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声乐作品是声与情的统一,声乐及其艺术表演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情与声的关系,实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才能更好进行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来讲,表演欲望是声乐艺术表演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现对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欲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技能课的实际教学情况,发现学校针对声乐课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和技巧教学,没有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如今,声乐教学大纲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教学全面结合起来,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让学生的实际声乐演唱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4.
声乐表演和钢琴演奏都是舞台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很重要。二者经常在舞台上进行合作,利用人声和琴声的和谐共鸣,提高艺术表演效果。声乐作品的展现需要有演唱和伴奏二者的相互呼应,才能完美的将技术作品展现出来,达到声琴合一的境界。文章分析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合作艺术。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声乐艺术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的声乐艺术演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不管是东方声乐艺术还是西方声乐艺术,都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艺术成就。文章中针对中西方声乐艺术演唱风格中,审美特征以及声乐技巧方面的不同作出简单论述,以期在日后的声乐艺术的学习探索中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有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形态相比,声乐舞台表演有着肢体语言表现化的显著特征。在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表演形式里,除了声乐、灯光的艺术烘托形式,有效的肢体语言运用,可以将表演者自身与声乐之间切合的联系在一起,对于声乐艺术的表演起着画龙点睛的辅助作用。本文将根据以往的声乐学习与表演经验,对舞台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进行阐述,并对肢体语言应用在声乐舞台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的表演形式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教学中换声问题会出现在每一位学生中,特别是在师范声乐教学中这个更为突出。换声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它是连接中声区和高声区的桥梁。在声乐学习中,大多数人在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都会出现一个“坎儿”,只有在技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表演的心理学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水平十分高端、层面十分深刻的新兴学科,它以声乐表演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声乐艺术表演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素质等方面,彰显"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声乐心理学作为声乐艺术表演的智力支持与动力之源,可以较快的提升表演者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升表演者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以情带声,以情传声,声情并茂;这说明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情与声,声与情间的关系.而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常顾此失彼,为此,对声与情的关系,笔者谈点不成熟的见解,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自觉足矣.  相似文献   

10.
声乐演唱时艺术表演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也是大众普遍接受且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主要以声音为媒介让观众们体会到美好的艺术效果。而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表演,即在舞台上演绎出声乐的美好,让观众们获得良好体验。良好的舞台表演可以更好的演绎出声乐演唱的艺术价值,也能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一定的相关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针对声乐演唱在表演方面的相关训练做探究。  相似文献   

1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应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和“丰富情感体验”的要求,引导学生真正与声乐作品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具体地说,在声乐教学中可以从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作品的处理、忘我的演唱等四个方面运用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师范声乐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如存在先天歌唱条件不好及歌唱发声方面有问题的学生,阐述了如何充分合理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手压法、微声唱法),使他们的歌唱发声器官的状态和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树立歌唱信心,提高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在解决声音概念、歌唱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演唱中出现的心理因素,因为心理状态对整个歌唱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的成功与否,与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闽南方言者在歌唱发声中因方言带来的问题,从汉语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从发声学的角度探讨歌唱发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比较普通话和闽南话的声母和韵尾,从而认为:影响闽南方言者歌唱发声的主要原因是声母和鼻音韵尾的发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声乐表演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克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把所有关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在歌唱之中,把关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声乐表演艺术富有生命力,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文章从声乐艺术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言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是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高师声乐科目中强化民族语言教学,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民族语言教学,首先应树立民族语言文化意识,深入研究中国民旅音乐的风格,准确把握中国作品的演唱特征;其次,重点抓住歌唱中的“字”、“味”、“声”、“情”与表演;再次,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修养。  相似文献   

17.
廖雄辉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3):96-98,110
美声唱法流传到世界各国,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推广,从而让意大利美声唱法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流派。学习声乐就得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学习和改良发声习惯,从而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类似于鹦鹉学舌,声乐教学多注重学生演唱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较少考虑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学习论是指导一切教学的理论基础,格式塔学习理论是学习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运用将为声乐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声乐课教学中,良好的声音效果,是声乐学习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活动有机的密切配合的产物。教师要把技能训练与情感调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真诚和耐心指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正确处理声乐教学中四大辩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有更科学和更完善的方法。文章从四个角度论述了学习声乐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给从事声乐工作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