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听觉媒体,它是通过声音向人们传递信息的。从小听着《小喇叭》、《星星火炬》、《小说连播》这些经典广播节目长大的我,至今对广播情有独钟,没想到的是我有幸也成为一名广播人,因为热爱广播,我至今都奔跑在新闻之路上。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广播节目依然备受听众喜爱,我认为是广播声音的魅力无法抗拒。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接受“做客中央台”节目主持人的专访前,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电台的办公大楼。看着中央台紧张忙碌的节目编辑、播音、录制流程,杨崇勇感叹地说:“我是听着中央台广播长大的,我选择听中央台的广播,是因为你们节目的品味吸引了我。你们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甚至《小喇叭》等节目,我都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4.
我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其中,广播就是一位最好的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有20个年头的交情了。二十年来,我和广播的感情与日俱增,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多友好的关心和真诚的帮助。她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从1975年起,不论是在哪里工作,不论是出差,或者探亲,收音机都是时时伴随着我。听广播时间长了,竟对她爱得如醉如痴,忘乎所以。如果有一天不听广播,就好象缺少了什么一样。我爱听新闻节目,从中央台、省电台到地市台的新闻节目,我每天早晚都听。冬季,在瑟瑟的寒风中,我带上手套拿着收…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出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疆记者站成立40周年座谈会时自豪地对与会者说:我是一个40多年从不间断的广播老听众,听广播使我受益匪浅……王乐泉不仅个人爱听广播,而且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领导干部都要听广播,对广播事业的发展更是倍加关注、大力支持。作为广播工作者,我们为能有这样一位“高层广播知音”而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6.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正>此处两篇文章均来自铁路一线职工的手笔,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露,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我有听广播的嗜好,这个嗜好从童年相伴我一路走来,不但没有因岁月流淌而激情衰减,反而随着脸颊皱纹的深陷越来越加重,我一天不听广播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全身不舒服。"小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好听极了,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愉悦,更让我了解了伟大祖国的前行历程,知晓了世界风云的变化。"小喇叭"里的世界太大了,我喜欢"小喇叭",常为自己有这个嗜好而窃喜。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广播的特点是快、伴随性强和接受成本低。听众听广播,是希望从中了解到自己应知、未知、欲知的各种信息。广播听众收听广播就如人们到商场购买物品一样,喜欢什么品牌,需要什么信息,爱听什么节目,都要“货比三家”,而且听众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即  相似文献   

11.
杨丽芳 《河北广播》2006,(C00):52-53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时候.每当收音机里发出这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时,哪怕是正在玩耍。我也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趴到收音机前。聚精会神地听孙敬修爷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广播,从本意上讲,就是说话给人听."既然是给人听,所以,广播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有一个听众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的问题,也就是广播的可听性问题.也有人说,可听性是广播追求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杨涛 《视听纵横》2004,(4):112-113
报纸新闻是横向排列,属于平面结构,广播新闻节目是直线排列,属线性结构,“广播是一条线,报纸是一个面”。因此,广播新闻标题在编排中以新闻提要形式出现。读报要先看标题,听广播新闻要先听广播提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玻)董事长刘宝瑛来说,收听广播是他每天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他家里,客厅、书房、卧室,都摆放着收音机,就连出差,收音机也是必备的一件“日用品”。洛玻人都知道他们的董事长刘宝瑛喜欢广播,提到他与广播的感情,大家都爱用“情何独钟”四个字来形容,而刘宝瑛自己则说:“我是与广播有缘的”。  相似文献   

16.
栾轶玫 《今传媒》2005,(10):14-15
如果说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诞生就是技术的产物的话,那么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则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  相似文献   

17.
一、改版整合的方法论价值评估 开播百日的“中国之声”似乎是一个婴儿。而追溯其前身就可以发现,早新闻、晚联播早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品牌了。许多人从小是听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音乐声长大的。可以说,以早新闻、晚联播等为代表的传媒的活动,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脚印,记录了一个时代变迁的轨迹,影响或塑造了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郑晶 《中国广播》2005,(2):40-41
《小喇叭》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少儿广播节目,自1956年9月开播至今已有49年的历史,“哒滴哒,哒滴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乐曲曾经伴随了共和国几代儿童的成长。如今,当年听着《小喇叭》节目长大的孩子们已经变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每当这熟悉的乐曲声响起的时候,依然能唤起他们童年记忆深处最美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台是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向人民群众讲话的,它是通过电波用声音进行宣传的现代化工具。它讲的话如果通俗、口语化,人们一听就懂,那就能够收到比较大的宣传效果;反过来说,如果讲话的句子疙疙瘩瘩,很不容易听懂,那就必然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因此,广播稿件在文风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必须要通俗易懂,讲究口语化。广播稿件要求口语化,甚至比报纸还要严格些、迫切些,因为广播是用耳朵听的,用耳朵听比起用眼睛来看,在接受上是要困难一些的。一个人在看书、看报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再看一遍,或者反复看几遍,直到弄懂为止。听广播就不行了,你没有听懂,播音员还是要往下面播的。听的人一句话听不懂,或者是一个字听不清楚,就会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甚至还可能发生误解。再说,广播听众比起报纸杂志读者来说,面是要广泛一些的。譬如  相似文献   

20.
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特点是“一听就过”,特别是近年来播音和记者口述的提速,广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向广播记者提出一个新课题:广播语言如何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