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文夫先生,1928年生于江苏泰兴,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队伍,1955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以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作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参加劳动改造,直到1978年才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历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小巷深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井》、《人之窝》等优秀小说饮誉文坛,此外还著有《小说门外谈》等文集。2007年7月9日.是陆文夫先生77岁时在苏州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本刊特发下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2.
新年之际,我才从苏州回来,导师就授我以两厚本介绍苏州的新书,一本是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编著的《苏州旧街巷图录》(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9月版),一本是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苏州市档案馆联合编选的《百年商会》画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两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了苏州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3.
谈论美食的风气忽然大盛,看著名美食家写的文集在这几年算是潮流,但是有位资深美女美食主播在一次采访中则提出了高人一筹的观点:“你最喜欢的美食家是谁?”“袁枚,因为我最喜欢他的《随园食单》。”一时间,这个答案让大家都觉得遥不可及,《随园食单》也要被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4.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文化观光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200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城市文化丛书”为名出版的这一套似有不同:南京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上海陈子善《迪昔辰光格上海》、苏州王稼句《三生花草梦苏州》、扬州韦明铧《二十四桥明月夜》,或自历史深处涉水而来,或自时光远处拂尘而出,让人在都市的灰色调中看见了一片人文的亮色。  相似文献   

5.
庞万红  韩苗苗 《今传媒》2005,(12X):59-60
初见《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是他刚刚从拉萨采访归来,还没有从醉氧状态调整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高原印痕。个头不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全然不像我们想象中人高马大的形象。说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艰辛与困苦,他似乎平平淡淡,却在不经意间划出一条轨迹,那便是一个摄影记者对新闻真实的不懈的求索之路。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2003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为抗击非典优秀工作者:2004、2005年两次被评为《华商报》明星记者。他的作品《凤翔塑马人》入选《百姓故事》画册;《3.24西安球迷骚乱》荣获第13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突发事件类(组照)铜奖和晋城国际摄影金镜头突发事件铜奖(组照):《拥别》入选《百名记者聚焦SARS》画册;《白酒浇毒》入选《2003视界日记》画册: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7.
被算计的读书人 章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世所共知,本文只就先生的日常生活略为介绍:先生是一个赋性恢弘而有远略的人。他论政,论学,固然头头是道,但对于一些细微末节,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又毫不经意.他晚年离居上海,后因事到苏州。有人劝他就在苏州住家,并且介绍他买一所房子。那所房子在侍其巷,只有前面一幢是楼房,院子里栽了几棵树。他走去一看,就很满意说:“还有楼。”  相似文献   

8.
黄兰 《新闻天地》2007,(11):30-31
从《上错花轿嫁对郎》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真爱之百万新娘》到《情锁》,李佳磷出色的表演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可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在五年前就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四岁大的女儿。李佳磷的丈夫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李雪涛,这对一开始不被人看好的“师生恋”现在却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让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9.
朱红梅 《编辑之友》2011,(Z2):39-40
《苏州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既致力于对传统地域文艺门类的传播,又关注了苏州当下的市民生存现实,是一本集文化时事、人文掌故、乡土风情于一身的杂志。一1988年至2005年,在陆文夫任《苏州杂志》主编期间,栏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每一期的栏目设置维持相对稳定的格局,也根据稿件内容等情况,作适当调整。而作为刊物重头戏之一的"古城春秋"栏目,  相似文献   

10.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