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写作时要在这个大的主题下展开思路、进行构思。 2.文中有“我”。征文话题是“我的中国梦”,写作时要紧扣“我”字,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受,写自己的某种梦想。既可写已经实现的梦想,也可写期待实现的梦想。所写的梦想,能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般就能扣住“中国梦”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2.
“天国”在基督教中是上帝和天使们住的地方,也是崇尚信仰即可得救的人向往的地方。洪秀全从《圣经》和《劝世良言》中学到“天国”理论:并想建立人间“小天堂”。但由于自身的儒家知识积淀和对《圣经》中原义的猜测,造成了对“天国”理解的偏差,是对基督教原;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政权体制问题开展了讨论。有的认为它是“虚君制”,有的认为它是“君主专制”,笔者认为它是农民阶级的分封制。一、太平天国分封制的建立太平天国的政体是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是在洪秀全的一神教“天命观”指导下,关于建立人间天国总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洪秀全描述他的人间天国时说:”天国是总天上地下而言,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他认为这个人间天国来自“皇上帝一元之气”,无比宏大,总归为一本,分则为万国,但不分此疆彼界,是一个公正的大同世界。人们历来把天国和人间绝对对立起来,憎恶人间的黑暗和痛苦,向往光明幸福的天国。洪秀全把基督教虚  相似文献   

4.
登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梦想登临泰山的愿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登顶飞来峰后的豪情。古人喜欢登高。常以五岳为尊。或许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我们这些后生的血管里也流淌着对登临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雄鹰,有了对高天的渴望,才能展翅碧空自由飞翔,有了对阳光的向往.才能直插云霄不断生长;一个人,有了对梦想的追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请以“追逐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天国”是什么?“天国”在哪里?它是我们古代帝王将相政治家所谓的“大同”世界,还是诗人笔下的“桃花源”?关于“大同”世界,我们古人一篇古老的文献,《礼记·礼运》是这样叙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相似文献   

7.
古人曰:“人贵有志”。志,是理想,是对人生奋斗目标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有理想,就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就会有良好的品德行为。“理想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能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摇篮。中  相似文献   

8.
虽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这样的“鸭梨”那样的“伤”,却并不妨碍我们认定这是一个好时代——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我们正在实现!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物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从孩提起就已经随着自己的行为和经历逐渐地形成。然而,实现梦想却绝非轻而易举的。你的信心与自己对未来所持的态度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如:你一直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很突出,周围的人也都认同。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坚定的走下去,最终梦想成真。相反,如果你对自己毫无信心,根本不敢去向往美好的未来,便会渐渐失去对梦想的追求,或许就走上了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看了下面的故事,相信大家就会明白,坚持梦想是多么重要。一堂作文课上老师给一位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其中一位学…  相似文献   

10.
习作要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以丰富习作的内容。习作法宝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是成功的翅膀,有翅膀的鸟不一定能飞,但是没有翅膀的鸟一定会在地上。有了理想,我们对明天充满了追求和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每个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山海经》并非“解《天问》而作”,并进而论及屈原《天问》的天地观、古代中国人的天地观、《山海经》时代的天地观,并指出中国先民对“地球是圆的”的认识早于哥伦布近2000年。  相似文献   

12.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政治现实,当时的思想家开始重新反思“天人合一”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老子在反思的基础上,以自然之“道”取代传统之“天”,提出了“天人合道”的政治思维方式,并由此推出“道法自然”的政治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及无为而治的人类社会的政治模式。老子由此开创了以“道”论治的先河。相对于儒家的以“仁”论治,法家的以“法”论治,老子的以“道”论治具有更大的原创性、批判性、包容性、适应性和智慧性,对中国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人”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原型.在“美人幻梦”的书写方式中,“美人”具有多重蕴含:爱与美合一的美人,爱欲的美人,象征意义的美人,神女则是“放荡”的美人.“美人”实质是古代男诗人们爱欲、功名、审美三位一体的理想对象和象征.对“美人幻梦”的书写是由于爱欲与礼的冲突以及古代男诗人们普遍的心理补偿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哲学家在对宇宙的起源、结构、变化和本质等问题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中,形成道论和阴阳论两种主要观点,他们从整个宇宙的广阔角度来考察人生,揭示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和“天人相胜”三种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15.
鸟类与鱼类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延续时间最长、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表现题材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古人认为是天和地的象征物。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既是史前巫术沟通天地观念的延续,又是汉代厚葬习俗和时人宇宙观念影响下的灵魂升天图像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以天人关系的自然宇宙观为肇始,延伸至天地人鬼神、天地君亲师等人伦关系,尤其是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规范,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唐宋时期是我国儒释道文化"三教合流"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茶文化兴起与发展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处于中华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化发生交融、互动、互构。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茶"这一自然之物在各类茶事交往活动中成为了"国饮",并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18.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20.
论“师”     
人类文化活动以符号为中介,其教育传承和发展能够跨越时空,"师"于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角度出发,对"师"的词源本意分别进行了解读。在西方,教师成为专门职业,且教师专业是大学必须开设的专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师"更讲究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万物运行思想。推及教育领域,"师"首先要探究学问的"中庸"之道,进而对学生讲求因材施教,最终形成"道统",这是创造、传承、发展文化的关键。"师"的地位不能用形而下的东西衡量,而是应重视内在的学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