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选择题1.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其重要意义有①中国人民的英勇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②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②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人民的追求③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现代化实现提供强大动力④要毫不动摇的坚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郭大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的近代化和革命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中华民族已经普遍产生了抗战决心,并作了可能的物质准备,中国已经团结起来,有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政府,这些都为抗战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才使甲午战争的悲剧没有重演.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完全胜利,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倡导、推动、组织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高扬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旗帜,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在争取抗战胜利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征的过程也是党逐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长征开始并实现了从关门主义到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在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逐渐形成了持久抗战和联合白军等重要的理论策略,时为中共总负责人的张闻天对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共领袖集团中,张闻天首先于1935年12月作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明确论断,并对持久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1936年9月他发表的《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性》,是较早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持久抗战理论的专,早于彭德怀、周恩来的同类章,也早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此同时,还在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的1935年10-11月,张闻天即提出,中共要将国内战争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就要加强白军工作。当时,张闻天正确地将联合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作为白军工作的重点,积极推动西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及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在张闻天的直接领导下,对其他各实力派的联合工作也迅速展开,为民族抗战的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探索其开发策略,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创新的前奏(1922-1937):党对民族“自治”理论的认识及初步实践。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借鉴了俄国党的民族“自治”理论,提出了党的民族“自治”理论;长征中把民族“自治”理论付诸实践,创新了县、乡两级自治政权:(2)创新的进程(1937-1949.1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创新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创新的标志(1949.10-1956):建国初期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全面创新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6.
论东南互保     
晚清地方势力借助洋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当清政府对外宣战的时候,违背中央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协议。这一局面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也众说纷纭,但是主要的要看到南方在此协议保护下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尤其是刚有起色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治区党委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文化战的有效措施,是解决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选择,核心是提升创新力,目的是要全方位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万众一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唯物辩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时刻,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它是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指路明灯。《论持久战》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性质和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人民;分析敌我力量及其发展变化,准确地判断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战略进程;断言抗日战争的战争形态、作战方针及作战形式,从战术上指导具体的战役、战斗等。该丈对《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作了分析,指出这种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战"。两种抗日战略方针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差异,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