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活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洛斯特的选择与事业--《未选之路》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斯特坚定地选择了诗歌创作之路,并为之不懈努力。他从不受任何诗歌新思潮新潮流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获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他首创的“静剧”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戏剧创作,把象征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标志象征主义戏剧派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创作实践升华为理论,是他戏剧理论的一个特色。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挖掘“静剧”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特质,从而考察其“静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契合及戏剧创作对“静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闽西作家中,吴浣的创作势态极佳,特别是他的书话散非常独特。章试图通过对其创作个体做详细的分析,从生活艺术多方面来窥视其散的真谛,同时为其他散创作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文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21-23,25
南宋政治文化与陆游晚期创作心态及和陶诗的形成有着莫相分离的关系。对持续和战问题喜论恢复的坚持使其被黜,导致了陆游晚期创作心态发生转变,和陶诗缘此而生。陆游与陶渊明堪称为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洛杂文作家屈超耘在杂文创作理论上有所建树,其杂文创作超材和创作风格有所拓展,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语和意深,细微精警;说古论今,史质文衣;形象说理、姿态横生。  相似文献   

7.
文言小说的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劝诫教化”就是其中之一。它从文言小说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至宋代,终于成为普遍创作动机之一。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对提高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分强调这一动机,对小说的发展又起了极大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性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培养多能型写作人才的可行性,其中主体性是激活创作的内驱力。当创作主体与外在文化环境进行创造性的双向交流时,主体的创作潜能才有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抗战时期的阳翰笙的历史剧创作,以不可替代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风范构成了现代戏剧舞台上别具一格的亮丽景观。他的历史剧创作达到了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以及鲜明的现实倾向性的统一,具备了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审美特征,是其创作成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从时代背景、评价介入、创作心态以及读者群的转换四个方面分析了赵树理作品及其研究从喧嚣走向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作家在学创作中常常带有自身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躁动不安的时代,他们的创作有些什么特点?本从世纪交替的历史角度,考查了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从中阐述了作家们在作品体现出的现代价值取向与传统道德规范的冲突,现代明与古老民间化的冲突,人性自身善与恶的冲突,挣脱自我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12.
立意的深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性等,使鲁迅的一些小说成为传世文学,这与鲁迅的人生经历和阅历,重视艺术的表现尤其是他的高度的民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密切相关的。世纪末的小说,创作时由于缺少历史的高度,或成就一个方面,使当代文学难于久传后世,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使文学变味,更是传世之作的创作追求偏离方向。汲取鲁迅创作的给养,辛勤于艺术的耕耘,才能在新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出现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3.
长篇报告文学《调查古井贡》是一部富于理论意义的成功的创作范本。这个成功的创作范本是文学报告与企业积极共谋的结果。因为它们共谋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共谋了文学报告的真实,共谋了企业与文学报告的终极价值。这一成功的合作范例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意义,对创造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人与事的报告文学创作来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代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创作生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了他在前后期创作中的不同风格表现及其原因。从他部分代表作出发,阐述了他创作中浓郁的怀旧、感伤情绪,以及创作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边城》的读解为发端,在闽析《边城》的结构、人物命运关系及发展流程的同时,对人物、情节、结构作统一的把握,进而透视沈从文的创作美学思想、创作理想、创作情结等。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病体直接导致了他的病人心态。这种病态对他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即:(一)病使贾平凹牺牲了正常人应有的很多乐趣,病使他对读的批评很不耐烦,病使他的思想有时发展到神经质的程度,病使他的作品笼罩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二)病使贾平凹获得了不少有关创作的奇思妙想,病使他观察事物、人物的角度多维而新异,病使他的想象力极度活跃,病使他的体丰富而混茫。  相似文献   

17.
本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段革命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翠革命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篆刻十年创作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继承汲取型的创作态度逐渐为借鉴出新型的创作态度所代替;比较单调的印风渐渐转向多样化,这表明创作意识趋向增强与成熟,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创作趋势,求新求变的创伤追求将往更新的层次上推进;风格百目更趋势丰富多样,清奇古及是河南印风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9.
悲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在美学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其审美特质便是谐和、中正、自然质朴。在老舍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性和喜剧 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老舍创作艺术的形成除了他尊重悲喜剧的审美特质,“半笑半恨看人生”外,还得力于旧北京的市民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中正”、“谐和”的美学取向。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传奇》中的作品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其间中国电影也发展迅速,张爱玲在《传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大量借鉴了电影艺术手法,本试图谈谈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并从中领悟它与作的创作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