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银信看“开平碉楼与村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浴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台山堪称中国第一侨乡,市内人口98.92万,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却达130多万,堪称"内外两个台山".2005年1月,广东省体育局正式命名广东省首批十个"体育之乡",台山市众望所归,被评为"排球之乡".  相似文献   

3.
一份报纸,办出明显有别于其他报纸的特色,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们广东台山报以地方性为立足点,努力办出台山的地方特色、侨乡特色,深受海内外台山人的喜爱。读者把它作为获取台山消息的重要渠道,海外乡亲赞誉它是“一封扩大的乡情家书”。我价]的做法是:一、结合地方实际,办出地方特色。县体目具有①&反当地群众的优势,但又有区域上的局限。大劳E对全省、全国和国际性的新闻均有大量详尽的报道,县市报受地域、版面篇幅、出版周期、时效等限制,不可能在这方面去与大报竞争。因此,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突出地方特…  相似文献   

4.
所谓广府侨乡,是指在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背景下,以广东省城为中心的广府地区,在持续的大规模海外移民的影响和作用下,由传统的华南乡村社会逐渐向近代侨乡社会转型的历史产物。从地域范围上看,广府侨乡的地域范围大体与明清时期广州府辖区一致,既包括华侨来源最为集中的四邑地区(新会、台山、开平、恩平),也包括广州周边的南  相似文献   

5.
华人华侨捐资支持广东五邑侨乡公益文化事业历史悠久,创建和推动了五邑侨乡图书馆公益化建设。新会景堂图书馆作为五邑地区的公益图书馆的典范,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举措,值得其他馆借鉴并学习。  相似文献   

6.
10月11日午后,由香港驶来的一艘轻型客轮,缓缓停靠在广东省潭江上游的公益码头。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在家人的陪伴下,踏上了他的祖籍——侨乡台山的土地。 1996年11月,新当选的华州州长骆家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其父骆荣硕就出生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誉的广东省台山市。此次中国之行,骆家辉特意安排了半日时间,与父母兄妹一起来台山寻根访祖。 客轮一抵港,骆氏一家就受到了早在此地等候的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码头广场上以及公路两旁,挤满了专程赶来一睹这位美国州长风采的乡邻,他们把他称作当上美国高官的“本乡人”。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6日,广东省档案局召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档案局、江门市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江门市档案局、江门市文广新局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事潮汕侨批研究的老同志,在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专题研究会,正式启动“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  相似文献   

8.
黄海娟 《兰台世界》2016,(1):113-115
近代华侨的捐资办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列举各地区侨资办学的情况,对海外华侨捐款运作和监督机制却少有讨论,本文利用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台山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以民国时期加拿大华侨扩建台山县立中学校舍作个案研究,分析海外华侨在募集捐款后,如何建立集体捐款运作和监督机制实现款项的跨地域操作,并克服建校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把他们的想象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9.
台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被誉为中国的第一侨乡。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最近趁在台山开政协会议之机,让业务指导处的几位同志和我一起赶到台山学习那里的家庭建档的经验,我们来到台山,台山市档案局局长黄苏照以及其他几位同志已经迎在了大门口。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侨乡纪行》专栏一年多,见报稿已有百余篇。虽不能说篇篇富有“侨”的特色,但不少文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海味”洋溢,耐人回味。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特点。多少年来,海外侨胞、归侨和侨眷都梦寐以求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侨胞对祖国对家乡的爱心,自然成为侨乡纪行的主旋律。侨胞的爱国爱乡之心,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年较为普遍的是为家乡修桥铺路办学。如今侨胞在故乡投资办厂兴业了。捐款办公益事业和投资办企业的出发点固然相同,却有不同的内涵。过去的侨汇是用来支撑侨眷、侨乡的消费,现在却是投资发展侨乡经济,帮助侨眷脱贫致富。短短几年时间,一个个华侨投资兴办的成片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侨乡纪行》专栏一年多,见报稿已有百余篇。虽不能说篇篇富有“侨”的特色,但不少文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海味”洋溢,耐人回味。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特点。多少年来,海外侨胞、归侨和侨眷都梦寐以求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侨胞对祖  相似文献   

12.
不应该突击补充馆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5月国家教委对五邑大学进行教学评价,本馆藏书量离“生均100册”合格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市政府办公室于1995年5月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各界向五邑大学图书馆捐书捐款。半年中图书馆共接受捐款278662元,海外赠书(刊)9510册,国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人首先要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为“世界大串连”的出国潮汹涌而起,截止去年,我国出国留学生已达30万人,其中仅在美国的就有15万人。进入90年代,海外学子们带着知识、带着学位、带着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纷纷从大洋彼岸回到祖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已有近10万学子学成回国,约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天,当我们津津乐道开平县侨办图书馆的光辉业绩时,自然会想到开平广大华侨及港澳同胞。正是侨乡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才有今天遍布潭江两岸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开平县作为广东省著名侨乡。据统计,现有旅外华侨、华人42万多人,港澳同胞18万多人,广布于5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南亚、美洲各国。开平侨乡的形成有着一段辛酸的血泪史。据历史记载,大约始于鸦片战争。当时,开平广大人民陷于内外交困之中;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使开平“人稠地狭”问题日趋严重,劳动人民无立锥之地。太平天国起义和长达12年的土客械斗,又使人民生命朝夕不  相似文献   

15.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5日报道,在著名侨乡广东台山县办有29种侨刊,去年共出版78期,平均4天多就有一期侨刊出版,全年共印制了18万本,其中有13万本寄送到国外和港澳地区。这29种侨刊有的为县办,有的是地方办的,还有姓氏宗亲办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侨刊为家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开平县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全县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60万人,与县内人口几乎相等。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素来有爱国爱乡,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光荣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热情不断高涨,对发展我县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教育事业更向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好学校,主要依赖于学校的三大支柱,即:教师、图书馆和实  相似文献   

17.
钟羡芳 《出版广角》2014,(11):40-41
正作为侨乡人民联系海外乡亲的一种书文载体和精神纽带,侨刊乡讯是外宣工作的主要阵地,它以"侨乡""乡谊"为特色,向海外侨胞展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展示祖国形象的新名片。侨刊乡讯是经侨乡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主要向海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发行或赠送的报纸和期刊,是祖地人民与海外乡亲沟通联系的"集体家书"。侨刊乡讯对促进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祖籍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1月8日播发的《“地下御林军”遍访海外》一稿,以人喻俑,巧妙生动,读来妙趣横生,余味不绝。一、生动的比喻,贯穿一线。用“当今中国出访海外国家最多,次数最频,接触海外人士数量最大的使者是谁”发问,巧妙引人,随后,自然地转至答案——秦俑,显得别具一格。原来这些陶质“将士”迄今已“出访”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会见”人士累计700多万人次——果然是最受欢迎的“使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2000多种报纸中,侨刊乡讯堪称独树一帜,它没有党报机关报的权威,没有都市报、生活报的热门,也没有晚报、法制报的“刺激”,但它却有众多媒体不能代替的外宣功能,拥有众多的海外读者——侨胞和乡亲,也为侨乡群众所喜闻乐见,正逐步成为侨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试以《集美报》办报经历为例,兼谈侨刊乡讯的外宣功能。  相似文献   

20.
广东是我国主要侨乡,全世界三千万的华侨和外籍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五百多万港澳同胞中,广东籍的约占四百多万人。归侨和侨眷在全省人口中也占相当比例。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也以粤闽居多。这些华侨和港澳同胞,有不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有一定的建树,出现了不少有名的金融家、企业家和科学家。他们虽然旅居异国他乡,其后裔甚至不谙乡音,但他们仍保留有浓厚的民族感情和乡土观念,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当他们在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