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圣山     
"我的艺术中心在我的头脑里",高更在大溪地创作这幅画时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  相似文献   

2.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3.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埃斯特的君主们的宫廷象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府邸一样,是当时费拉拉的学者和诗人聚会之地。埃斯特的君主们也和梅迪奇一样,聘用第一流的艺术家装饰他们的宫殿,提香就是这些艺术家当中最杰出的一位。提香为阿方索·德斯特君主创作了《纳税钱》这幅画。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基督的高贵形象,他正瞧着一个贫寒的人,这人面对着他,向他伸出手来,手里拿着一枚金币。根据他相当粗糙的脸和手的黄褐色的皮肤,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00,(2):62-63
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看黄永玉先生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着齐飞大雁的国画,空白处题一行大字:“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幅画传达出的执的乡愁,曾让我久久驻足。后来我又读到他在欧洲停留期间写下的字,不仅仅是乡愁。  相似文献   

6.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8.
这幅画没有标明创作时间,但无疑和他的那幅《婚宴》时间相近,两幅画大小一样,风格相似,应该创作于1567年或是1568年。勃鲁盖尔在他的画中表现了对人们在宗教仪式上过度舞蹈的看法,认为那是有罪的和愚蠢的。他觉得人们的愚蠢会表现在圣徒节上,甚至是在对圣母玛利亚表示崇敬的仪式上。在这幅画中,一小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可能是很便宜的彩色木版画)被固定在右面的树干上,下面的陶罐中插着花,没人注意到花要掉了。背景里是被人遗弃的教堂,惟一显眼的建筑物是小酒馆。紧挨着的是校舍,上面插着的巨大旗子使得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相形见绌,门口一个女…  相似文献   

9.
一天晚上,法国画家米莱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 “这幅画糟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莱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米莱顿时羞愧难言,赶紧从橱窗前逃走了。米莱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只是为了挣钱吃饭才画这种裸体画的。他回到家中,痛苦地  相似文献   

10.
志贺直哉先生与“摘花花神”刘艳萍编译志贺直哉先生晚年一直深爱一幅《摘花花神》的名画。在他的客厅里挂着梅原龙三郎、安井曾太郎、板本繁二郎等画家的画,而在先生座椅对面醒目的位置上却挂的是这幅《摘花花神》,而且先生后期住院时还把它带到了病房。这幅复制完美的...  相似文献   

11.
马格里特的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人体模型或人偶的形象。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的画中。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出基里科的影响在其首次创作这一形象十多年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基里科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意想不到地聚合在一起的绘画风格深深影响了马格里特,使他坚定地走进了超现实主义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3.
1837年3月中旬,莱蒙托夫因“大逆不道”的诗篇《诗人之死》被判处流放高加索,行将离开彼得堡。这一事件使对他宠爱备至的外祖母伊·阿·阿尔谢尼耶娃大为震惊。在莱蒙托夫启程前夕,她向教莱蒙托夫习画的画家扎鲍洛特斯基订了一幅外孙的画像。这幅肖像不久就画好了。然而,无论是这幅画像,还是他的其它画像,都不能把同时代人所记述的诗人心灵的火花,激情和忧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压根儿没兴致在星期天大清早就来看这样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我喜欢的画。然而,我之所以到这里来,还是夏日漱石的缘故。夏日漱石在写《伦敦塔》这部小说时,曾以这幅《简·格雷女王①就戮》作过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牧羊人的爱     
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受圣玛丽亚嘉布遣教堂的委托而作,作为圣坛背壁的装饰画.此画很可能画于1609年夏末秋初,卡拉瓦乔获得了1000斯库多(16~19世纪意大利流通的货币)的报酬.这幅画最初很高,卡拉瓦乔把它裁成适合圣坛背壁空间的大小.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适合圣坛背壁的空间,还因为这幅画太高,与宽度不成比例,画中顶梁的视觉效果会被放大.此画在1908年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后被移到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夏尔潘蒂埃夫人是一位优秀而且迷人的女人,在文学,艺术及政治领域都很有影响。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她开始对印象主义尤其是雷诺阿产生了兴趣。雷诺阿有幸为巴黎最有名的一位女人画一幅她同孩子的家居图,他抓住这个机会于1879年在沙龙将这幅画展出,并获得成功,从而也使他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画面中的盘子起到一种中和的作用,也体现了一种少有的混合形式,即:画面既要符合肖像画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作者要运用自己的创作理念将其所珍视的家庭生活完美地展现出来。当然,这幅画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沙龙也得到认可,因…  相似文献   

17.
《穿皮衣的女人》(封面)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格列柯,画中的那位穿皮衣的女人名叫多纳·耶罗马尼·德·拉斯·奎瓦斯,是格列柯十分喜爱的女人。格列柯经常把她的形象画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画的圣母和女圣者们具有奎瓦斯的特征。这幅画作于1577年,当时...  相似文献   

18.
年过六旬的谢耀承一生与闽西的客家土楼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土楼之乡”永定县的下洋,在土楼里度过童年的时光,一生以土楼为题材创作了四百多幅各种风格的“土楼画”,他的独树一帜的“土楼画”享誉海内外。中国一位名导演给他取一个别号“谢土楼”,从此朋友们干脆叫他“谢土楼”。  相似文献   

19.
柯列乔的这幅宗教作品创作于16世纪20年代中期,画中展现了一幅母子间亲密的场景。约瑟夫位于右首的背景,正忙着做木匠活儿,而玛利亚刚刚放下缝补的衣服,这从左下角中的篮子和剪刀就可看出。画中的这些辅助要素营造出玛利亚在温柔地照管着幼年的圣婴,试着给他穿衣服;而圣婴却在母亲的膝上不  相似文献   

20.
这幅画创作于1945年,整个创作过程就像是一次奇遇。在画作中,一面墙成为整个画的背景,墙的颜色是柔和的淡紫色,而地面的部分颜色加深,两个古怪的人体模型更采用紫红色调,整体色彩由浅到深,由冷到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