欧洲打出一片天地,再到如今日本球员遍及欧洲,成为众豪门争相买进的香饽饽。尤其当19岁的宇佐美贵史今夏加盟拜仁,18岁的宫市亮也顺利拿到了劳工证留在阿森纳,日本的年轻球员都在欧洲豪门登堂入室,标志着日本足球已经开始了黄金时代。在身居日本的中国媒体人李志红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策划下,《足球俱乐部》从本期起,将每期推出一篇关于日本足球的文章,由李先生邀请日本足球记者专门撰写,意在向中国读者揭示日本足球发展的内因,并作为中国足球人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第18届、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文献资料调研发现,世界足球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美洲地区,尤其是欧洲的英格兰、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职业足球联赛垄断了绝大部分的足球人才,而非洲和亚洲足球人才分布较少。由于历史文化渊源的原因,南美地区运动员多在西班牙踢球,非洲国家的运动员多在法国踢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运动员多在英格兰踢球。足球人才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促进了足球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足球运动落后地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足球运动的马太效应,海外运动员与当地国家运动员利益冲突,运动员效力俱乐部和自己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现代足球起源于欧洲,尽管历史规律表明,起源地不见得就能始终保持其领先地位,后来居上的例子屡见不鲜,可是,德国世界杯为什么出现了欧洲球队在最后阶段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足球这些年一直尝试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努力的结果是,亚洲倒是冲出去了,中国足球的未来何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足球与职业足球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兴于近世欧洲;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通过教会学校流入中国,而后发展成职业足球,因此学校与职业足球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国家队五人制足球三次入围世界杯,其队伍的组成是以湖北大学队为班底的国家队。这一情况说明中国已充分认识到学校足球人才培养对足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五人制足球所取的成绩也促进了大学足球的发展。整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校足球竞技模式,有利于高校足球的发展,也有利中国足球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赛上,朝鲜作为最大的黑马杀入8强,时隔44年,他们又闯入南非世界杯决赛圈。神秘的朝鲜足球,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有了爱国精神的感召,具备强大的集体团结意识;在封闭和垄断的环境下,依然有正确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和球员交流措施,有较高的普及率。中国足球应在建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方面借鉴朝鲜足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足球的发展突飞猛进,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日本男足首次在本土之外闯进16强,而且很多日本球员活跃在欧洲足球强国的联赛中,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 为什么日本足球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有这么大的进步呢? J联赛问世之初,并未吸引更多的观众涉足足球场,当时日本人更热衷于棒球,可以说大多数日本人都有儿时和父辈玩投接球的记忆.在学校各类俱乐部中,棒球俱乐部的人气也远运超出足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7.
足球与武术     
乔汉 《武当》2010,(8):1-1
南非世界杯正紧张地进行着巅峰对决,比赛如火如荼,风云诡谲,全世界都瞪大眼睛,球迷们如痴如醉。这既是一场近乎普天同庆的全民节日,又是一场真正的豪门盛宴。足球啊!真是人类的足球。地球承载着我们,足球给我们快乐、伤痛和享受。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为研究对象,利用秩和比法对参赛队伍攻守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透视近10届世界杯比赛成绩,对当代世界足坛实力格局进行了探讨;结合世界杯强队的优异表现,论述了现代足球战术打法特征.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阿根廷队2支南美球队攻守综合实力最强,其次是德国队、西班牙队、葡萄牙队和意大利队4支欧洲球队.球队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解决好全队的进攻问题,也要提高防守实力,达到攻守兼备.据RSR攻防能力的分布特征,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参赛球队综合实力大致分为4档.当今世界足坛形成以德国队、意大利队、荷兰队、法国队为代表的欧洲球队与以巴西队、阿根廷队为代表的南美洲球队之间"欧美争霸"的格局.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球队与欧美强队之间有较大差距.现代足球战术打法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型打法、控制型打法、攻击型打法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足球起源于欧洲,但从历史的规律来看,起源地不一定就能始终保持其领先地位,后来居上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是在本届德国世界杯上为什么会出现欧洲球队在最后阶段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足球发展的趋势在那里?世界杯给了我们中国足球那些启示?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足坛的格局及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足坛的格局仍然是欧洲和南美洲称霸天下,但与其他对手的差距正在缩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足球水平发展迅猛,旗鼓相当;亚洲足球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中国足球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对手相差较大。要迅速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搞好职业联赛,建立适合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机制体系,聘请高水平的外籍教练员,为更多的运动员提供去欧洲高水平联赛锻炼的机会,提高裁判员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赵柏林  袁柏青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41-241,243
根据对世界四大足球赛的数据分析,发现欧洲国家青年队的成绩与国家队成绩的相关性比较小,其直接表现为欧洲国家往往在世界杯表现优越,而在低级别的青年队和少年队的表现却不如南美和非洲国家,究其原因,欧洲国家凭借着出色的青训系统,培养和归化了大量的海外人才,欧洲大多数国家支持双重国籍,欧洲一体化能真正落实到资源共享,所以欧洲国家青年队成绩比不上南美和非洲,但国家队却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新阵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战术思路和整体组织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其中1-4-2-3-1阵型是南非世界杯决赛和半决赛中西班牙、荷兰和德国队均采用的阵型,具有典型性和方向性。主要针对1-4-2-3-1阵型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足球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首次以亚足联所属球队的身份参加了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这一变化将改变亚洲足球的格局,同时给中国足球冲击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文献资料调研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足球比赛的4大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各队参赛的基本情况以及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特征,试图从纯技术的角度剖析各参赛队的技术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足球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参加2004年欧洲杯、美洲杯和亚洲杯的足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分析,来比较足球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揭示其一般规律,为运动训练和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跑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位置运动员在跑动距离、有球和无球跑动距离、不同强度跑动时间以及最大跑动速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根据运动员场上位置、角色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以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南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32个国家的足球队参加了比赛。共进行了64场比赛,145个进球。本届杯赛的裁判执法是历届杯赛中受到质疑最多的一次,有近10场比赛出现了严重的错漏判,其中有六场关键比赛因为越位进球嫌疑影响了比赛结果,球场上多次出现球员围攻裁判、爆粗口现象,引起了全世界广大球迷的极度不满,国际足联倍感压力,一度引发了足球场上是否使用“鹰眼”(电子录像技术)的争论。本人作为一名足球裁判,世界杯期间,从裁判的角度收看了全部64场比赛,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观看有争议的越位进球视频及访谈专家,在收集典型战例的基础上深入地探析一下如何在执法中准确判罚越位。希望对年轻的足球裁判员有所启示,对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发展及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世界杯举办国多集中于欧美国家的原因,并以世界杯举办国——德国为例,对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足球文化产业机制等区位条件进行分析,由此提出科学的选择主办地和量力申办所需重点考虑的区位因素。  相似文献   

18.
In 2010, South Africa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on the African continent to host the FIFA World Cup. Crucially the hosting of such a prestigious tournament was seen as a chance to prove that this developing nation could host an event of this magnitude as efficiently as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who had hosted the previous editions of the event, such as Germany in 2006 and Korea and Japan in 2002. Significantly though, this flagship event was also promoted by FIFA as ‘Africa's Tournament' with South Africa encouraged to share the identity and success of 2010 with the entire African contin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event and destination stakeholders from national and regional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2010 tournament as a branding opportunity that was used to promote both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as well as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 Expanding upon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 the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of hosting the 2010 World Cup are examined as is the role of mega-events such as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in generating a nation and continent-wide branding legacy. Stakeholders specialising in sport event management, tourism, oper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reflect on the branding and exposure for both Africa and South Africa achieved as a result of the event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this was coordinated and co-created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 Insights are also given a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branding gains achieved during the event have been leveraged post-2010. As such,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riginal socio-historic perspective on existing studie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2010 tourna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