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理性的角度审视,宪政与现代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发生学关联,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核心灵魂。离开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就丧失其基本的依托平台,并失去其生命与价值。同时,宪政又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性选择,两者之间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内在契合性。在现代社会,宪政是通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笔者立足于新时期中职教育的现状与危机,从职业胜任力角度来审视中职教师发展,强调一个比较优秀的中职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社会公关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这四种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公共危机任何社会主体都无法独善其身,整合多元力量开展协同治理已是应有之义,但如何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成为核心的问题.从风险社会的视角出发审视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并通过现实环境和协同类型的分析,找出影响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尝试性的从伙伴关系建设、资源整合、社会资本培育等角度提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实现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宪政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民初虽有宪法但却没有宪政的原因,认为宪政意识是宪政的内在驱动力,民众宪政意识的培植必须以相应的宪法文化为基础,文章对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讨论民事诉讼与宪政的关系,也即以宪政为参照看民事诉讼和以民事诉讼为参照看宪政;前者主要是为了说明宪政对民事诉讼的影响和要求,就是说在宪政环境下或者要试图建立宪政应该有什么样的民事诉讼,后者主要是为了说明民事诉讼对宪政的重要性。不过,本文的重点在于后者,因为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是宪政的基石,建立健全的民事诉讼是建设宪政的起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戏曲艺术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京剧“申遗”成功,让我们重新审视新时期戏曲生存和传播问题。文章从戏曲与影视结合、与互联网结合等角度,进行了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阈中政府与社区的宪政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建设是基础。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到国家宪政法律体系中,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宪政格局。要从宪政的角度,处理好基层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关系,实现法治社区。  相似文献   

8.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制下,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行政、国会和最高法院及有第四权之称的美国新闻界在“宪法危机”之中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为解决危机,美国政府各方在宪政体制提供的“谈判”的机制下以“斗争促团结”,相互协商和妥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求“共识”,最后在宪政的轨道上化解了“宪法危机”,促成了“宪法革命”的实现,确立了美国现代宪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宪政体制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宪政构建方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传统的政党、利益集团理论在我国当前之可适用性予以思考后,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所具有的公共性特征及理性品格蕴藏了一定的观念变革和制度解放的基础性力量,此乃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新角度和新思路,由此把民主与宪政,理论与实践统一于这一全新的宪政制度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0.
建设宪政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公民的主体性对于宪政国家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受传统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公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我国宪政建设的障碍。本文试图从公民主体性角度,来探讨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对宪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的宪政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显出生命教育的意义,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从危机中深刻把握生活,学会尊重生命的价值。基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角度对生命教育的深刻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宪政是人类在探索和追求个体自由和幸福的历史道路上共同奋斗的智慧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宪政的扎根却是如此艰难。今天,撇开国内各种复杂、琐碎和拐弯抹角的宪政移植问题的争论,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宪政,我们会看到,宪政的理念、原则和基本制度是超越时空和国度的,是惠及全人类的。  相似文献   

13.
从动力来源的角度来说,宪政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内源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我国的宪政现代化在不同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虽然中国宪政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于清末,但纯粹的外力冲击只会产生“纸上宪法”,不可能产生宪政,因而五四宪法是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起点,内源和外发的混合将促进我国宪政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宪政”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百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诉求。但关于什么是宪政,什么是社会主义宪政,学术界有很多定义。本文认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宪政的概念提出了许多观点和说明,但对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内涵的分析应该放入中国社会主义这个语境中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学科边界的形成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反思审视.自现代时期即已建制的大学各种学科边界的形成与分化都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互建构下的产物,而非知识论上发展的应然.由此产生"学术部落化",并存在知识危机.  相似文献   

16.
徐岑 《焦作大学学报》2013,(1):91-92,99
公共预算不仅是治国之术,还是立国之本,它不仅在公共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政治改革也起着关键作用。《公共预算过程、机构与权力——一个法政治学研究范式》一书审视建设宪政国家的多种角度,选取通过公共预算改革进行宪政国家建设的这一创新性的路径。该书的视角独特,逻辑清晰;经验整理,比较借鉴;重点明确,见解新颖;理论联系实践,是一本研究公共预算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是必要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是必要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宪政”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百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诉求。但关于什么是宪政,什么是社会主义宪政,学术界有很多定义。本文认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宪政的概念提出了许多观点和说明.但对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内涵的分析应该放入中国社会主义这个语境中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是必要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