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幼儿欣赏、复述故事的能力,还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听故事想问题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如讲故事《聪明的乌龟》,在讲到“狐狸马上就要抓到青蛙,乌龟看见了”时,要求幼儿想一想乌龟将要做什么。在讲到“狐狸转过来,发现是一只乌龟”时又问幼儿乌龟该怎样对付狐狸。变幼儿由过去单纯地“听”到“边听边想边讲”.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猜想师:同学们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两只狗熊自从上了狐狸大婶的当后,都变聪明了。这一次它们要平分一罐牛奶,它们请兔阿姨帮忙,还借了一架天平。瞧!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4页,例3、例4。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猜想师:同学们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两只狗熊自从上了狐狸大婶的当后,都变聪明了。这一次它们请兔阿姨帮忙  相似文献   

4.
教室里十分安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收听录音机里播放的《狐狸和小羊》的故事。故事情节激起了孩子们的义愤。这时,教师自然地将活动转入到第二个阶段。教师建议:“现在我们来折一只狡猾的狐狸好吗?”幼儿一致赞同。于是教师教,幼儿折,孩子们一边折,一边讨论刚才听到的故事,气氛十分活跃。折好狐狸的小朋友抽拉着狐狸的嘴,纸狐狸便活动起来。当大部分幼儿都折好时,教师问幼儿:“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只狡猾的狐狸呢?”幼儿个个争相发言:我要把狐狸关在山洞里饿死;我坐在飞机  相似文献   

5.
《狐狸和乌鸦》学法指导设计李梅成(安福县平都一小)一、教材特点《狐狸和乌鸦》这篇讲读课文是童话故事。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全课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第二段讲乌鸦给孩子找到...  相似文献   

6.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青岛战继红《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7.
渔夫和金鱼     
(一) 教学要求: 初步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幼儿认真地听,掌握诗中的人物,初步理解诗的内容——贪心的老太婆得不到好结果。教学过程: 一、交代欣赏诗歌的名称: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听一首外国的诗,诗的名称是《渔夫和金鱼》(幼儿集体学讲名称)。这首诗很长,我们要认真地听:诗里有些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老师放录音,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听完后老师说:“这首诗好听吗?”(好听)然后提问: ①《渔夫和金鱼》这首诗里有些谁呢?(有金鱼、老头儿、老太婆)  相似文献   

8.
列宁说:“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可是,家长也在犯愁:从《365夜》和那一大堆幼儿读物中收罗来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可孩子仍不满足。在穷于应付的情况下,我萌发了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的念头。第一次,我要求孩子用动物王国中的庞然大物大象和小动物蚂蚁作为故事的主角,编一个故事。这两个动物相差甚远,要编故事难度不小。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仅想了半分钟就连贯地讲了起来,其梗概是: 河边,一只大象用鼻子吸着水,再喷出去,多好  相似文献   

9.
孔令荣 《四川教育》2008,(12):46-46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在教师引入、学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个什么故事时,有个学生突然质疑:“老师,我们原来学《乌鸦喝水》时,乌鸦很会动脑筋,填石子取水,多聪明啊!现在遇上狐狸,它怎么变笨了呢?”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孩子们面面相觑:是呀,乌鸦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其实,《狐狸和乌鸦》与《乌鸦喝水》是两个不同的童话,此“乌鸦”非彼“乌鸦”呢。但就给孩子这样讲吗?显然不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对“乌鸦”的认识是统一的,在这儿却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也许就是学习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放大插图,了解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杈上…… 师: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初步训练  相似文献   

11.
《龟兔赛跑》是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故事中骄傲、贪睡的小白兔和可爱、勤奋的小乌龟给孩子乃至成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当我又一次给幼儿讲这个故事,并请他们自己选择表演角色的时候,顺顺说:“我喜欢扮演小白兔,我要做一只跑第一的小白兔。”其他小朋友也都随声附和,因为他们太喜欢小白兔了。我有意按照故事情节去引导幼儿:“你们想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用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事。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一天,老虎和狐狸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我对你不过是一只狐狸,跟成千上万只狐狸毫无两样。但是,你要是驯养我,咱们俩就会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上唯一的,我对你也是世上唯一的……”因为小王子有一头金黄的头发,从此,风吹麦田的声音在狐狸听…  相似文献   

14.
教授每天都要给临睡前的孙子讲个故事,但《幼儿画报》上的一篇叫做《三个猎人》的故事,却让教授讲不下去了。故事说:从前有三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三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走了,一只兔子没中弹,倒下了。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朝前走,来到一幢没门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的各科作业中,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内容和形式应带有游戏性,使幼儿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为了尽可能达到这一要求,我园教师进行了探索。比如大一班语言课上《金冠公鸡》一课时,先将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记住故事情节的顺序。在游戏中,老师表情朗诵故事,让四个幼儿戴上头饰,装扮成公鸡、猫、喜鹊、狐狸,按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样幼儿掌握了故事结构,学会了“高耸耸的山头”、“急腾腾的河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猜想师:同学们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两只狗熊自从上了狐狸大婶的当后,都变聪明了。这一次它们要平分一罐牛奶,它们请兔阿姨帮忙,还借了一架天平。瞧!(多媒体课件演示:兔阿姨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相同的有刻度的杯子。向杯子中分别倒入牛奶,先往左边的杯子里倒入70ml,再往右边的杯子里倒入70ml,天平平衡,罐中牛奶有剩余。)师:两只狗熊各分得多少牛奶?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一、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还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其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像一口清泉。比如:我借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让学生续写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的情景。如果写乌鸦衔着食物又遇到狐狸,狐狸再施计骗乌鸦的食物,乌鸦接受教训,没再上狐狸的当。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并在活动中与澳门劳_丁子弟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合作,完成了《老虎开大会》这节研究课。《老虎开大会》讲的是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开大会,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帮助下,狗熊终于说清楚了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课文虽然比较长,但是故事情节非常有趣,人物语言生动,符合儿童特点,能吸引学生朗读,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这次的备课和授课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幼儿敢说、爱说、多说、会说,我动了不少脑筋,设计了许多具有童趣的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听、讲、画三者结合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利用讲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画故事情节,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创编表演  有许多故事,在幼儿反复听后,由他们自己来创编表演,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尊重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不去评价,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表演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三只蝴…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这是一节给五年级学生上的写作课。本课就是抓住“兴趣”这一触发点,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然后把想表达的话自然流露于笔端,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不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健谈、乐说,发展个性,从而顺利地走进快乐写作的殿堂。1.童话引路,自由表达师:同学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早在二年级就学过,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今天老师又把“狐狸和乌鸦”请到了这里,大家看。(播放动画,同时找两个学生给狐狸和乌鸦配音,师解说)师:(微笑地望着学生)故事我们已经听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