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蛇传》在今天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戏曲舞台上可以说到处开花,而以川剧、京剧最为称著。最近由于台湾摄制的《新白娘子传奇》电视连续剧的播放,这个故事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白蛇传》何以能广泛流传而不衰?何以能成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优选剧目?我认为清代上海市松江(当时松江府华亭县)人黄图珌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文学的四大悲剧故事中,除《孟姜女故事》具有反对封建暴力统治的意义之外,《牛郎织女故事》、《梁祝故事》、《白蛇传》都是表现婚姻悲剧的。这3个故事以《牛郎织女故事》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不仅造成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日,而且其故事及有关风俗还远传日本,朝鲜等国。近两千年来,它鼓舞了无数青年为自由幸福而斗  相似文献   

4.
《白蛇传》的故事雏形可追溯到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流传到明代,由冯梦龙改编成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清乾隆年间,又被方成培改写成剧本《雷峰塔》,再经民间多次修改加工,才形成今天的民间故事和戏曲剧本《白蛇传》。这期间,将一个鬼怪故事演化成了爱情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特征也随着故事进化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从追求自由婚姻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是怎样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5.
"白蛇传"是我国民间四大经典神话传说之一。随着现代影视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经典故事原型本身所具有的永恒价值,在当代传媒语境中,"白蛇传"也备受读者青睐。借助于现代传媒,其故事被广泛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借大众传媒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影视改编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白蛇传故事流传的各个文本,并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新白娘子传奇》在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意蕴等方面对"白蛇传"故事进行的继承和创新,分析这继承和创新背后所体现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以白蛇传故事近千年的流传历史为出发点,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白蛇传故事的流传进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一当我写下这一题时,也许有人会说《白蛇传》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曾经演绎为传奇、话本和戏曲,却没有见过竹枝词的《白蛇传》。有幸得很,1980年我在采访中得到了一首长达168行的竹枝词《白蛇传》,故事完整,人物鲜活,抒写淋漓,感情充沛,是一篇抒情色彩和民歌风味极为浓厚的民间叙事长诗。这是一个偶然发现,也是一项可喜收获。竹枝词《白蛇传》是湖南省零陵地区偏远山乡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没有文本,只凭口头演唱。当时我便用笔记录下来,为了保持原貌,我未做任何加工整理,几乎是原始型的长篇叙事体的竹枝词。至今也还没有在书刊报纸上见到过这种竹枝词的《白蛇传》。现在将其披露出来,并写下自己对它的粗浅认识和不成熟意见,为学术界研究者们提供某些信息和资料,以期得到进一步的探讨,烛隐照  相似文献   

8.
媒介的不断演化,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态丰富的故事传统。从故事史的整体上建立起《白蛇传》媒介因素的历史关系,口头媒介无疑是切入《白蛇传》故事传统的有效媒介形态,由此,不仅可以从媒介的角度建构一种故事观念,还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白蛇传》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白蛇传》的故事不断发展,其故事的变异性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白蛇传》故事流变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经历了从原始崇拜到对人性的反思、解构;突出故事的主线,逐渐改为大团圆结局;世俗化、市民化,迎合大众的需求;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四大神话传奇之一,自古以来以白蛇故事为题材原型的文艺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戏曲即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白蛇戏曲在其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嬗变过程中透露出浓厚的伦理观照。一方面,戏曲主要人物身上都被寄托了不同的伦理期待,这些伦理观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或是被建构,或是被消解,共同构成了白蛇戏曲的伦理嬗变框架;另一方面,不同伦理观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冲突,又引起了戏曲主要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野人嘎嘎》故事是流传在宜昌地区的民间故事,《小红帽》是《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两者都属于"AT333贪吃的狼"型故事,但是因为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陈献出不同的故事文本。  相似文献   

14.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八百年,其间经过封建社会的鼎盛到衰亡.这中间白蛇故事从鬼怪故事演变成爱情故事,主人公白娘子从失败逐步走向胜利.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或间接地都能在那个时代的作品中找到反映,文艺作品对社会有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白蛇传,一般研究民间文学的学者同人认为:“白蛇传是千百年来人民所积累创造出来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我垂髫时爱听、爱哼流传于江南的这样一支民歌: 白娘娘,小青青, 水漫金山闹盈盈, 虾兵蟹将呒淘成。 许宣实在呒良心, 万恶奸刁法海僧!这支民歌:形象鲜丽,爱憎分明,富于艺术的感染力,歌颂白娘娘水漫金山,不是显示着白蛇传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吗?是的,白蛇传是一个美丽神话故事,但说它千百年  相似文献   

16.
白蛇故事流传至今,且文本内容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其中人物形象之法海,并非故事中无关紧要的形象,从《清平山堂话本之西湖三塔记》,到张恨水的《白蛇传》等六部作品中,随着故事文本内容的流变,法海形象呈现出了清晰的嬗变轨迹,主要出现了正义道士收妖、得道高僧救红尘、善妒佛徒假慈悲、不相干的拆散者、佛衣肉胎的形象嬗变,随之也具有功德圆满、狼狈进蟹、模糊升天的故事结局。  相似文献   

17.
据《文艺报》消息,在第十届(2008—201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上,金仁顺发表了获奖感言:"《春香传》是我听到的第一个民间故事。像其他的民间故事一样,《春香传》在朝鲜族民众中口耳相传,流传甚广,因为其口语化,而且存在细节各异的版本。但总体上,是个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对我而言,《春香传》是个难以忘怀的故事,同时也是让人无法满足的故事,跟中国的其他民间故事如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浙江宁波鄞县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故事,与《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梁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中外。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特别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电影在1954年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招待外宾放映后,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更加轰动世界。之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再次轰动世界。 《梁祝》传说,大约形成于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的东晋时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可考证的,最早的是14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19.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文人对白蛇传故事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在民间传说与冯梦龙、黄图珌等文人书写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方本《雷峰塔》中的白蛇形象具有完整、复杂、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个酷爱《故事作文》的小读者,从2001年开始我订阅了这本杂志,到现在《故事作文》已经跟随我好几年了。我对《故事作文》总是爱不释手,每天都在期待《故事作文》的到来,我真是太喜欢《故事作文》了!我以前写作文总写不好,自从我认识了《故事作文》,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我想问一个问题,《故事作文》可不可以多一些色彩呢?我觉得颜色还是太单调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