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78-178,57
《喜福会》这部小说围绕四对母女进行叙述,母亲是故事发展的中心人物,母女关系是小说的主题。现利用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母女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解读。母女之间从隔阂冲突走向和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和华裔边缘文化从冲突逐渐走向交融。  相似文献   

2.
忆江南 《知识窗》2014,(19):50-51
她绝对是个小人物,她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她本来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但她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坚强而伟大的身影。因为她有一个懂得感恩,又长于文墨的好兄弟。公元18世纪后期的某一天,在广西柳州的柳江县(当时叫马平县),一户王姓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孩,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刘王氏,之所以这样称呼她,是因为她后来嫁给了一户姓刘的人家。刘王氏来到丈夫家后,夫妻感情很好,可谓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更值得人们赞赏的是,她和婆婆的关系也非常亲密融洽,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好朋友李芸气冲中地来到我家,水没喝上一口,就直入主题地要求我当一回判官,原来近日她和她女儿沈文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李芸为此气得伤心落泪,因为女儿提出脱离母女关系,以后再也不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电影《喜福会》是由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围绕四对母女的故事展开,四个母亲在中国受尽磨难后移民美国,和她们在美国环境中长大的女儿共同经历生活中的波折.小说中的母亲和女儿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观念自然也不同,在交往中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价值观维度的角度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得出结论:在全球化时代唯有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说家爱丽丝·默多克具有鲜明的艺术和道德哲学思想,在她的小说《钟》中,她多处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钟为线索,描写了伦理道德与人物内心之间的斗争;并采用多重视角演绎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7.
王爱华 《科教文汇》2010,(29):75-75,81
张洁既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散文家。她的散文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对她的小说创作起到某种强化和互补的作用。作家在小说中所形成的情绪经常在她的散文中得到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正>一、奥康纳简介奥康纳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著名作家之一,她曾被誉为"南方文学先知"。她更多地关注现实,其小说反映美国南部及整个美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怪诞和异化,这在她创作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和《汇合》中体现的淋漓精致。《汇合》和《好人难寻》充满了幽默和讥讽,而异化现象是贯穿全篇的主题。二、人的异化浓重的南方地域特色在《汇合》和《好人难寻》这两部小说中有着充分体现,如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异化和宗教异化。美国内战前,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反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是农村中产阶级、牧师等人物,她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感觉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庄园风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她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创作风格和艺术,同时指出了她对英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杨家将故事的广泛流传,萧太后也几乎家喻户晓,但无论是舞台上还是小说中,她都被涂抹成专恣诡谲、残暴好杀的异国女主。历史上杨家将的许多人物无从考证,但萧太后确有其人,她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  相似文献   

11.
弗·伍尔夫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她终身致力于小说的写作和研究,在小说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她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大量运用和借鉴新的甚至是文学以外的艺术手法,形成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使她在文学界一举成名。本文试结合莱辛自身经历,从后殖民视角,借用女性“他者”观点和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玛丽的三种未完成角色进行解读.提出外部社会背景本身的内部矛盾。和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外部矛盾使她难以对自身进行身份构建.从而无法在殖民社会中得以生存。莱辛站在白人女性的立场上讽刺了战后白人殖民文化的丑恶本质。  相似文献   

13.
“第二颗心脏”是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在1956年“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第1—5期上连载过,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一个剧院里,歌剧的最后一幕结束了。外科女医生库季菇娃的心中不断在回忆着剧情所留给她的印象。忽然,有人喊着她的名字,要她到管理处去一次。她来到了管理处,拿起了电话。从她的谈话声中,知道有一件紧急的事在等待着她……。小说中的情节就是这样引人入胜地开始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小说中有两个青年工程师瓦连杰和谢尔盖,他们从  相似文献   

14.
林玫 《科教文汇》2020,(4):162-163
小说《恍惚的人》中昭子这一人物形象是日本20世纪60、70年代挣扎在工作与老人家庭护理之间的主妇们形象的缩影,她有着作为职业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有着传统日本女性的贤惠,并且接受新时代的思想,向往男女在职场和家庭中的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位具有独特魅力和迷人色彩的作家,她就是萧红。她的生命是那么短促,可是,她短短31年的生命历程却充满了悲凉哀婉,凄迷传奇。她如一颗灿烂的流星匆匆划过茫茫夜空,留下用生命的哀愁编织的长线,让世人惊叹、遗憾、叹息。她的生命体验是那么真切丰富,她的文笔是那么明丽清新,她的风格是那样别具一格。她在主题意识上,继续批判国民劣根性,成为鲁迅启蒙主题的艰难承担者。在文体上,她用散文化的审美意识来写小说,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她的作品多带有自传性特点,她用独特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6.
高瑞霞 《科教文汇》2009,(25):241-241,266
本文以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形象的二元对立模式为对照,分析任碧莲在《希望之乡的梦娜》中对传统母女形象的解构与突破。  相似文献   

17.
爱丽丝是英国童话小说中的一位小姑娘,她曾经漫游了奋幻仙境和镜中世界,现在她又去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真空王国。那里发生的事情太惊心动魄了,下面就是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反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是农村中产阶级、牧师等人物,她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感觉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庄园风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她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创作风格和艺术,同时指出了她对英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一直以特立独行者的姿态在自己的园地上耕耘,满怀温情和悲悯,诉说着东北黑土地上人民的悲欢。她的小说创作起步于1980年代,受时代氛围、个人气质、前辈作家等的影响,她小说有浓郁的抒情气质,承接了鲁迅开创的现代抒情小说传统。1990年代后,迟子建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等长篇将大的历史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她对"史诗"的理解和追求。在情与史的融合上,迟子建有得有失,她以实践推动了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云 《科教文汇》2012,(13):89-90
爱玛是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因债台高筑,在走投无路中服毒自尽。本文将对造成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